2023-12-25 21:38:34機風行
法無礙智、義無礙智、辭無礙智,是偽造的;名句無礙辯、義理無礙辯、嚴辭無礙辯,是正確的。
法無礙智、義無礙智、辭無礙智、辯無礙智,是偽造的;
名句無礙辯、義理無礙辯、嚴辭無礙辯、樂說無礙辯,是正確的。
先來複習一下「佛之味」:
(1)日能天王、火尊天王,是一組對仗。
(2)持國天王、增善天王,是一組對仗。
(3)廣目天王、多聞天王,是一組對仗。
(4)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是一組對仗。(錯綜格)
(5)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是一組對仗。
(6)驤象菩薩、獅吼菩薩,是一組對仗。(錯綜格)
(7)護法菩薩、持世菩薩,是一組對仗。
(8)除一切障礙菩薩、除一切憂愁菩薩,是一組對仗。
(9)善思義菩薩、善談義菩薩,是一組對仗。
(10)無盡慧菩薩、不虛見菩薩,是一組對仗。
(11)無垢意菩薩、無著意菩薩,是一組對仗。
(12)智幢菩薩、網明菩薩,是一組對仗。(錯綜格)(智、明,同義)
(13)諦藏菩薩、空藏菩薩,是一組對仗。
(14)寶積菩薩、辯積菩薩,是一組對仗。
(15)光相菩薩、雷音菩薩,是一組對仗。
(16)大慧菩薩、大威菩薩,是一組對仗。
(17)能仁如來、慈尊如來,是一組對仗。(錯綜格)
(18)不動心如來、無量壽如來,是一組對仗。
(19)寶相如來、妙音如來,是一組對仗。
(20)開華如來、寶幢如來,是一組對仗。
(21)日月光如來、妙高相如來,是一組對仗。
(22)遍觀如來、遍現如來,是一組對仗。(毗婆尸佛、毗舍浮佛)
(23)火尊如來、金仁如來,是一組對仗。(式棄佛、拘那含牟尼佛)
(24)滅累如來、光藏如來,是一組對仗。(拘留孫佛、迦葉佛)(錯綜格)
(25)圓滿如來、熾烈如來,是一組對仗。(提沙佛、弗沙佛)
(26)燃燈如來、多寶如來,是一組對仗。
(27)滿願羅漢、如意羅漢,是一組對仗。(富樓那、阿那律)
(28)光藏羅漢、離欲羅漢,是一組對仗。(摩訶迦葉、須菩提)(錯綜格)
(29)知器羅漢、障云羅漢,是一組對仗。(阿若憍陳如、羅睺羅)(錯綜格)
(30)採菽羅漢、麩掇羅漢,是一組對仗。(沒特伽羅、?)(錯綜格)
(31)牛嚌羅漢、馬舐羅漢,是一組對仗。(憍梵波提、頞鞞)
(32)飯粟羅漢、飫稑羅漢,是一組對仗。(劫賓那、周利槃馱/莎伽陀)
(33)齊鹿羅漢、麝式羅漢,是一組對仗。(賓頭盧、離婆多)(錯綜格)
(34)歡喜羅漢、上首羅漢,是一組對仗。(阿難、優波離)
(35)文飾羅漢、語細羅漢,是一組對仗。(迦旃延、畢陵伽婆蹉)
(36)達悉羅漢、善容羅漢,是一組對仗。(拘絺羅、薄拘羅)(錯綜格)
(37)達明羅漢、善賢羅漢,是一組對仗。(拘利、跋提)
(38)齊四羅漢、式例羅漢,是一組對仗。(迦留陀夷、婆敷)
(39)喜悅羅漢、威嚴羅漢,是一組對仗。(難提、金毘羅)
(40)如來、善逝,是一組對仗。(如來十號之二)
(41)無上僧、無上士,是一組對仗。(如來十號之二)
(42)明行足、天人師,是一組對仗。(如來十號之二)
(43)世解、世尊,是一組對仗。(如來十號之二)
(44)佛、雄,是一組對仗。(如來十號之二)
(46)一還、不來,是一組對仗。(斯陀含、阿那含)
(47)歡喜地、顯現地,是一組對仗。
(48)離垢地、發光地,是一組對仗。
(49)焰慧地、法雲地,是一組對仗。(錯綜格)
(50)難勝地、不動地,是一組對仗。
(51)遠行地、善慧地,是一組對仗。
(52)聲聞乘、緣覺乘,是一組對仗。(聽聞八梵音聲、覺悟十二因緣)
(53)悅耳聲、入心聲,是一組對仗。(八梵音聲之二)
(54)柔軟聲、和雅聲、深遠聲,是一組對仗。(八梵音聲之三)
(55)不女聲、不誤聲、不竭聲,是一組對仗。(八梵音聲之三)
(56)一切智得無所畏、一切漏盡無所畏,是一組對仗。(如來四無所畏之二)
(57)說障法無所畏、說聖道無所畏,是一組對仗。(如來四無所畏之二)
(58)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是一組對仗。(瑜伽師地論卷37、雜阿含667經)
(59)大圓鏡智、平等性智,是一組對仗。(如來四智之二)
(60)妙觀察智、成造作智,是一組對仗。(如來四智之二)
(61)知是處非處智力、知根器勝劣智力,是一組對仗。(如來十力之二)
(62)知三世業報智力、知四禪解脫智力,是一組對仗。(如來十力之二)
(64)知天眼智力、知宿命智力,是一組對仗。(如來十力之二)
(65)知一切道所至智力、知一切漏已盡智力,是一組對仗。(如來十力之二)
(66)齊依託性、遍計索性、圓轉變性,是一組對仗。(法相宗三性)
(67)明詳如來、光明如來,是一組對仗。(法華經未來佛之二)(明、詳,同義)
(68)閻浮金如來、栴檀香如來,是一組對仗。(法華經未來佛之二)
(69)海慧通如來、寶華蹈如來,是一組對仗。(法華經未來佛之二)
(70)華光如來、法光如來,是一組對仗。(法華經未來佛之二)
(71)縝語者、如語者,是一組對仗。(金剛經如來四語之二)
(72)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是一組對仗。(金剛經如來四語之二)
(73)身無失、口無失、意無失,是一組對仗。(如來十八不共法之三)
(74)一切身業隨智慧行、一切口業隨智慧行、一切意業隨智慧行,是一組對仗。
(75)智慧知過去世無礙、智慧知未來世無礙、智慧知現在世無礙,是一組對仗。
(76)戒律無減、禪定無減、智慧無減、解脫無減、知見無減,是一組對仗。
(77)慈心無量、悲心無量、喜心無量、捨心無量,是一組對仗。
(78)精進定、思惟定,是一組對仗。(四如意足之二)(錯綜格)
(79)欲定、心定,是一組對仗。(四如意足之二)
(80)名句無礙辯、義理無礙辯,是一組對仗。(四無礙辯之二)
(81)嚴辭無礙辯、樂說無礙辯,是一組對仗。(四無礙辯之二)
「佛之味」,在以上81組對仗中,充分彰顯。
何謂「佛之味」、「佛之句」、「佛之義」,
依據「歷史常識」,大約AD900,「梵文(印度)佛教」已經滅亡,
今天大家所看到的一切「梵文佛教專有名詞」,
乃是從「中國佛教」或「邪教金剛乘」或「原始佛教」轉譯的。
所以,「梵文佛教專有名詞」的可信度,比「中國佛教」或「邪教金剛乘」或「原始佛教」更低!
https://buddhaspace.org/dict/fk/data/%25E5%259B%259B%25E7%2584%25A1%25E7%25A4%2599%25E8%25A7%25A3.html
「中國佛教」之四無礙辯:名句無礙辯、義理無礙辯、嚴辭無礙辯、樂說無礙辯。
名句無礙辯,象徵「佛之句」
義理無礙辯,象徵「佛之義」
嚴辭無礙辯,象徵「佛之味/語細、富文、縝語」
樂說無礙辯,象徵「佛之味/文飾、麗字、如語」
樂說:美好之言說
「中國佛教」之四無礙辯:名句無礙辯、義理無礙辯、嚴辭無礙辯、樂說無礙辯。
義理無礙辯,象徵「佛之義」
嚴辭無礙辯,象徵「佛之味/語細、富文、縝語」
樂說無礙辯,象徵「佛之味/文飾、麗字、如語」
「邪教金剛乘」之四無礙智(解):法無礙智、義無礙智、辭無礙智、樂說無礙智。
「邪教金剛乘」之四無礙智(解)的解釋:
法無礙智(解):名句「無滯」。
義無礙智(解):義理「無滯」。
辭無礙智(解):諸方言辭「通達」。
樂說無礙智(解):「無滯」之言說。
三無滯、一通達,不整齊的字句,一看就知道「被動過手腳」了!
所謂「被動過手腳」,意即「有部分保留了真相」。
(1)「名句」這2個字,保留了真相。
(2)「義理」這2個字,保留了真相。
(3)「言說」這2個字,保留了真相。意即「說」這個字,是名詞,不是動詞。
(4)別忘了,「邪教金剛乘」的「言辭」,常常等於「中國佛教」的「嚴辭」。
樂,為「形容詞」,非「副詞」。
說,為「名詞」,非「動詞」。
嚴辭:嚴密之文辭
名句無礙辯、義理無礙辯,是一組對仗。(四無礙辯之二)
名、句、義、理,皆是「名詞」。
嚴辭無礙辯、樂說無礙辯,是一組對仗。(四無礙辯之二)
嚴、樂,為「形容詞」。
辭、說,為「名詞」。
云何菩薩所修菩薩四無礙解(智):
一切異門盡所有性如所有性依修所成無所滯礙無退轉「智」是名菩薩法無礙「解」。
一切異相盡所有性如所有性依修所成無所滯礙無退轉「智」是名菩薩義無礙「解」。
一切釋詞盡所有性如所有性依修所成無所滯礙無退轉「智」是名菩薩詞無礙「解」。
一切別品盡所有性如所有性依修所成無所滯礙無退轉「智」是名菩薩辯無礙「解」。
以上這段,是偽造的。
門、品,種類也,二字同義。
異門、別品,這就是所謂的「同義廢言」,
乃是「佛、菩薩、羅漢、神、漢人」最痛恨的「四廢言」之一。
異「相」...是名菩薩「義」無礙解,這2個東西無關,這就是所謂的「無義廢言」,
乃是「佛、菩薩、羅漢、神、漢人」最痛恨的「四廢言」之一。
釋「詞」...是名菩薩「詞」無礙解,這就是所謂的「詞窮廢言」,
乃是「佛、菩薩、羅漢、神、漢人」最痛恨的「四廢言」之一。
盡「所有性」如「所有性」,這就是所謂的「詞窮廢言」,
乃是「佛、菩薩、羅漢、神、漢人」最痛恨的「四廢言」之一。
(A)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辯。云何為四?所謂義辯、法辯、辭辯、應辯。
彼云何名為義辯?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辯。云何為四?所謂義辯、法辯、辭辯、應辯。
彼云何名為義辯?
所謂義辯者,彼彼之所說,若天、龍、鬼神之所說,皆能分別其義,是謂名為義辯。
彼云何名為法辯?
彼云何名為法辯?
十二部經如來所說,所謂:
契經、祇夜、本末、偈、因緣、授決、已說、造頌、生經、方等、合集、未曾有,
及諸有為法、無為法、有漏法、無漏法,所可總持者,是謂名為法辯。
彼云何名為辭辯?
若前眾生,長短之語,男語,女語,佛語,梵志、天、龍、鬼神之語,
阿須倫、迦留羅、甄陀羅彼之所說,隨彼根原與其說法,是謂名為辭辯。
彼云何名為應辯?
彼云何名為應辯?
當說法時,無有怯弱,無有畏懼,能和悅四部之眾,是謂名為應辯。
(B)
我今當教勅汝,當如摩訶拘絺羅。拘絺羅有此四辯,能與「四部之眾」廣分別說。
如我今日觀諸眾中,得四辯才,無有出拘絺羅。
我今當教勅汝,當如摩訶拘絺羅。拘絺羅有此四辯,能與「四部之眾」廣分別說。
此四辯,如來之所有,是故當求「方便」,成四辯才。
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維摩詰所說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耶離菴羅樹園與大比丘眾八千人俱菩薩三萬二千...其名曰...
光相菩薩...大嚴菩薩。寶積菩薩。辯積菩薩...慧積菩薩...
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以上(A)段,是偽造的。
四部之眾、方便,這2個詞彙是「佛教專有名詞」,符合「佛之句」。
例如:妙法蓮華經「方便」品。
所以,(B)段是正確的。
男、女、佛、梵志、天、龍、鬼神、阿須倫、迦留羅、甄陀羅,
十部之眾,違反「佛之句」。
無有怯弱,無有畏懼,這就是所謂的「同義廢言」,
乃是「佛、菩薩、羅漢、神、漢人」最痛恨的「四廢言」之一。
有漏法、無漏法,這2個東西,違反「佛之句」。
「佛之句」為:「漏」、「無漏」。
若天、龍、鬼神之所說,皆能「分別」其義,是謂名為義「辯」,
這2個東西無關,這就是所謂的「無義廢言」,
乃是「佛、菩薩、羅漢、神、漢人」最痛恨的「四廢言」之一。
在「小乘佛教」、「大乘佛教」中,「名句無礙辯」與「義理無礙辯」成對或獨立。
在「原始佛教」、「邪教金剛乘」中,「法智(解辯)」與「義智(解辯)」成對。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耶離菴羅樹園與大比丘眾八千人俱菩薩三萬二千...其名曰...
光相菩薩...大嚴菩薩。寶積菩薩。辯積菩薩...慧積菩薩...
獅吼菩薩。雷音菩薩...驤象菩薩...
(1)寶積菩薩、辯積菩薩,是一組對仗。
(2)驤象菩薩、獅吼菩薩,是一組對仗(錯綜格)。
(3)光相菩薩、雷音菩薩,是一組對仗。
光相:光明的形相
在「邪教金剛乘」中,「辯積菩薩」又名「智積菩薩、慧積菩薩」。
由於「邪教金剛乘」將「四無礙辯」偽造成「四無礙智(解)」,
所以也順便偽造了「智積菩薩、慧積菩薩」這個角色,與「辯積菩薩」相抗衡。
中文裡,智、慧,二字同義。
法華經,提婆達多品:
於時下方多寶世尊所從菩薩名曰「智積」。白多寶佛。當還本土...
「沒禮貌」的劇情,一看就知道是偽造的,這就是所謂的「世尊不急,急死智積」。
法華經,提婆達多品:
爾時佛告諸菩薩及天人四眾。吾於過去無量劫中求法華經無有懈惓。
於多劫中常作國王。發願求於「無上菩提」。心不退轉。
為欲滿足「六波羅蜜」。勤行「布施」。
「法華經,提婆達多品」,是偽造的。
「六波羅蜜」與「布施」並非同義詞,這就是所謂的「白痴句」。
「無上菩提」這個東西,梵文中文混雜,乃「翻譯大忌」。
「無上正等(住)正覺」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都是正確的。
《妙法蓮華經玄贊》、《一切經音義》:
阿 = 無,
耨多羅 = 上,
三 = 正,
藐 = 等,
三 = 正,
菩提 = 覺,
即是(總云)無上正等正覺。
來複習一下「邪教金剛乘」、「原始佛教」的文字風格「梵文中文混雜詞彙」:
(1)須彌相邪神
(2)舍利子
(3)富樓那彌多羅尼子
(4)羅云
(5)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6)無上菩提
大慧菩薩,《楞伽經》的主角,大名鼎鼎。
大威菩薩(大嚴菩薩),《無量義經》的主角,大名鼎鼎。
《無量義經》出現「邪教金剛乘」的最愛「解脫知見」,所以也「被動過手腳」了。
莊嚴 = 威嚴
莊、威、嚴,三字同義。
威儀 = 莊儀 = 嚴儀。
《西遊記》第39回:見那兩班文武,四百朝官,一個個威嚴端肅,像貌軒昂。
因為「像、貌」二字同義,所以「威、嚴」二字也同義,「意境對仗」是也。
為了與「大慧菩薩」成對,所以翻成「大威菩薩」或「大嚴菩薩」會更美。
事實上,在《維摩詰所說經》中,「鳩羅什」大師就是翻成「大嚴菩薩」。
大慧菩薩、大威菩薩,是一組對仗。
這組對仗,提供了「邪教金剛乘」靈感,偽造出「慧威燈王邪神」這個角色。
「慧威燈王邪神」出自「邪教金剛乘」的作品「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阿那律、難提、金毘羅,《中阿含卷48,牛角娑羅林經(185)》的三位主角。
難提:喜悅
金毘羅:威嚴
難提(喜悅羅漢),乞食不避寒暑。(增一阿含卷3)
金毘羅(威嚴羅漢),乞食立限七家。(分別功德論)
寒署:歲月也。
不避寒暑,指「一年到頭」、「全年無休」。
喜悅羅漢、威嚴羅漢,皆以「乞食」聞名,故成一對。
歡喜羅漢、上首羅漢,為「結集佛典」的二大主角,故成一對。
喜悅羅漢、威嚴羅漢,是一組對仗。(難提、金毘羅)
「意境對仗,抵銷歸零」,所以「喜悅羅漢」、「歡喜羅漢」不構成「同義廢言」。
金毘羅,「威嚴羅漢」是也,已被「原始佛教」偽造篡改成「威如王應供」。
由於「邪教金剛乘」對「羅漢」沒有興趣,
所以推測「威如王應供」為「原始佛教」的作品。
「小乘佛教」中,羅漢 = 無生。
「原始佛教」中,羅漢 = 應供。
「原始佛教」的「威如王應供」,令人聯想到「邪教金剛乘」的「威音王邪神」。
「原始佛教」、「邪教金剛乘」,極可能是一脈相傳。
由於大部分的如來都有一個特殊的習慣:「棄捐國王,行作沙門」,
所以,
「小乘佛教」、「大乘佛教」的佛、菩薩、羅漢名號,都會儘量捐棄「王」這個字。
所以,
威如王、威音王、藥王、普賢王、地藏王、金剛藏王、自在王、喜王、慈力王、
廣莊嚴王、山海慧自在通王、空王、龍尊王、紅焰帝幢王、寶蓮華善住娑羅樹王、
甘露王、開敷華王、雷音王、琉璃莊嚴王、師子吼自在力王、慧威燈王、法勝王、
優曇鉢羅華殊勝王、大慧力王、無量音聲王、一切法常滿王、覺華定自在王、宿王、
須彌燈王、雲自在王、世自在王、龍種上智尊王、善寂月音妙尊智王、天王、水王、
法自在王、定自在王、娑羅樹王、雲雷音宿王華智、炎王光、善山王、華色王、
陀羅尼自在王、善名稱吉祥王、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淨名王、普照王...
全都是「原始佛教」、「邪教金剛乘」偽造的。
其中,「原始佛教」比「邪教金剛乘」含蓄一點,加上一個「如」字。
這是「原始佛教」與「邪教金剛乘」略為不同之處。
棄、捐,同義。
行、作,同義。
棄捐國王、行作沙門,是一組對仗,符合「佛之味」。
棄國捐王、行作沙門,散發出「邪教金剛乘」、「原始佛教」的特色「雜亂醜陋」。
AD412~AD511,
「原始佛教」一派循著「法顯禪師」的回國路線,來到中國,滲透「小乘佛教」,
「法顯禪師」無意間「引狼入室」也。
「原始佛教」花費100年的時間,將小乘佛經偽造篡改成我們今天所見到的樣子。
雖然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小乘佛經是「偽造版」,但也不致於全部都是偽造的。
因為「只有100年」,時間不太夠。
不像「邪教金剛乘」花費940年的時間(AD971~AD1911),
偽造篡改所有的「大乘佛經」及「中國佛教史」,時間很充分。
AD511,「小乘佛教」滅盡。
請複習:
AD511,「梁武帝」的大作《斷酒肉文》現世,乃「小乘佛教滅盡前的最後一搏」。
AD520,「達磨禪師」會晤《斷酒肉文》的作者「梁武帝」,是名「祖師西來意」。
AD520,「達磨禪師」特來認證:「梁武帝」為地球上最後一位「小乘佛教」信徒。
地球上最後一位小乘佛教信徒「梁武帝」,已經成神,祂在台灣也有信徒,
台南安南「本淵寮朝興宮」所供奉的三尊主神之一,就是「梁武帝」。
風百旋,寶塔高吟貫九天。
華一色,佛座密嚴窮八極。
輪雙炯,欄網煜爍絕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