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04 14:14:38Grace Chen

尋找軌道的陀螺─認識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以下為轉載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出現比率約在3%至5%,換算起來每班可能會有1-2人。

一、ADHD學生的認識

(一)ADHD的成因
ADHD的主要是來自腦神經生理異常所造成的障礙,並非一般傳說的管教不當或吃糖過多所導致。

(二)特徵與類型
ADHD學生主要的問題特徵有不專心、衝動(行為抑制有困難)、過動、學習規律性行為有困難、成就表現不穩定等。分成三種類型:1.不專注型2.過動/衝動型3.綜合型,所以並非每個ADHD學生都是一樣的,有些只有不專注的問題,或是僅有過動或衝動的特徵,也有的個案屬於綜合型,因而他們所顯現出來的問題就不一定相同。ADHD學生也常合併其他的心理疾患或障礙,包括違規行為障礙、對立性違抗行為障礙、學習障礙、語言障礙、動作障礙等。

二、有效的介入方式
目前一般對於ADHD最受肯定的有效介入方式有四種,分述如下:

(一)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需要經由專業醫師評估後才可使用,目前最被常使用的藥物為利他能(Ritalin,學名為Methylphenidate),屬於一種中樞神經的興奮劑,能夠強化腦部的抑制功能,其藥效約4-5小時。

藥物乃ADHD的重要輔助性治療,但須奠基在一個接納的環境中。並配合行為治療、心理治療,及人際關係訓練。並不是每一位ADHD孩子都需要藥物治療,但是如果ADHD的症狀或適應問題已經嚴重的影響家庭生活或學校的學習與人際適應,經醫師評估需要用藥時,可適當藥物治療,以有效控制症狀,提昇整體家庭生活、學習與人際社會之適應。

(二)行為管理:行為改變技術
ADHD學生需要具體明顯的行為管理,正確的使用行為改變技術可以幫助孩子的適應。行為改變技術在利用獎懲的方式增加孩子適應行為,或減少孩子的不適應行為,並且給予明確的獎勵或回應。這是一種效果好又成本少的介入,但是教師或家長在利用這方法時,常因未能把握原則而失敗,所以最好能經過專家指導或訓練。

(三)認知─行為治療:專注力訓練、社交技巧訓練
認知─行為治療主要是結合認知與行為兩種治療理論,訓練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或自我教導等方式,以改善ADHD學生的行為問題。

(四)親職教育
親職教育主要是讓父母對ADHD有正確的知識與觀念,並教導父母如何運用有關行為改變技術、認知─行為治療技巧去幫助孩子,教養者本身的情緒處理,以及如何與尋求有效的專業協助,並配合專業人員和學校共同協助孩子,經由結合家長力量,共同改善孩子問題。

三、結論
ADHD雖是一個難以治癒的疾患,但卻不是一個不能教育的藉口。唯有對ADHD學生有充份的認識,才能針對其問題有正確的輔導。其實多數ADHD學生智力正常,但因學習環境的不利,他們容易表現低成就,甚至表現出干擾或破壞的行為,多數ADHD學生在一般學校不易有成就感,除非老師和學校願意幫助他們。成功的教育需要注意下列重要的原則:

1.接納他們的不能:接納ADHD的問題是他們無法控制的,他們是不能也,而非不為也。

2.協助和提醒對ADHD學生的重要性,就像拐杖和輪椅對肢障學生一樣的重要:ADHD學生因為他們的症狀,所以他們需要外界不斷的提示或協助,他們對我們給予的協助,事實上與肢體障礙學生對輪椅或柺杖的需求一樣。

3.具體、明確與結構化的學習:ADHD學生在提示或標準不明確的學習環境中會顯得焦慮、不知所措,具體、明確、結構化的學習環境可以讓他們容易遵循,如此他們才能表現出他們的潛能。

4.多種方法並用:ADHD學生的問題是複雜的,所以需要多種方法並用,也需要各種專業合作,包括教育、心理與醫師的合作。

5.不應要求速效的方法:ADHD的問題是慢性、長期的,所以我們需要持續的使用有效的方法。追求速效的方法,常導致揠苗助長,反而耽誤問題被解決的時機。

6.不輕易放棄學生,多充實相關專業知識:對ADHD學生和有效的方法運用需要具有耐心,不要輕易放棄。也不要輕易放棄有效的方法,遇到問題不妨多充實有關ADHD的專業知識,並諮詢校內特教教師、輔導室或校外相關資源(例如各相關醫療院所、各師範院校特教中心及心理輔導諮商機構)。

7.預防勝於治療:ADHD學生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出現衝突和問題,而且會因隨年級增長出現不同適應的困難,所以我們對ADHD學生的教育應該預防勝於治療,在問題未發生之前就先教,不要等到問題出現後再處罰,在他們需要幫忙時,及早給予提示或協助。

參考資料:摘錄自『尋找軌道的陀螺—認識注意力缺陷過動症錄影帶手冊』 (輔導處特教組有此錄影帶,若您班上學生有類似問題,可向特教組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