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07 21:57:55Brucefeng

幸福指數

幸福指數   摘自大華嚴寺 海雲和尚

2008/07/18 14:30

幸福指數
幸福到底存在不存在?什麼叫做幸福?我想,人來到這個世間假如說有所追求的話,他的目的應該是追求幸福。可是我們發現今天這個世間,有誰在追求幸福?有誰在享受幸福?你不見得是沒有在追求幸福,而是你在追求的都是跟幸福無關的東西。

上稿人- 究竟依編輯小組alice 2007-03-14
 
幸福的動力在哪裡?為什麼我們常常享受不到、感受不到?因為你遺忘了自己的感受力。萬事萬物都是幸福的原點,找回你對生命的感受力,才能體會幸福的存在。

幸福到底存在不存在?
什麼叫做幸福?

  我想人來到這個世間,假如說有所追求的話,他的目的應該是追求幸福。可是我們發現今天這個世間有誰在追求幸福?有誰在享受幸福?我們發現非常的不幸,多數人覺得自己不幸福。但,你不見得是沒有在追求幸福,只是你在追求的都是跟幸福無關的東西。假如我們有輿論界的話,輿論界真正應該要報導的是:什麼叫做幸福?如何趨向幸福?幸福所展現出來的是什麼?應該要報導這些,因為這些才是人類在這世間奮鬥的目的。

  有很多人一輩子辛辛苦苦,不知道為誰辛苦為誰忙
。他不是為了幸福在辛苦,我們要是真的為了幸福的話
根本就不必辛苦嘛!因為,幸福它是建立在真實的人生裡!假如你過的是一種虛幻、無奈的人生,那當然毫無幸福可言。

  為什麼說多數人過著虛幻、無奈的人生?我們看看今天餐廳很漂亮、東西很好吃,但有幾對夫妻或者幾對父子、母女在餐廳裡真正的好好的享受?幾乎沒有!每餐中午你看看在學校裡,那像是在吃戰爭飯一樣,大家搶著趕快把飯吃完。你有沒有兩個人對坐好好暢談、好好聊天、好好吃飯、無所不談?有嗎?大家排排坐,講個好聽叫營養午餐,講個難聽,其實就是集中營的午餐
。那這種情況,有什麼幸福可言呢?吃得很好、很營養、很衛生,這些都沒有問題,可是呢?人性在哪裡呢?假如沒有人性的存在,這個不是真正的幸福。

  餐廳是這樣子,那我們看家裡也一樣。家裡設備很好,但有沒有那一份溫馨?有沒有那一份溫存?假如這個本質不存在的話,家中房間間跟旅社的房間有什麼不同?花了許多錢精挑細選,曾幾何時,錢花了,但夫妻、父子有沒有在這裡好好的享受過?好好的互相依存過?太太所做的菜、飯,這一餐飯我們真的很喜悅嗎?
真的這樣享受過嗎?

  大概沒有人去留意過真正擁有幸福的人是什麼樣的人呢?其實幸福就在你身邊不經意的人、事、物中。我曾經在龍潭這個地方,看到一幕非常感人的景象:一個老先生戴著一頂不知道什麼帽子,口裡咬著一根香煙兩手揹在背後,這樣滋滋的一直往前走,後面跟著太太拿了一個絲巾所打包的一個包包揹在背上,手裡夾著一根雨傘地跟著老先生。老先生繞過機車的背部,她也跟著繞過機車的背部;老先生走到這個走廊裡,她也跟到走廊裡;老先生一停,她也剎車停在後面。老先生不知道向前向後講了哪些,那老太太也不知道咿咿唔唔的回了什麼,然後又繼續向前走。這個是幸福啊!

  曾幾何時,我們現在的年輕夫妻,穿得很體面,不像這老先生、老太太戴著一頂無名帽子、用那一種包袱
更不像夫妻倆人這樣子亦步亦趨的逶迤在這個城鄉之間
。現在出有轎車、吃有五星級飯店,然後回到家很冷漠的各自洗澡就鑽到被窩裡,然後第二天又是衣冠楚楚的
出去外面打混一場回來……各位想想,這樣的人生有什麼幸福呢?這個叫做業力,忙忙碌碌過一生,自己真的在這一生當中享受到什麼嗎?

  我們人生生活當中,必須要有足夠的生活空間,不要一直為了生存,而在那個得失之間掙扎。假如是這樣的話,那只有生存,沒有生活的空間,將無幸福可言。

幸福完全在你自己的掌握裡
  我們提到了幸福的存在,幸福不是只有在夫妻、父子、工作之間,其實你無時無刻都能體會幸福--即使自己一個人吃著滷肉飯,當一口一口吃下去的時候有沒有感受到人家所提供的那一份恩典?你與攤販之間不止是買賣,而是生命存在的一種互動。幸福在哪裡?就在這當下。幸福完全在你自己的掌握裡,端視你是否感受得到、是否能忘記匆忙而去享受它。我們隨處都可以很幸福、隨時隨地都可以享受,但是你都把它忽略了。你都被那種莫名其妙的意識形態、目標驅策著,使得我們在這個社會好像在一個大的集中營裡,到底是誰逼我們這樣呢?是你自己。

  太多人是富貴中的貧窮人,喪失了自主的生命空間,忘記為何而來到這世間。我們應該喚起我們生命的良知,去感受那幸福的存在。最好的互動就是與家人互動!所以我們跟各位提議,應該擁有你自己的生命空間
,應該擁有你自己的家庭文化,讓家庭成為幸福的基地
、一切生命的根源。

找回你的感受力
  不過雖然知道幸福是存在的,是每個人觸手可及的,但是幸福的動力在哪裡?為什麼我們常常享受不到、感受不到?因為你遺忘了自己的感受力。譬如對蘭花特別有感受力,那麼種蘭花讓他忙的時候他就覺得很幸福;你在吃飯、睡覺、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應該有這份感受力,對人對物也應該有感受力,這樣隨時隨地都能體會幸福的存在。秉持這份感受力,直到自己一個人、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也能怡然自得時,那就是真自在、真幸福,用佛教的術語來講就是「自正覺世間」了。

  幸福是建立在自己的覺知、自己的感受上,而不是建立在任何外物媒介上的。很多人向外追求幸福的時候,他的幸福是那一份保證而不是真幸福,真幸福是感受,不是保證。幸福的存在跟置產不同,它是一種無形的資產,是生命的資產;它是生命的一部分,是生命的一個重要因素。你要能夠去感受它,假如不能感受,它根本不存在。如何在我們的生命中把"幸福"的這個因素植根、成長,讓它茂盛跟壯大,這才是人生的重點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影視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