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7 13:52:23讀書齋

斜槓青年-實踐版



  

▎自序:在成為斜槓之前,你得先學會內控

二○一六年,我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本書《斜槓青年》。這本書一上市便受到了很多讀者的喜愛,也在臺灣掀起了一股「斜槓青年」熱潮。面對這種熱潮,我即感到欣喜,又有所困惑。表面上看,很多人嚮往成為斜槓青年,是因為斜槓青年意味著擁有多重職業,以及多種收入管道,但我總覺得這背後一定有著更為深層的原因,一定是因為某種重要的內在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如果真是如此,那麼這種需求到底是什麼呢?大家內心真正渴望的又是什麼,難道僅僅是多一個職業,多一份收入嗎?

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到現在,我終於想明白了,我覺得大家真正想要的其實是找到自我,或者更準確一點來說,是找到自我的存在感與價值感。怎麼樣才算「擁有自我的存在感和價值感」呢?關鍵在於,得在自己感興趣的、認為重要的和有意義的事情上有所成就,並且還能得到他人和社會的認同,獲得相應的經濟回報。

這裡有幾個關鍵字:1自己感興趣,也就是說,我們做這件事情的動力來自於自己,是出於某種內在驅動力,而不是外部壓力;2有所成就,也就是要有一些能夠體現自身能力的實在成果;3他人和社會的認同,也就是這些成果得對他人有幫助、有價值,能夠轉化成經濟收益。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理論,叫做自我決定理論。這個理論告訴我們,人有三種先天的心理需要,分別是自主、能力和關係,只有當這三個需求都得到滿足時,內心才會有幸福感和自我滿足感。簡單解釋一下:自主需要指的是,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興趣和價值觀去選擇,做一件事情是因為自己想做,而不是因為不得不做;能力需要指的是,可以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和提升自己的技能;關係需要指的則是,可以和他人產生連結,獲得歸屬感和被接納的感覺。

這三個心理需要和我剛剛提到的這三個關鍵字,正好是對應的關係,充分詮釋了「斜槓青年」背後的價值追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家之所以想要擁有「多重身分」,就是因為現有的身分無法滿足他們對自主、能力和關係的需要,所以想透過新身分的探索來找到真正喜歡和熱愛的領域,並不斷發展自己在這個領域的能力,以此找到存在感與價值感。

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問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熱愛什麼呢?一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我們內心有太多擔心和害怕了:我們總是害怕自己不夠好,害怕滿足不了他人對我們的期待,害怕讓別人失望,害怕失敗,害怕犯錯,害怕得不到認同。當我們內心有那麼多擔心和害怕的時候,自主性當然沒有辦法充分發展。

這是基於大腦的特性,對大腦來說,避免痛苦永遠是第一訴求,它遠比追求快樂重要,所以在痛苦、焦慮和擔心沒有消除之前,在安全感沒有得到滿足之前,大腦不會花費精力思考和探索自己喜歡什麼,或者主動追求挑戰和進步。正如哈佛商學院策略管理教授魏思炯在《策略IQ》中所說:「人類生來好奇,總是在探索中進步,希望改善當前的行為,同時也會因新想法而歡呼雀躍。不斷求索進步是人類的本性,但這種本性也會因為恐懼和缺乏安全感而徹底被壓制。」

關於「熱愛」,很多人對此有著很大的誤解,以為世界上存在一個生來就熱愛的事情等著我們去發現,但事實並非如此。熱愛通常是主動投入和付出之後的結果,是你能力達到一定水準,並可以創造某種對他人有價值的實在成果之後的結果。換言之,熱愛是需要培養的,需要無條件的投入。你越是投入,收穫就會越多,收穫越多,你就會越熱愛,越熱愛就會越投入,以此形成正向迴圈。

假如缺乏安全感,內心有著太多的擔心與害怕,你就會把安全需要擺在第一位。這種「安全至上」的思維方式會讓你一遇到困難就想迴避,一遇到失敗就想放棄。這樣就不可能進入上面所說的那種正向迴圈,也不可能真正喜歡上某件事情。要知道,不管選擇什麼領域,都必須先經歷一段非常艱難的時期,你會遭遇很多的挫敗感,也可能投入很長時間都看不到回報。

不過說句實話,「安全至上」的思維方式並不是我們的錯,而是與成長和教育環境中「胡蘿蔔與棍子」式的激勵文化息息相關,也就是用獎勵或者懲罰的方式促使人去做某些事,「胡蘿蔔」代表的是獎勵,「棍子」代表的是懲罰。當然,這種獎勵和懲罰不一定是物質上或者身體上的,可能更常見於精神上和人際關係上的,比如他人的認同和稱讚、與他人相比的優越感就都是一種精神獎勵,而他人的否定和批評、與他人相比的自卑感就是一種精神上的懲罰。

回顧一下自己的成長歷史,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從小到大所做的一切事情似乎很少出於興趣,大多都是因為外在壓力。比如我們努力學習,不是因為對學習本身感興趣,而是為了獲得好成績、考上好學校,以此滿足家長的期待並獲得老師的認同。我們努力工作,也很少是因為喜歡或者認同自己所做的事情,而是為了賺錢,或者得到上司的賞識,以便未來可以升職加薪。

這樣的成長環境使得我們逐漸喪失了自主性和自我驅動的能力,外在獎賞成了最重要的動力來源:我們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同,我們希望自己看起來更優秀、更有地位,比別人更厲害、更成功,或者至少不要落後於他人。這些就是我們的「胡蘿蔔」。當然,我們也有自己的「棍子」,就是自我批評。為了避免落後,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夠好,我們會在內心不斷地批評和責罰自己,或者拿自己和他人進行比較,以此驅動自己一直往前走。

明白這些之後,我們不難發現,想要真正找到所謂的「自我」、擁有自我價值感,首先就得改變長久以來的自我批評習慣,讓自己從各種擔憂和害怕中釋放出來,找回內在安全感。只有這樣,才不會因為過於在意外在得失而一直停留在迴避痛苦的模式中,我們的自主性才會慢慢發展出來,也才能把精神能量聚焦在有益的方面,比如如何應對和克服挑戰,以實現自我突破和能力發展,並最終把能力轉化成對他人和社會有價值的成果。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想要協助你改變這種狀態,協助你彌補成長過程中缺失的一些重要「功課」:學會如何不依賴外在獎賞而行動,如何不讓自己的情緒隨著環境而變化,就算遭遇失敗和挫折,也能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然後帶著這份積極與樂觀,努力追求那些對自己來說真正重要的目標,主動創造一個自己想要的美好人生。

這本書副標題叫做「成為內控者」。「內控者」這個概念源於美國社會學習理論家朱利安.羅特提出的「制握信念」(Locus of Control),它代表的是這樣一類人:他們相信命運掌控在自己手中,自己的人生只能自己負責,所以會表現得十分積極和主動,面對困難和問題時,不會那麼容易放棄,而是努力尋求解決辦法,也會以富有成效的方式去塑造自己的人生。

想要成為內控者並不容易,因為成為內控者的過程,本質上就是一個自我重塑的過程。這種自我重塑,包括了個人價值觀的重塑,也包括認知模式和思維習慣的重塑。

這本書一共包含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我將從人生發展這個宏觀的角度入手,幫助你建立起科學的幸福觀、能力觀,以及更具適應性的工作觀,並告訴你如何在這個不斷變化、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發展和保持自己的優勢。

第二部分,可以說是全書的重中之重,它關乎的是整個認知體系中最為核心的信念改變,也就是自我價值感、能力和掌控感的信念,只有實現了這個層面的認知改變,我們才會真正擁有積極的心態。

在這部分,你將學習到自我慈悲的方法與技巧,這將幫助你擺脫自我批評和否定的習慣,以及因此而產生的無價值感,也會了解到如何擺脫無望感,讓自己變得積極主動,以及如何讓自己擁有成長型思維,不再讓失敗和錯誤成為自我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

第二部分關注的是認知和情緒系統的改變,第三部分關注的則是關於思考和行動系統的改變,它包括學會如何定義和思考問題,如何把問題變成合理可行的目標,如何計畫和規畫目標的實現過程,以及如何利用產品思維和作品思維,將自身能力轉化成對他人有價值的成果,以此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

第四部分,是我根據大腦的特點和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提出一些重要且實用的精力和時間管理建議。你將從中學到如何讓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如何合理分配精力,以及如何把精力聚焦在真正有意義的事情上。這些建議不僅能夠讓你的行動變得更加高效,還能讓你在全力以赴為目標奮鬥的同時,更能享受生活。

如果說《斜槓青年》讓你看到的是一種全新的人生理念和更多的人生可能性,那麼這本書將告訴你為了擁有這樣的人生,你需要修煉哪些「內功」,以及如何進行自我修煉。有了這些「內功」之後,你便不會再被頭腦裡的消極思維及各種擔心憂慮所限制,而是自由地、無所畏懼地持續探索和創造自己想要的人生。

▎好工作,從來不會從天而降

我想問你一個問題:「你喜歡自己的工作嗎?」我猜答案十之八九是否定的。之所以那麼肯定,是因為我在寫公眾號的這些年接觸了很多年輕人,也時不時會收到他們的提問,這些問題不少都與職場和自我發展有關,而其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不喜歡自己的工作怎麼辦」,以及「怎樣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每次遇到這樣的問題,我都會反問對方一句:「你覺得自己可以為他人提供怎樣的價值,解決怎樣的問題?」這個時候,對方通常都會愣住,很顯然,他們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

其實,我的反問當中就已經隱含了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只不過這個回答給予的並不是具體的做法,而是一種全新的視角與思維方式,即從關注世界能為自己帶來什麼,轉而變成關注自己能為世界帶來什麼,這種思維不僅對自我發展至關重要,也能幫助我們最終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透過做自己認為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來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

沒人欠你一份好工作

大多數人不喜歡現職的原因是相同的,因為缺乏自主性和挑戰性,比如無法自主地選擇工作內容,總是要被動地接受很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這些事情單調而重複,無法帶來任何成長。

但是換個角度想想,這實際上是一件非常合理與正常的事情,因為聘僱你是讓你來工作的,公司沒有義務讓你開心,或者讓你只做喜歡的事情,更沒有義務為你提供成長的機會。你和公司之間是一種公平的交換關係—你付出勞動,公司給你相應的酬勞。

毫無疑問,沒有人喜歡被束縛,也沒有人願意做不喜歡做的事情,我們都渴望自由,渴望擁有自主性,但問題是,自由不是免費午餐,它是有代價的—你必須獨立面對風險,沒有固定收入的風險。比方說,我現在處於完全自主的狀態,但我必須努力想辦法為自己創造收入,因為沒有人會每個月發薪水給我。

要知道,成為公司雇員的最大好處就是不需要獨立面對風險,因為你不需要去想怎麼賺錢,只需要把安排給你的任務做好就能每個月拿到固定的薪資,還能得到各種福利和保險。即便公司因為市場的變動而業績下滑或者虧損,你的收入也不會受到影響,你依然可以拿到那份屬於自己的固定薪資。

不過想要每個月拿到穩定的固定薪資,你就必須為此交出部分自主權—你必須聽從公司的安排,並且努力完成公司交給你的任務。這個世界是很公平的,有得就必有失。如果想要自由,那就得放棄穩定,直面風險,但如果想要穩定,希望他人為自己抵擋風險,那就不得不失去一部分自由。

那麼,有沒有更好的選擇呢?能不能在擁有穩定收入的同時,在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上擁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或者能不能在選擇自由的同時,盡可能降低收入不穩的風險?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這裡有個重要的前提條件,那就是你必須足夠優秀—優秀到不能被忽視,或者換句話說,你必須有無可替代的價值,比如掌握了某種稀缺而寶貴的技能,只有在積累夠多的職場資本之後,你才能得到一些不錯的選擇,然後,你才有可能從中找到更為適合的,能夠讓你充分發揮自身價值的工作。

想要在某方面有所擅長,尤其是擁有不可替代的價值,這不僅需要時間,還必須主動分析和思考,哪些是能夠為自己帶來獨特優勢的高價值技能,並有意識地培養和訓練。一旦累積了這些技能所產生的職場資本,便可以用它來獲取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上的自主性。

所以,在抱怨工作之前,不妨先問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我是否是一個各企業都想爭奪的人才?」如果不是,那就意味著你在職場上並沒有太多競爭優勢,還處於職業發展的起步期。這個時候,你需要關注的不是「我真正熱愛什麼」,或者「我適合什麼樣的工作」,這樣的思考只會讓你永遠處於不滿和困惑的狀態,而是要問自己:「如何才能讓自己優秀到不被忽視。」

其實,過於在意自己是否喜歡現在的工作,反而會為自我成長和發展帶來阻礙,因為這會讓你總是習慣性地關注工作中不喜歡的部分,從而導致長期處於不滿的狀態。初級職位尤其如此,因為從職責上來說,這些職位不會被分配太多有挑戰性的項目以及自主權—這些是以後的事情。如果你帶著「我要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這樣的思維進入職場,那麼分配給你的那些「煩人」的任務,或是在公司官僚體系中遇到的挫折,都會讓你疲於應付。

所以,如果現在的你還沒有優秀到不能被忽視,那麼我建議你不要總是擔心工作是不是真的適合自己,也不要總是去想自己喜不喜歡這份工作,而是要俯下身子、努力讓自己真正優秀起來。要知道,沒人欠你一份好工作,好工作是需要自己努力爭取的,而且這個過程不會一帆風順。

閱讀更多,立刻購買:

PChome書店:斜槓青年(實踐版)成為內控者,建立幸福人生的正向迴圈

美好生活 2021-03-26 11:28:43

超級必利勁:http://www.hamertw.com/shop/extra-super-tadarad

男人之家 2021-03-25 11:20:14

必利勁官網:http://www.priligy9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