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1 10:00:00牛頭犬
2018年我的電影生活結算
最喜歡的電影:
一、《BPM》120 battements par minute &《喜歡你、愛上你、逃離你》Plaire, aimer et courir vite
如同湯瑪斯曼的【魔山】Der Zauberberg,呈現出生命中很近很近地緊靠著疾病與死亡的一種心理狀態,感官被不可思議地放大,愛欲的需求變得更為充分且急迫,時間的意義遭心智扭曲,生命的終點忽遠又忽近,這兩部帶著私密情懷的電影,都聚焦於那個獨特時代中,人的身體困於疾病陰影下,所造成這種心靈神秘而細微的變化,既沉痛糾結卻也同時詩意美麗。
二、《野梨樹》Ahlat Agaci
關於觀看的電影。努瑞貝其錫南以鏡頭(目光)緊緊追蹤著這個自命不凡的大學畢業生,回鄉之後的種種人際遭遇,藉著他人觀看的眼神,與他的反抗(希望/認為自己應該被如何觀看理解),展現出只能屬於青春的世界觀(看世界的方式),不安、憤怒、焦躁、怨懟,從中提煉出屬於凡俗生命的無謂徒勞,只能在無望與無解之中尋求眺望永恆的可能,以獲得些許自慰。
三、《黑洞迷情》High Life &《我心渴望的陽光》Un beau soleil intérieur
從禁忌到原罪,從性欲到死亡,克萊兒德尼的太空之旅中,透露的反而是人類社會中,文明與罪惡感無所不在的束縛與牽制。
剝開語言的重重迷霧、穿越意義的緊密囚禁,讓生命偶爾可以暴露在純然感官的陽光之下,或許只有那樣的時刻,我們才能真正碰觸到,最接近於自己所渴望的那種愛的感覺。
四、 《羅馬》ROMA
那雙觀看的眼睛,屬於一個無聲的幽靈,只是靜靜地望著,有時像是深情的凝視,有時像是失神的遙想,再激烈再憤慨再感傷的時刻,都始終無語。柯朗像是透過這樣一部憶舊鄉愁電影,向自己內在那個幽靈誦念著咒語:平靜下來吧!平靜下來吧!請平靜下來吧!
五、《燃燒烈愛》버닝
或許導演李滄東相信,生命與人性中最美最真實最動人的部份,總是在最醜惡最殘酷最恍惚的時刻才會出現,於是他必須一再地去探訪棲息於心上的魔鬼,挖掘灰色地帶裡的礦石,因為唯有這些生命中無法看穿的堅硬謎團,才有機會反射出,照亮存在意義之美的神秘光芒。
六、《登月先鋒》First Man
當浮士德不再繼續追求時,他便失去了自己的靈魂。浪漫精神的最終點,仍然是空無寂寥。那股突破極限、探究一切的強大意念與衝動,來自於對死亡的抗拒,但終究,那力量卻還是自然地把人推向擁抱死亡的境地,導向回歸無機體狀態的渴求。
七、《當愛不見了》Nelyubov
無愛的生命是沒有上帝的世界,和薩金塞夫自己的成名作《歸鄉》構成鏡像,以親子間謎樣的關係摸索,推衍為一種宗教性的暗喻,看見失去信仰後所必須面對,那龐大、驚悚、冰冷、荒蕪的人生絕境。
八、《舊愛回來後》Les fantômes d'Ismaël
那裡有個空缺,屬於某個該在那兒卻不曾在的人,或屬於某個曾經在那兒卻已經不在的人,那個空缺始終在那裡,即使已經填補了起來,我們也必需想像空缺仍在那兒,因為空缺是用來定義愛的方式,用以決定存在的價值。
九、《西部老巴的故事》The Ballad of Buster Scruggs
滑稽、荒謬、古怪、離奇、悲傷、陰森,柯恩兄弟所著迷的趣味都在這兒,拼拼湊湊出拓荒時代大西部天地之間,殘酷之尋常,與死亡之必然。
十、《春光之境》God's Own Country
編導在影片的後段,讓溫柔所帶來的痛做為情節的轉折與收場,也正恰如其分地將這私密主題融入巨觀世界的兩面性中(上帝的慈愛與無情、自然的壯美與暴虐、建立在死亡之上的生存,呼應著溫柔中的甜蜜與疼痛),構成這部看似簡單卻又複雜的動人電影。
十一、《睡著也好,醒來也罷》寝ても覚めても
濱口竜介將小說裡細碎、浮動、古怪的片段,包裹以日劇般細膩、溫柔、正向的人情,予以穩定下來,我才明確地感受到小說裡所展現出的某種「非人情」。電影的結尾看不到小說裡那種驚世駭俗的刺激,反而拍得溫柔美麗極了,曾經在《Happy Hour》中精彩地詮釋了「前行既是地獄、回頭也是地獄」的濱口,在《睡著也好,醒來也罷》的最後,重現了這種生命中總是需要不斷面對的兩難處境。
十二、《三張面孔》سه رخ.
文明的窄路上永遠無法會車嗎?賈法潘納希仍然給予我們一點希望,畢竟,沒有人是準備好了才來到這個變動不居的世界,我們無法抗拒嶄新的刺激如浪潮般反覆不斷地襲來,因此,當然沒有什麼成見、歧視、信仰、教條是不可以去挑戰,或不可能被改變的。
十三、《克萊兒的相機》클레어의카메라
呼應著洪常秀無論在片名或是情節上致敬的對象:侯麥的「克萊兒的膝蓋」Le genou de Claire,同樣是關於男人的狂妄自大與盲目無知,同樣也有對於青春肉體的迷戀,更重要的是語言的無能與錯置,這世界上無所謂誠實的影像,無所謂誠實的語言,無所謂誠實的人生。
十四、《家戰》Jusqu'à la garde
正是這一層需要觀眾更多主觀涉入其中的未知與不明確,讓這個故事不落入非黑即白的善惡分明窠臼,每個人都可能對每個劇中人有著不同程度的理解、同情與厭惡,從而讓這部電影無論對於它的人物或對於它的觀眾,都有了非廉價剝削的尊重。
十五、《老獸》
經濟狂飆的海市蜃樓中,癲狂而兇暴的現代李爾王。
十六、《今天跳舞不打仗》פוֹקְסטְרוֹט
與未知作戰,以色列版的《纏繞之蛇》。
十七、《淑女鳥》Lady Bird
這便是人心奇妙之處,當別人不斷吹捧讚嘆一部片是多麼完美、多麼精采,讓觀眾的期待值拉得極高時,那電影裡面小小輕輕的美好動人,便容易被當成理所當然或微不足道;但當人們一直被鼓勵著把愛,曾經是這麼重的一個字,大膽地說出口,於是讓愛泛濫成災,那小小輕輕的喜歡反而變得難能可貴,變得意重如山。
十八、《美國動物》American Animals
創作者先讓我們意識到記憶的不可信、敘事者的可疑,再隱約地暗示著,這整個故事裡是非、善惡、好壞間界線的模糊,表面上告訴我們,該乖乖地站在那一條線的這一邊,享受著人類「進化」的成果,卻偷偷地戳刺誘引我們去想,如果曾經跨了過去,會是怎麼樣的光景。
十九、《高潮》Climax
究竟什麼是舞?人又為什麼要跳舞?這就像在問,意識是什麼?意識底下到底是什麼?當我們被迫將無法控制的衝動欲求給暴露出來,那未知的一面仍然是我們自己嗎?如果是,我們真的有勇氣去面對自己的那一面嗎?諾埃總是喜歡將他的觀眾推向極限,在那個噁心、暈眩、焦慮、激狂的情境中,開始對人腦內最深處那濃稠流動(或許如岩漿般滾沸)的現象,產生出窺探的好奇,並在一時半刻間有了種被狠狠吸入或炙烈灼傷的錯覺。
二十、《判決》The Children Act &《李爾王》King Lear &《惡魔島》Papillon&《愛情摩天輪》Wonder Wheel
我的偶像們的特別保留席
最失望的電影:
一、《犬之島》Isle of Dogs
僅有的感想是,希望這部片的任何一格畫面都不要再出現在我腦中,光是看到這三個字組在一起就讓我惱火。
二、《快樂王子:王爾德》The happy prince
如果王爾德本人有機會看過這部電影,不知道他那優雅的毒舌會怎麼評論,我敢相信,就算只有一句話或一個字,也一定會比這部電影本身有趣一萬倍。
三、《風中有朵雨做的雲》
該拆掉的沒拆掉,該修葺的不修葺,就已經被搖得暈到快吐,還得硬吞那個又肥又膩的收尾,反胃至極。
四、《愛情摩天輪》Wonder Wheel
從歐尼爾的劇作溯源至希臘悲劇,以莎翁(哈姆雷特)與佛洛伊德(伊底帕斯情結)做為聯繫,但這一切得以成立的關鍵在於悲劇人物的塑造,這點伍迪艾倫向來不怎麼在行,而凱特溫絲蕾也沒有喧賓奪主的壓倒性氣勢,讓整部電影孱弱不堪。簡單來說,就是少了凱特布蘭琪的《藍色茉莉》Blue Jasmine。
五、《第三次殺人》三度目の杀人
巨大的企圖心,卻只有不到一半的執行力。
最喜歡的三本新出版小說:
一、「渺小一生」A Little Life
二、「如此盲目的愛」Los enamoramientos
三、「睡著也好,醒來也罷」寝ても覚めても
上一篇:2017年我的電影生活結算
下一篇:2019年我的電影生活結算
感謝分享!
男人必須有的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