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30 16:40:51牛頭犬

﹝經典回顧﹞ 《第凡內早餐》 Breakfast at Tiffany's

《第凡內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

 

1961年     布萊克愛德華  Blake Edwards 作品

去年以《在某處》Somewhere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美國導演蘇菲亞柯波拉,可能是當前最著迷於也最擅長於描寫寂寞的電影創作者,當我2000年在看她的第一部作品《愛情,不用翻譯》Lost in Translation時,腦袋一直頗令人困擾地冒出了《第凡內早餐》的某些畫面片段,說實話,當時我也搞不清楚自己為什麼有這樣奇怪的聯想(其實當時我連《第凡內早餐》劇情的細節都已經記不清楚了),不過還是依循直覺地在我的筆記中寫了句沒頭沒腦的話(詳閱 愛是您、我,且不用翻譯 倒數第三段)。

這十年間,也曾斷斷續續在電影台有意無意地重看過《第凡內早餐》,買了便宜的奧黛莉赫本套裝DVD時,也又重放瀏覽過一次,但卻是一直到這回,能夠真正在大銀幕上觀賞這部影片,才終於把潛藏在腦海深處的那些感觸挖了出來。原來,《第凡內早餐》真的是一個講寂寞,特別是繁華喧囂裡無法脫身的寂寞,極其強而有力的經典作品啊!

我這也才發現,《愛情,不用翻譯》確實就像《第凡內早餐》,既屬於炫目閃耀的龐大城市,也屬於兩顆相濡以沫的孤獨心靈。就如同王家衛《重慶森林》裡的林青霞,穿雨衣、戴墨鏡,並用金色假髮偽裝,這誇張矛頓的外表裡,所隱藏的其實是有著多麼巨大不安全感的心靈,而《第凡內早餐》裡的奧黛莉赫本,那極其高貴優雅的服裝、惹人注目的帽子、誇張做作的儀態,對比的是她空空盪盪的公寓、不斷遺失的鑰匙、混亂隨意的擺設與物品、沒有名字的貓...彷彿,這些都只是她暫居的殼,隨時可以拋棄,變換到另一個角色、另一種人生...

而喬治比柏的角色似乎也是如此,那裝潢得盡善盡美的公寓、那體面奢侈的西裝、那沒有經濟壓力的生活,卻沒有一樣是屬於他的選擇,因為他也只是寄居,寄居在一個華麗的空殼中。

不只是「身不由己」(赫本是交際花,比柏是小白臉)的處境相似,他們兩人有時連名字都不得不變得錯亂混淆(還不如沒有名字的貓),生命中的一切,就像是飄浮在空中的幻覺,也像是Tiffany櫥窗裡的鑽石與自己的倒影,美極了,但也空虛極了。

因為寂寞,特別是在這偌大的城市中,那毫無歸屬的孤獨,使得他們的相遇,以及無法割捨的相戀,變得極其動人。而即使是半個世紀後的今日再看這部電影,我們依舊為之落淚、為之心碎,因為這樣的寂寞,並不曾因為時代的改變, 而在任何的城市中消失...

《愛情,不用翻譯》只是另一個較不這麼美麗的版本而已。

「奧黛莉赫本都會經典三部曲」《第凡內早餐》、《羅馬假期》Roman Holiday及《謎中謎》Charade目前在國賓長春、喜滿客京華城及欣欣秀泰柏晶廳有每日一場的放映。

hatsocks 2011-06-02 14:05:02

我一直沒機會觀賞第凡內早餐,真的該找時間來補看。
另外,蘇菲雅導演的第一部長片應該是The Virgin Suicides ,台灣有出版小說,不過現在不好買了。中文書名是:黑色青春日記。:-)

版主回應
啊啊啊!我真是豬腦,居然連查都沒查就寫了,
更扯的是我還看過那部片呢...大概是早發型癡呆了,感謝感謝!
《第凡內早餐》目前好像還是一天一場在映演,是難得可在大銀幕觀賞的機會。
2011-06-02 15: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