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04 22:49:07牛頭犬
愛,從性開始...
《霜花店:朕的男人》與《為愛朗讀》The Reader
當我獨自在戲院大廳等候入場看《霜花店:朕的男人》時,一對負責驗票的男女工讀生正嘻嘻哈哈地在打情罵俏,男生把女生推開:「要準備進場了啦!」,女生笑得花枝亂顫:「你說A片要開場囉?」,男生拿起廣播器:「目前開放的場次為,X廳X點X分《霜花店:朕的男人》(帶著羞怯抖動的笑音),請一人一票...」,女生仍在自我陶醉:「就A片啦,A片啦...」
我帶著滿臉的斜線,一付西門町色老頭的德性,拿著票走向前去。
搞不清楚,究竟是這些小朋友真的不懂男女之事(連真正A片也沒看過),還是對他們來說,這種事情是做起來自然又容易,講起來卻變得猥褻又隱晦。
雖然對我來說,對著售票小姐說:「我要看《朕的男人》」。也是一件非常尷尬的事。(所以我改以「霜花店」來稱呼這部影片)
但我不得不說,《朕的男人》的第一人稱對於這部韓國電影而言,確實是非常點題的,因為它正是以片中高麗王的主觀角度,來陳述同性戀者最大的一個夢魘:愛上異性戀。
所以表面上看起來的主題講的是同志,但片中最最醒目的,卻是王的貼身愛將「健龍衛」隊長與王后的激烈性交戲,拍得巨細靡遺到體位、表情、節奏、聲響都照顧到了,而且在電影中發生的頻率之高,也確實讓看慣「大場面」的人也不得不咋舌。除了劇情鋪陳與噱頭之外,這似乎也更像是瘋狂愛戀著隊長的高麗王,從身歷其境的旁觀,到妒恨熾烈的猜測揣想(如果只是要交代隊長與王后間由性而愛的情感轉折,似乎沒必要拍這麼複雜詳細的體位變化)。而這樣的痛與怒的堆疊,化做病態凶惡的報復,一直累積到最後對決時的那句:「你有沒有一刻愛過我?」而崩潰心死,再回過頭來,沉入虛無感傷的漪狔夢想,整部片完美地建構了一個感情受到摧殘迫害的同志,無法自拔的悲劇心路歷程,相較之下,脫得徹底也很賣力假裝高潮的隊長與王后,角色的完整性就反而稍顯得單薄了。
有趣的是,元朝的蒙古人似乎在這部片中扮演著另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就像是一股陰暗龐大的無形壓力籠罩著全片,既逼迫著讓高麗王卑躬屈膝,送上子弟以配合它的窮兵黷武,還時時得擔憂性命與地位的不保,而這股強悍的勢力更透過聯姻,催促著他無法卻必須及早完成的生下子嗣任務。而這樣的背景被帶進這部「同志電影」來,也彷彿隱約地暗示某種陽剛的異性戀霸權,無情宰制操弄同性戀者的氣氛,由這樣的觀點放大來看,高麗王失控般的殘暴行為,似乎就不再純粹是獨裁者的嗜血與恣意妄為,反而變成了受迫害者的痛苦掙扎與瘋狂反抗。
同樣是關於由性而愛的情感,同樣強打裸露與性愛場面,同檔上映的《為愛朗讀》,則提供了另一個有趣的對照觀點。
《為愛朗讀》是從戰後一個少年的性啟蒙開始,最後擴展為揭露隱藏在一個國族內在共同意識裡的羞辱與罪惡感。從影像化的創作者(英國導演史蒂芬戴德利與劇作家大為海爾)的外來角度來看,整部影片所著重的,並非批判與反省,而更多的是理解與憐憫。
我喜歡導演在那段夏日戀情裡營造出的氣氛,既大方地展示裸體,卻不猥瑣地舔舐,貪歡混溶著親暱,卻也偶爾節制地讓性愛展現某種儀式般的氣味(看似原始的性愛與看似性靈的朗讀完美地交錯成濃醇的愛意)。既不做出價值判斷,也不貶低肉體在愛情中的地位,讓這段情感經歷變得真實而且刻骨銘心。
或許也正因為如此,當我們隨著漸漸長大後的男孩,去面對這個謎樣女子的不堪過往時,所產生的並非嫌惡、憤怒或唾棄,而是感到驚駭、感嘆,甚至有某種感同身受的哀戚悲憫。於是當我們聽到戰後年輕一代簡直窮凶極惡的追殺論調時,並沒有拍案叫絕的快感,反而有著和男主角可能相似的反感與尷尬,當我們最後也跟著面對淡漠中帶著怨憤的集中營倖存者時,感受到的,也不是深沉的痛楚與恨意,反而是對被那個時代摧磨得殘缺不堪人性的唏噓。
因為我們認識屬於罪惡群體裡的「那個女人」,她不只是個納粹走狗或屠殺共犯,而是個有血有肉的人。她是那個有著沉重腳步聲的剛毅女人,她是那個為了怕羞恥而不斷換工作居所只為堅持藍領階級的女人,她是那個會深深著迷於文學朗讀、為之又哭又笑的女人,她是那個會聽著教堂唱詩班孩子的歌聲而落淚的女人...
當她有了靈魂,她就不再只是個冷血的迫害者、殘暴的鷹犬爪牙,而更是個脆弱、怯懦、無知與求生存的卑微人物,盲目地被吞沒在凶暴的時代巨浪裡。
凱特溫絲蕾轉折細緻又張力飽滿的演技,給予這個角色極強的可親性與吸引力,也因此讓這個角色更顯得悲情可憫。
從性愛中的權力宰制關係,拉到社會國族中的施暴與被迫害情結,這兩部電影,展現了其中的曖昧與沒有絕對。
當我獨自在戲院大廳等候入場看《霜花店:朕的男人》時,一對負責驗票的男女工讀生正嘻嘻哈哈地在打情罵俏,男生把女生推開:「要準備進場了啦!」,女生笑得花枝亂顫:「你說A片要開場囉?」,男生拿起廣播器:「目前開放的場次為,X廳X點X分《霜花店:朕的男人》(帶著羞怯抖動的笑音),請一人一票...」,女生仍在自我陶醉:「就A片啦,A片啦...」
我帶著滿臉的斜線,一付西門町色老頭的德性,拿著票走向前去。
搞不清楚,究竟是這些小朋友真的不懂男女之事(連真正A片也沒看過),還是對他們來說,這種事情是做起來自然又容易,講起來卻變得猥褻又隱晦。
雖然對我來說,對著售票小姐說:「我要看《朕的男人》」。也是一件非常尷尬的事。(所以我改以「霜花店」來稱呼這部影片)
但我不得不說,《朕的男人》的第一人稱對於這部韓國電影而言,確實是非常點題的,因為它正是以片中高麗王的主觀角度,來陳述同性戀者最大的一個夢魘:愛上異性戀。
所以表面上看起來的主題講的是同志,但片中最最醒目的,卻是王的貼身愛將「健龍衛」隊長與王后的激烈性交戲,拍得巨細靡遺到體位、表情、節奏、聲響都照顧到了,而且在電影中發生的頻率之高,也確實讓看慣「大場面」的人也不得不咋舌。除了劇情鋪陳與噱頭之外,這似乎也更像是瘋狂愛戀著隊長的高麗王,從身歷其境的旁觀,到妒恨熾烈的猜測揣想(如果只是要交代隊長與王后間由性而愛的情感轉折,似乎沒必要拍這麼複雜詳細的體位變化)。而這樣的痛與怒的堆疊,化做病態凶惡的報復,一直累積到最後對決時的那句:「你有沒有一刻愛過我?」而崩潰心死,再回過頭來,沉入虛無感傷的漪狔夢想,整部片完美地建構了一個感情受到摧殘迫害的同志,無法自拔的悲劇心路歷程,相較之下,脫得徹底也很賣力假裝高潮的隊長與王后,角色的完整性就反而稍顯得單薄了。
有趣的是,元朝的蒙古人似乎在這部片中扮演著另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就像是一股陰暗龐大的無形壓力籠罩著全片,既逼迫著讓高麗王卑躬屈膝,送上子弟以配合它的窮兵黷武,還時時得擔憂性命與地位的不保,而這股強悍的勢力更透過聯姻,催促著他無法卻必須及早完成的生下子嗣任務。而這樣的背景被帶進這部「同志電影」來,也彷彿隱約地暗示某種陽剛的異性戀霸權,無情宰制操弄同性戀者的氣氛,由這樣的觀點放大來看,高麗王失控般的殘暴行為,似乎就不再純粹是獨裁者的嗜血與恣意妄為,反而變成了受迫害者的痛苦掙扎與瘋狂反抗。
同樣是關於由性而愛的情感,同樣強打裸露與性愛場面,同檔上映的《為愛朗讀》,則提供了另一個有趣的對照觀點。
《為愛朗讀》是從戰後一個少年的性啟蒙開始,最後擴展為揭露隱藏在一個國族內在共同意識裡的羞辱與罪惡感。從影像化的創作者(英國導演史蒂芬戴德利與劇作家大為海爾)的外來角度來看,整部影片所著重的,並非批判與反省,而更多的是理解與憐憫。
我喜歡導演在那段夏日戀情裡營造出的氣氛,既大方地展示裸體,卻不猥瑣地舔舐,貪歡混溶著親暱,卻也偶爾節制地讓性愛展現某種儀式般的氣味(看似原始的性愛與看似性靈的朗讀完美地交錯成濃醇的愛意)。既不做出價值判斷,也不貶低肉體在愛情中的地位,讓這段情感經歷變得真實而且刻骨銘心。
或許也正因為如此,當我們隨著漸漸長大後的男孩,去面對這個謎樣女子的不堪過往時,所產生的並非嫌惡、憤怒或唾棄,而是感到驚駭、感嘆,甚至有某種感同身受的哀戚悲憫。於是當我們聽到戰後年輕一代簡直窮凶極惡的追殺論調時,並沒有拍案叫絕的快感,反而有著和男主角可能相似的反感與尷尬,當我們最後也跟著面對淡漠中帶著怨憤的集中營倖存者時,感受到的,也不是深沉的痛楚與恨意,反而是對被那個時代摧磨得殘缺不堪人性的唏噓。
因為我們認識屬於罪惡群體裡的「那個女人」,她不只是個納粹走狗或屠殺共犯,而是個有血有肉的人。她是那個有著沉重腳步聲的剛毅女人,她是那個為了怕羞恥而不斷換工作居所只為堅持藍領階級的女人,她是那個會深深著迷於文學朗讀、為之又哭又笑的女人,她是那個會聽著教堂唱詩班孩子的歌聲而落淚的女人...
當她有了靈魂,她就不再只是個冷血的迫害者、殘暴的鷹犬爪牙,而更是個脆弱、怯懦、無知與求生存的卑微人物,盲目地被吞沒在凶暴的時代巨浪裡。
凱特溫絲蕾轉折細緻又張力飽滿的演技,給予這個角色極強的可親性與吸引力,也因此讓這個角色更顯得悲情可憫。
從性愛中的權力宰制關係,拉到社會國族中的施暴與被迫害情結,這兩部電影,展現了其中的曖昧與沒有絕對。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影視娛樂」
上一篇:關於與非關於《海角七號》
下一篇:《陽陽》
讀.冊.人
2009-04-06 09:38:55
〈霜花店〉
原本要去霜花店買饅頭
卻被蒙古人抓住我的手
如果這件事流傳到店外
店小二會說是你的錯
說我也曾去那裡睡過
怎會有像那裡如此複雜的地方
原本要去三藏寺點個燈
卻被個施主抓住我的手
如果這件事流傳到廟外
小沙彌會說是你的錯
說我也曾去那裡睡過
怎會有像那裡如此複雜的地方
原本拿水桶去井邊取水
卻被井中龍抓住我的手
如果這件事流傳到井外
小水桶會說是你的錯
說我也曾去那裡睡過
怎會有像那裡如此複雜的地方
原本要去酒店買一壼酒
卻被男主人抓住我的手
如果這件事流傳到店外
小酒瓢會說是你的錯
說我也曾去那裡睡過
怎會有像那裡如此複雜的地方
「霜花」既是饅頭,也是雪花。
〈霜花店〉這首高麗古代歌謠,是在高麗末期第25代國王─忠烈王時期所創作的歌曲,作者名字不詳。歌詞中把皇宮比喻為井、把王比喻為龍,諷刺當時元朝干涉朝鮮國政以及皇室王權動搖的社會現象。電影《霜花店:朕的男人》就是以這個混亂動盪不安的時代作為背景。
這部電影以「朗讀」當片名,似乎是第一次讓「閱讀」這個字眼能躍上電影。片中凱特溫絲蕾飾演的漢娜,於戰爭期間,為謀職去應徵納粹黨衛軍的警衛職務,後來卻成為猶太大屠殺的幫手。她不識字,卻也知道文字足以撫慰她充滿罪惡的心靈,在集中營時,就常送上好食美酒給即將被送上死亡之路的猶太人,只要求他們為她朗讀一本文學著作。戰後,她躲避身分,當了電車收票員,與十六歲少男發展一段夏日戀情,其間亦要求少男不斷朗讀文學作品給她聽。於是電影中不斷聽到荷馬的《奧德賽》、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勞倫斯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契訶夫的《牽狗的女人》等作品的詞句,充滿文學韻味。漢娜日後被判終身監禁,那後來成為律師的男孩,二十年間不斷寄朗讀文學作品的錄音帶給她,帶給她獄中心靈的平靜,她也藉著聽錄音帶對照借來的書本,學會了閱讀和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