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集線~最美麗的小站(最後火車站):3436車埕驛
集集線的修築是為了運送「門牌潭發電所」(今大觀發電廠)的建材,以原有車埕、二水間輕便軌道的路線改建,並延伸至門牌潭。西元1921年完工,1922年1月開始經營客運。全線由二水算起至車埕,全長29.7公里沿途設有鼻仔頭(源泉)、濁水、隘寮(龍泉)、集集、水裡坑(水里)及外車埕(車埕),車埕至門牌潭則為工程運輸用途。1934年門牌潭發電所完工後,便將車埕至門牌潭段拆除,目前集集線為南投縣境內唯一的台鐵營運路段。 |
車埕是集集線的終點點,設立於1922年1月,最早稱為「外車埕驛」,1955年3月才改稱「車埕驛」。其實早在集集線通車前,車埕的鐵道運輸就已經很發達了,在日治時代為方便埔里地區蔗糖輸出,埔里與外車埕的輕便鐵道在1916年通車,讓這裡成為蔗糖的轉運站。因為常常要停放數量眾多的輕便台車,故稱為「車場」(閩南語發音),也成為車埕的地名由來。
除了蔗糖外,車埕最重要的產業是「振昌木業」,在1950~1960年代丹大林場伐木期間,這裡也曾經有輝煌的歷史。在1970年代伐木事業終止後,車埕也漸漸沒落,就連車站也由有站務員進駐的「簡易站」降為無人的「招呼站」。
記得第一次來到車埕驛是1993年11月,對車站站房建築已經完全沒有印象了,從老照片中得知,就是一座簡單的水泥站房。目前所建的木造站房,實際上是將原水泥站房重新包裝改建,因為水泥站房在921地震之際有受損,在保留原建築模式下,以木造建築重新包覆,算是一種老屋拉皮翻新的方式,也相當符合這裡的特色。2001年7月新車站重新營運,目前車站委由水里鄉公所代管,並由車埕社區發展協會代售車票,算是台鐵很特別的運作模式。
車埕驛的佔地頗大,除了供列車調頭的軌道外,早期設有列車維修車庫,就連當年蒸汽火車使用的加水塔及加煤平台,目前也都保留下來。另外還有台鐵的其他文物,像是從竹南驛遷移至此的號誌樓,以及運送原木的平板貨車等,目前這些歷史資產已成為車埕驛的觀光資源。
列車緩緩駛進車埕隧道後抵達車站,又一批遊客到此觀光,希望這裡能繼續保留古樸的風味,繼續往水里驛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