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01 05:36:45尚未設定

回應張阿祥於8/28的留言

原本已經打好的文章卻在傳送時消失無影
現下第二遍的內容肯定缺少之前的韻味
關於此.還請海涵


這篇文章的目的乃是回應張阿祥在8/28的留言
(出於禮貌.或許應在其名後加上稱謂.但基於網路的匿名性.我便不在此對於性別等多做揣測.而僅以名字稱呼.還望勿見怪)

"孩子,別在新聞台流露你的政治傾向,那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首先.我並不覺得自己的新聞台上透露了自己的政治傾向
更明確的說.我並不認為自己有特別親近台灣目前的任何政黨
倘若會有給人我歸屬於某政黨的感覺
或許是因為在文章中所流洩的對執政黨的批評
但基於社會學"務必不要將任何事視為理所當然"的教誨下
以執政黨作為標的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畢竟他掌握著雄厚的國家機器
(這點或許可在一次次選舉中得到驗證)
由此.我所批評的並非填塞執政黨的"扮演者".而是單就執政黨此"角色"
亦即.我也未必認為真的換了個扮演者世界就會變的更好
只是差在"真的很壞"與"不那麼壞"罷了
(但由於不可能再同一時間點上進行比較.孰為前者孰為後者也非我在此有能力揣度的)

其次.我們是生長在一個充斥各種意識形態的社會
而不可便免地在觀看與立足時必定會帶有自己的視點
也就是說.其實我們是帶著自己的世界與另外的世界進行接觸
是故.要在論述中完全避免意識形態的偏頗則為一種奢求
即便我在上文中闡述自己的批判立場
而我也的確不能確保自己的視角未出現重大盲點
但幸運的是
倘若我們真的有心以追求共識為目標
(在此排除如call-in節目上以闡述自己打倒他人為目的之討論方式)
或許真能在一次次討論中逐漸破除彼此的盲點與侷限
進而獲得雙方皆能認可的答案

我所po的文章充滿我個人的偏見
但我也歡迎各種討論的可能
我不覺得會因此而產生麻煩
或許在某種程度上來說
麻煩的產生是共識茂發的第一歩
不過.我真的很感激張阿祥給我的建議
謝謝



另外
突然想到"將孩子,別在新聞台流露你的政治傾向,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與歌手張惠妹對呂副總統的回應"我只是歌手.政治的事交給大人處理"連結
在此所呈現的是:孩子/大人.非政治/政治 的二元對比
某種程度上或許再度反映了俗諺"小孩子有耳無嘴"的制約性
想想.還挺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