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30 12:48:53bestguy

我的音樂之旅--5

既然講到學生時代愛聽西洋的流行,那怎麼能不順帶提一下當時國語流行呢﹖在回想心愛的歌手與歌曲之前,應該要先懷念一下兩個名字:“滾石“,以及“飛碟“。我想這應該是五年級以及六年級前段班都很印象深刻的兩家唱片公司。當時國外的大唱片公司還沒進軍台灣,滾石與飛碟一來代理了國外各大唱片公司的專輯在台發行,其次對於台灣本地的流行樂發展的影響既大又深遠,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這兩家唱片公司創造出一種與全世界比較,很獨有的一種流行樂生產模式,包含企劃、文案、包裝、行銷,型塑出一種很特別的唱片“規格“,甚至唱片的包裝(創意、設計、文案)已經可與其中的音樂分開來獨立的欣賞。這是你在買其他國家的唱片時很少看到的。我記得我以前好愛讀滾石或飛碟的歌詞文案,提供我在音樂之外另一種感情的投射與轉化。

說懷念,是因為飛碟早已結束(好像是被華納買下了吧﹖飛碟電台與飛碟唱片是沒有關係的),而滾石在各大跨國唱片強勢入侵,加上2001年9/17水災雪上加霜,影響力也大不如前。往日這兩大唱片就幾乎與整個國語流行歌壇劃上等號的盛世已不復見。

我想如果還記得80年代的流行音樂的朋友,應該會記得那美好的旋律氛圍,無論是歌詞或是旋律創作的質與量,當時的音樂人試著在創作與市場間努力的找到平衡點。也許你會說那是我中年男子無可救藥的懷舊心理使然,不過我還是認為那是國語流行的黃金年代。你可以想像,一張專輯可以銷售超過86萬張(印象裡這是張學友的“吻別“突破的記錄)的景象。當然,你會說那是因為今天有盜版、MP3的問題,只是我們當年也有雙卡錄音機啊(一笑),盜版問題也不是今日才獨有的,當時著作權的觀念也才剛萌芽,更何況當年的學生比現在更窮。

在這裡只想簡單的回憶一些名字,是他們陪伴了年輕的我渡過那些青澀而強說愁的年代:李宗盛、陳昇、齊秦、張雨生、陳淑樺、潘越雲、周華健、趙傳、庾澄慶、優客李林、張信哲、王傑、羅大佑、黃大煒。我始終會記得,也許在打完工拖著疲憊等著車要回家,或是在深夜未眠的夜晚裡,一首一首的歌陪著我,藉由音樂,好像一切也都變得比較容易忍受。

有時候還是會試著在網路拍賣上找一些熟悉的名字的專輯,不一定會買下,只是看著那些熟悉的唱片封面,回想某些記憶裡的片羽吉光,呵呵,也許人到中年,都會做類似的事吧,記憶裡隨著時序移轉,有著一片美好年代的私領域,等著我們在需要的時候反覆探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