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03 18:08:04berrycat

【心得】逼近的瘟疫



    書名:逼近的瘟疫

    作者:Laurie Garrett (勞里‧加勒特)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有在追我噗的人應該都知道,我對這本書有多大的憤怒……前半部的憤怒來自翻譯誤差,而且這個誤差不是兩地誤差,是專業領域不同的誤差;前者我還可以忍受,但後者會讓我大大覺得譯者的不用心。看到後半這種翻譯問題我可以視而不見,但對於政治影響科學、引導科學、甚至阻礙科學這件事感到悲憤。

    可能是因為作者原是記者的關係,整體看起來非常有報導文學的感覺,依照事件發生先後順序、距離遠近,慢慢一層層地撥開外層的迷惑與恐懼,直逼核心病原,過程相當刺激,彷彿再看推理小說般地驚悚懸疑,事實上的確可以把這本書當推理小說,看著那些科學家們是如何透過各種方式手段,找到最終致病的原因。

    開卷第一章就是用玻利維亞出血熱先開血腥序幕,看著人類面對如此兇殘的病毒束手無策,直至發現病媒為止。這只是開端。第二章便接著敘述,當青黴素被發現並量產利用後,人類的囂張與自大,或許我們成功了一部份--如天花的滅絕,但大部份的時候我們都是失敗的,像是瘧疾病媒的消滅,並且引發可怕的後果,這部份在更後面的章節會提到。

    接下來三章,依著時間,疾病的暴發時間,分別講述了馬爾堡、拉薩熱和伊波拉。如果有看過危機總動員的人,在看馬爾堡章節時一定會有強烈的熟悉感,那部電影便是在講馬爾堡病毒如果發生在美國小鎮的可能性。作者對症狀的描述非常準確寫實,看著文字似乎也能感受到病人生命在不斷流洩的過程,也發現隨著章節(年代),症狀越來越嚴重,而病因病源越來越離奇;拉薩熱還能找到病媒,但到了伊波拉,不需要病媒,也找不出爆發原因,醫生們只能等著病情爆發才能圍堵治療,而且從伊波拉開始(正確說拉薩熱的末期),政治介入了。

    政治介入不全是壞事,畢竟這些疾病大多從開發中國家開始,若不倚靠歐美等大國,那這些病人只能等死,但政治介入也讓人最痛恨的一點,醫生與研究者無法依照他們發現、他們想做的來做,凡事都必須先經過官僚體制,危急的傳染病在上層還在討論要不要做、該怎麼做時,最下層的病人已經離開了。

    官僚體制還有一點讓人憤恨的,是只對他們關心的事才上心,像是接下來的軍團症與豬流感。對比上章節的伊波拉與下章節的愛滋病,豬流感和軍團症真的不算什麼,但美國政府對其所花的精力金錢大概超過伊波拉加愛滋病的所有開銷。從這章起,疾病不再是遙遠非洲才發生的事(其實先前也有幾個零星發生在歐美的病案,但大多是實驗室感染,都在控制中),而是在美國人的身邊,對此公衛的影響也變得重大,然後,可以看到更多明明公衛、醫學家都已經呼籲證實的事,政府還因為政治、種族等等關係你推我閃的,這到愛滋病章節更明顯了。

    中間還有公衛-城市環境的討論章節、DDT濫用造成的環境改變,引起登革熱裂谷熱等疾病、DNA的發現與基因工程的進展,人群社會習慣的改變與性病的關係,然後到愛滋病。

    或許是因前面幾個疾病都離我太遠,也或許是我本身就對愛滋病這個議題有高度興趣,在看這個章節實讓我感到非常的憤怒與悲傷。作者是從在舊金山、曼哈頓的病例報導開始,用文字敘述這個疾病(當時還沒有愛滋病的稱呼)是如何發現、如何引起恐慌,而科學家們又是如何尋找最後確定病因的。這邊我非常佩服作者。當我們已經知道某件事情之後,要在回頭描述時總是容易把"現在"知道的事情也寫進去,但作者厲害的地方在于他非常完整地重現了當時科學家對它茫然無知的恐懼,在看書的過程,讀者不是在"現在",而是在書中的時代,所以情續也很容易栽進去,會對政府的愚昧、與對事實的視而不見憤怒。同樣是在描述愛滋病剛發現、人們還不知道那是什麼的年代,《借來的時間》是從病人的角度討論患病者對於未知疾病的憤怒與恐懼,而此書是站在公衛的角度,講述了整個大環境,包含社會、政治界、醫學界等對這個疾病的認知,在相互對照下會讓我對當時的同性戀者感到心痛,因為他們面對的不只是疾病的恐懼,還有人們、政府、整個社會的敵視。

    最後的終章作者描述了90年代,全球的科學家們想像:如果有新的、高傳染高死亡的疾病出現時,該如何應對。結論是,毫無辦法。經過半個世紀來的努力,人們對於渺小、善變異的病毒們仍是毫無辦法,只能坐著等它發生、等它結束。但我們就因此不去理會它、不再探究原因嗎?尾聲中,作者寫道,當年在玻利維亞出血熱中,不顧自身生死找出病原病媒的兩位科學家再度回到當年的流行疫區時,他們受到英雄級的待遇。瘟疫會退去,傷口會結疤,但那些科學家們的努力將成為英勇事蹟被流傳著。

    這本書以我的角度來看覺得一點可惜的是,著書時間早,所以作者沒有寫到SARS的故事,我其實也很想弄懂SARS的過程,和世界各國對這件事的看法。另外對翻譯感到可惜的,除了是文字用詞的不當外,譯者在後序說「因篇幅關係」有五章沒有譯錄,我覺得這是讀者的損失,其中對於耐藥性問題,與氣候-疾病的關係皆有討論,但沒有被翻譯出來,以我的能力要讀原文也相當痛苦。

    雖然缺點很多,但瑕不掩瑜,我在看不到一半時就已經像母校圖書館推薦了,這本書相當適合讓醫學院學生看,希望能刺激對於疾病的認知,與對藥物、生態等的反思。




噗浪備份
http://www.plurk.com/m/p/hvdma8
http://www.plurk.com/m/p/hvxk7a
http://www.plurk.com/m/p/hvu5ec
http://www.plurk.com/m/p/hw6yb8
http://www.plurk.com/m/p/hw1l0w
http://www.plurk.com/m/p/hwfka7
http://www.plurk.com/m/p/hwrj5w
http://www.plurk.com/m/p/hxlq6j


--

我還以為寫不出什麼東西,沒想到寫了這麼長一大串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