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03 11:54:27Sade

死亡之學說

那個男人躺在病床上,右手前臂插著一根針頭,它後面連接一條透明管線,順沿而上原來是一袋白色點滴,一滴一滴,透明的液體緩緩留入他的身體裡,彷彿正逐漸補充他的體力,恢復他的健康身體。

他原本不是病厭厭的一個病人,說話微弱無力,全身皮膚鬆垮無彈性又暗沈污黑,肝臟上腫瘤割完一顆又一顆,彷彿上天在跟他開一個惡意的玩笑;如果早幾年遇見他,你對這個男人的印象不外「脾氣良好但固執」、「老實卻容易吃虧」、「不善交際」、「不擅長表達自己的感情」,但是他確實可以算是個負責顧家的好男人。年輕時他也曾經有許多夢想,但是他為了家庭犧牲自己的夢想,努力在龐大的公司體系下扮演一個白領階級好員工的角色。

雖然八年前的一場手術算是大致上治癒了他的疾病,但是從此在他心裡多了一道無法癒合的傷口,卡農從那時已經虜獲了他,給了他一張隨時上船通往彼岸的船票,使他鎮日憂心重重。

人類終究必須死亡。

猶太教和他的兩個支派以一種難以動搖的瘋狂意念認定人類乃是由虛無之中產生,由他們的「上帝」所創造,因此他們終生被祂所拘束,雙手合十跪下祈禱懺悔,乞求祂給予自身永不消失的生命,陽光經由十字架反射的光芒竟是如此冰冷殘酷,黑衣教士們世代替換不停傳播虛無的恐懼,現世經歷的一切價值僅是為了一個不知是否存在的永生。

享樂主義派認為無須煩惱死亡,充分把握時間使身體得到最充分的享樂乃是他們第一目標,在口中咀嚼美食搭配上好葡萄酒一併嚥入喉中,恣意四處遊玩享受最高級的服務,使兩具肉體彼此舔舐摩擦直到火焰燃遍全身,這類人們似乎在活著時便過著天國般的生活,然而由於心靈上的過渡貧乏-「人類的兩大痛苦,即是貧窮與厭倦,為了逃離貧乏而不斷努力工作,一旦累積財富無須為生活煩惱,又隨即因生活的不變單調而厭倦,只好到處參加聚會、聊天、玩牌打發時間」-他們並非真正體驗快樂,反而因無法捨棄物質上的過故依賴更加恐懼死亡。

虛無主義者對於死亡則抱持一種回歸母親懷抱的憧憬,因為生存這件事情本身對他們而言就是痛苦,進食、睡眠、工作等等行為只是為了勉強應付生活,他們雖然雙腳踏在大地之上,卻對肉體無比厭惡,靈魂一心只想往地底幽暗深邃的黑暗潛入,因此不難想像大部分人們往往都選擇自殺,結束這場嘆聲連連的戲劇。

印度人尊循恒河所教導他們的,一切生老病死,盡悉包含在這條參雜泥沙的平靜河流中,無數的臉孔在水面上浮現又隨即消逝,死亡本是生命的一部份,你飲食、工作、結婚、養育子女,然後死亡-如同莊子:「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逸我以老,息我以死」-印度人獨特的輪迴哲學也讓他們克服對死亡的恐懼,藉由輪迴之說他們並未死亡,現世只是在無限過去與未來不存在中的瞬間存在,就像一個小孩跑進遊樂場,一場遊戲玩畢後便離開,然後不確定的某天再度光臨。

我曾經在那模糊不清、劃分生與死區域的界線上來回跳動,企圖表達自己對於死亡的輕蔑和不在乎,儘管醫生嚴肅告誡勸說,我依舊將死亡視為無關輕重的一件事,當一個人不對周遭事物抱有任何期望,無法對身旁的人們投注感情,其實就某種程度上,他已經宣告死亡,當時我正處於這種狀態。許久許久之前我曾對人類懷抱熱情與憐憫,對他們遭受的貧窮與苦難感同身受,積極參與各種救助活動,天真的認為這些舉動可以帶給他們更好的未來,可是這一切只是為了一個原因,文明之母日日夜夜在我們耳旁喃喃低聲說道:「你是善良的,你應當幫助他人」,經過難以計算的失敗之後,我發覺一個關鍵的因素導致人類本體不斷承受苦難,那就是「愚笨」-這並非意指智商的高低,而是看待事物的邏輯性與判斷能力-它驅使人類自發性的自我傷害。

如今看來,當時無懼死亡也不過僅是另一種形式的愚笨,然而那時的我卻引以為傲高傲看輕他人,愚笨真是人類難以逃脫的原罪?

我對於死亡的學說依舊太過年輕,無法洞悉背後真正的意義。


上一篇:獻給獨居的那一年

下一篇:病態之人

Myth & History 2008-06-22 07:25:11

Death is one thing that makes us all equ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