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2 14:05:08Bearslife

[電影日記]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其實很殘酷,終究醒悟。




          我一直給李安的電影有很高的評價,尤其文學改編的作品,李安善於用大螢幕說故事,文字解構、重組、再生為影像故事,讓觀影者感受精采之餘,更發現導演思想流裡最珍貴的寶藏。這部電影並未給觀影者任何解答,而是拋出了諸多疑問遐想,用不同的視角看身處的境地,當大海平靜如心時,
Pi與虎的凝視,同時也是我們的凝視,在那底心潛伏的靈魂,究竟是什麼模樣。

少年Pi就如他的名字π一樣,沒有正解的無理數在他幼小心靈就開始探索無垠,他有許多疑問,對世界感到好奇,也對真理疑惑,開始嘗試各種宗教,但父親告訴他如果無法選擇一種信仰,那就相信科學、相信理性。他母親則告訴他,理性給表象有了合理解答,卻無法解決內在的疑問,這個疑問便一直伴隨他成年,到他遇見了初戀,到他遭遇了顛沛流離、到他面對了前所未有的災難與生離死別的痛。

 

船難對Pi的生命是一場悲劇,也是一次靈魂的醒悟旅程。

 

摔下船受傷的斑馬、與香蕉一同飄來的狼狽猩猩、受驚莽撞的鬃狗、藏在帆布下兇猛的老虎,依序出現在Pi的避難船上,在Pi口述的第二則故事中,我們理解牠們代表水手、母親、廚子以及Pi自己,但我認為另一方面也隱喻了遭遇災難後,人性所面對的四種求生挑戰,也可能是Pi曾經面對的困境:災難之初面對逆境的無助(斑馬)、或許曾經有一絲求生的希望(猩猩與香蕉)、然而因為自己的無知莽撞失去了求生的機會(鬃狗),在小說中也曾提到Pi以為很快獲救而放棄漂來的香蕉的失誤,最後則在生死關頭引出與命運對抗的獸性(老虎)

 

電影裡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描述Pi與虎的互動,因為這是Pi之所以得以生存的關鍵。漂流之初Pi非常害怕老虎的存在,他被迫與小船保持距離,將救生船的糧食帶到自己做的木筏上,直到大自然的巨浪奪走了他僅存的糧食,讓他必須尋求一個與虎共處的方法。老虎是游泳高手,必要時他會下水尋找食物,就在一次老虎下水逼近Pi的木筏,讓Pi切實的感受到老虎的威脅。

 

絕對不能讓老虎餓肚子,否則自己就是老虎下一頓晚餐。

 

他開始捕獵餵飽老虎,我認為這是Pi破戒食肉的起點,當他獵捕到一隻鮪魚,悲憤的用槌子敲死它,他流著淚大喊「感謝毗濕奴化身為魚拯救我。」這隱喻出現在印度教創世紀的故事裡,毗濕奴化神魚與龜解救世人。或許Pi吃的不一定是魚,但是魚與他認識的印度教故事,確實為他破戒食肉找到神性的救贖。直到Pi理解到只有駕馭老虎,才有機會回到救生船,他開始訓練老虎,讓老虎明白誰是主人,滿足老虎生命所需,必要時卻須給予棒喝,壓制老虎的獸性,克服無止盡的慾望,讓自己與老虎對話,因而他不再害怕老虎,它必須如此,只有他和老虎在救生船中平和共處,他才有生存的希望。在絕境求生,擁有野性是必須的,但你得駕馭,想活下去不能只有野性,更要不可缺少的機智與計畫,否則將被自己無盡的慾望吞噬。

 

漂流之島無疑是整部電影最關鍵的一節,有人認為這是Pi食母的象徵,有人不這麼認為,但無論如何,島與母親有一定的關聯,而母親象徵著Pi的哲學觀,所以漂流之島或許是Pi與過去的連結,就如Pi說母親的信仰是與過去的唯一連結。

 

我相信漂流之島來自Pi的夢境,就在歷經整段旅程最狂烈的風暴之後,他與老虎來到的這座島,白天的島是孕育生命的天堂,它提供Pi與老虎糧食,然而晚上的島溢出酸液卻毀滅了生命,在這樣日夜的生死循環中,原來漂流之島也同是毗濕奴的夢啊!來自Pi的童年記憶,母親的故事、信仰,毗濕奴在毀滅之神濕婆與創造之神梵天之中維護著宇宙的生生不息,生生不息則同時象徵著靈魂的生與滅、因與果,蓮花心中的人齒遺骸,是一個很重要的符號,蓮花在印度教義裡是創造梵天的處所,它是一切創生的起始,而心中的牙正是生命獲取養分的利器,生命利用毀滅另一個生命來養活自己,就在創造與毀滅的輪迴中,宇宙得以永恆延續,這是電影的中心思想,電影畫面也明示這座漂流之島的一個仰臥身形,可以說是Pi的母親,也可以是毗濕奴的形象,神話中的毗濕奴肚臍生出的蓮花,蓮花再生出創造之神梵天,Pi切切實實的來到了毗濕奴的漂流之夢,他明白生命的來與去,就是不斷的漂流,不斷的輪迴,他頓悟,必須選擇。

 

選擇,若想生存它必須放下過去,必須堅強勇敢,也必須殘忍。否則,就被自然覆滅,這或許能解釋Pi食人肉維繫生命,可能也吃了自己的母親,但在醒悟漂流之島的夢之後,我認為食母與否非必要追究。Pi離鄉時女友阿南蒂為他綁繫的手繩,他繫在漂流之島的根處,從此斬斷自己與過去聯繫,他決定與舊愛訣別、與家鄉訣別,也與母親訣別,面對生死未卜的將來,只剩下自己,還有一頭虎。

 

Pi熬到了漂流的盡頭,就在旅程終點的攤頭,那頭虎卻離他遠去,在Pi的故事中,他為虎的絕情遠去而痛哭流涕,我則認為那是一種孤獨於世的痛心,他獲救了,縱使一個全新的人生在太平洋彼岸展開,但卻開始無盡孤獨的後半生,他的家庭與故鄉永遠的埋藏在大海的深處,以及夢中。

 

因而,漂流也是他長大成人的刻苦經歷。但結局是美滿的,訪問Pi的作家下了這樣的結論。

 

這部電影80%在台灣拍攝,而這部分也是電影中最虛幻的部分,也許就像李安受訪時說的「台灣在他心目中就像一座浮島,孕育了他創作的養分。」他刻意在許多細節上,暗示Pi的漂流故事的非真實,包括Pi漂流兩百多天後面貌依然俊俏光滑,沒有一絲鬍渣亂髮。夜間靛藍色光勾勒出的海洋生物也異常虛幻,然而這樣童話般的奇幻故事下,卻是人終其一生都難以迴避的殘酷課題。李安說那隻老虎一直在他心裡,同樣的也在我們每個人心中,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牠會步步進逼自己的靈魂,我們需要學習的,是如何駕馭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