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1 00:00:00

文章分享 47歲安寧病房醫師,列出1,000名臨終病患最感後悔的8件事:全心工作,沒時間培養興趣

盡量減少人生的未竟之憾

「醫生,您曾經後悔過嗎?」靜靜躺在病床上的你,這樣問我。

「你說……後悔嗎?」

「嗯。」

疲倦到似乎稍一鬆懈就會闔上眼皮的你,跟強烈的睡意搏鬥著,彷彿要擺脫諸多雜念般,用力地點了點頭。

「後悔?」

「對,醫生你沒有後悔過嗎?」

我的左手輕輕握住從肩頭垂下的聽診器聽頭。沁涼的感覺從手心傳入,通過脊髓直達大腦。

「當然有啊。」

「有嗎?」

「是啊,後悔的經驗……可不少呢。」

如果各位認為,因為我身為醫生,所以沒有任何後悔,那可就錯了。因為理想主義者或浪漫主義者,總是必須和事與願違的現實,還有這種現實所帶來的後悔奮戰。

從這層意義來看,我可以說是後悔高手。站在安寧緩和醫療的最前線,面對一連串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每天都面臨了諸如「要是那樣做就好了」、「早知道我應該這麼說的」等工作上的後悔。

我可以感覺到自己臉上不自覺地慢慢綻放出微笑。這不是自嘲,而是一種了然於心的覺悟──我只是個凡夫俗子、一個煩惱不斷的普通人。

「其實我幾乎一天到晚都在後悔呢。」

聽見我再三地這麼回答,你也稍微露出微笑。

「是嗎?」

你似乎安心了一些,聲音也慢慢恢復平靜。

「是啊,那當然啦。」

仔細想想,到目前為止,我聽過多少次相同的問題呢?

我的工作是安寧緩和醫療,主要目的在於減輕癌症末期患者身心的痛苦,至今已經陪伴大約千位病患走完他們的最後一程。

癌症末期會出現許多痛苦的症狀,因此利用藥物緩解患者們與日俱增的痛苦,占據了我大部分的工作時間。

末期病患最先面臨的折磨,是身體上的痛苦,而我就是解除這些痛苦的專家。 但另一方面,即使減輕了肉體上的煎熬,要消除一個人心靈上的痛苦,卻相當困難。

每當遇到患者向我傾訴心靈上的痛苦時,我也經常感到迷惘、煩惱。因為聽到患者說出一些絕不可能解決,或是不大可能解決的問題時,我總是束手無策。除了赤裸裸地以同樣身為一個人的角度,與他們坦誠相見、聽他們傾訴之外,我一點忙都幫不上。在這種時候,連我自己都能察覺自己臉上的表情有多麼陰沉。

你剩下的日子,可能短到以週計算。也就是說,你只剩下幾週時間能夠活在這個世界上。

慢慢地,你的身體再也無法自由活動,不能隨意行走,在白天睡覺的時間也愈來愈多。靠著增加睡眠時間來彌補日漸衰弱的體力,是末期病患常見的現象。換句話說,你的思考能力已經無法像以前那樣正常運作了。

身體還健康時,輕輕鬆鬆就能解決的問題,現在已經無法輕易解決。假使你的後悔來自人生中還未解決的問題,那麼要免除這些後悔可能相當困難,聽著這些故事的我,也只能一起承受這些後悔所帶來的痛楚。

我乾嚥了一口口水。

但是,我絕不希望你帶著後悔,就此死去。

我端坐正身,鄭重地問。

「你後悔的是什麼呢?」

你慢慢地開了口。

「我後悔的是……。」

然而,後悔的程度卻有很大的差別。其實道理很簡單,活著時總是把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的人,後悔自然比較少。

以為自己明天就可能離開人世的人,在有限的時間裡會竭盡全力活著,希望把每一天都做到最好。這樣的人最能夠了解,每次相遇都是唯一。

累積了數百樁病例後我發現,每個人心裡的後悔,或是人生中未能解決的問題,種類其實並沒有那麼多。簡而言之,人們後悔的內容其實大同小異,大致上沒有什麼差別。

既然如此,如果能事先告訴大家在臨終前可能會覺得後悔的事,讓大家能趁著身體還健朗時及時完成,不是很好嗎?這本書的誕生就是出自於這樣的想法。為了不在人生中留下遺憾,趁著身體健康時,把該做的事都完成吧!這就是我的期待。

實際上,在臨終之際還能抬頭挺胸對我說「醫生,我已了無遺憾」的少數患者,似乎比一般人更早開始就預做準備,以求不留下遺憾。他們面對人生的態度,就是不留下問題,這麼一來,不管自己何時死去,都能盡量減少後悔的可能。

的確,比起到了末期才來補救,在還沒有生病前、身體還健康時,去實現或完成種種心願,當然最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