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18 11:01:31阮信重

對孩子敎養台越夫婦應扮演什麼角色-壓抑者角色或發掘

再序:弟把台越聯姻最重要核心--孩子敎養,重新整理,張貼本站,以感謝版主roc0153兄台食神大大為家族無私無我的貢獻。
台越聯姻最重要核心--孩子敎養,家的成長茁壯繫於孩子敎養,對孩子的鍾愛並非始自現代,6000年前中國西安半坡遺址,半坡人已經很重視鍾愛孩子,孩子不幸夭折,希望落空,仍然擔心夭折的孩子葬在聚落外圍墓葬區為野獸所食,為成年鬼所欺,又擔心成年棺木釘死,孩子的靈魂困住在成年棺木裏,所以夭折的孩子,盛行甕棺葬,常以缽、盆與甕相扣合,並在器底留一小孔,讓孩子的靈魂得以出入,並葬在聚落房屋地底下,這種對孩子的鍾愛及不離不棄的精神,正是人類成長茁壯的源動力。是以孩子敎養勝於一切,正是所要表達的重點。
BB 2005-11-18 11:03:29

序:弟的孩子老大今年虛歳四歳,實歳三歳,老二剛滿週年,所以本文很多都是假設的未來式,由於「新台灣之子」參加國中基測多低於百分,甚至低於二三十分。實令人震驚與感傷。希望家有越南新娘的大大能針對孩子學習徵結所在而多關注,如果孩子真不是讀書材料,最起碼也應具備簡單書寫的能力,否則連考機車駕照多困難重重,如何期待未來。

任何婚姻都要面對金錢、生活差異、孩子敎養等三大問題,台越婚姻也無例外,只是台越婚姻更為顯著。
很不幸嫁來台灣的越妻僅關心金錢收入及娘家經援,在她們心目中,錢還是她們最愛,最關心的。至於孩子敎養,她們並不認為那麼重要。
其實孩子敎養勝於一切,任何成功經驗不足以彌補孩子敎養的失敗,試想家有越南新娘的大大,大都屬於社會上較弱勢族群,若無適當方法敎養孩子,到了孩子輩主控社會的時代,又淪為社會上弱勢族群,所以弱勢族群不能以敎育或技能改善謀生的方法,貧與窮可能一代傳一代,成為揮之不去的夢魘。
所以孩子敎養,父親責無旁貸,不能求之文化差異甚巨的媽媽,媽媽僅能從旁協助。這不是看不起媽媽,也不是瞧不起越南國思想觀念,而是文化差異所致。試想孩子敎養由媽媽主導,以媽媽在越南國養成敎育,無論思想觀念都不同於台灣,將來孩子要適應台灣社會,不是孩子改變自己已養成思想觀念,就是孩子日趨孤僻,不能溶入社會。
以弟為例,拙荊對孩子敎養的想法,看似主動積極的態度,其實是被動壓抑的方法,譬如學齡前孩子是好奇好動,媽媽基於本能的認知,「不准孩子吵」,「不准孩子這樣」,「不准孩子那樣」。
其實媽媽的敎養觀念本於愛心,深怕孩子有閃失,所以不准那樣,不准這樣。此敎養方法原本無可厚非,没有對錯問題。只是敎養孩子,可否從另一個角度思考,把父母對孩子關心角度,從壓抑支配角色轉換為主動發掘角色呢?
學齡前孩子的眼、耳、鼻、舌、皮、意對世界都充滿好奇,孩子好動是在學習所接觸的影像,聲音,嗅覺,味覺,觸覺及意想。此時期最忌諱是體罰,體罰是最不恰當教育方法,體罰使小朋友在學齡前階段畏懼學習,或學到以體罰就能完成她們所認知的任務。以體罰為教育手段一定要摒棄。
很多家長嫌孩子吵,好動,常常壓抑孩子活動量,其實應該主動配合孩子活動量,譬如買很多球供他丟,供他踢,買三輪車給他騎,買有音樂玩具供他聴,甚至孩子拿碗盤敲敲打打,在旁配合其敲打節奏起舞。孩子看來得意洋洋又叫又鬧,父母也樂在其中,增進親子感情。
學齡孩子開始學習是非、道德、禮儀,這一時期,家長應着重孩子特質分析及興趣培養發掘,特質分析及興趣培養發掘有助於日後行業的選擇。
假設孩子不喜歡讀書,由於家長平時對孩子的關注,雖基測可能不滿二百分,也不至於基測不滿百分,也不會受了九年敎育而有不識「之」「無」之憾事,起碼對文字運用有基本能力。
所以首先鼓勵孩子當兵以前能取得機車駕照、汔車駕照、大客車駕照、聯結車駕照。
其次孩子個性活潑,能言善道,給孩子完成大學學業,進入職場,建議他們從事汔車、房屋、保險等等高單價之推銷員,從事這種行業本小,利潤高,又可磨練膽識急智。
萬一孩子木納寡言,中學畢業,讓孩子進入職業學校,依孩子興趣或學汔修或學烹飪或學waiter或學蛋糕等等職業。
為什麼鼓勵孩子當兵以前能取得機車駕照、汔車駕照、大客車駕照、聯結車駕照。最起碼諸事不順也能開車維生,這是現代人謀生技藝,猶如五0年代最流行行業--布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