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08 15:06:21老農夫

「惟」「文」寫道學校酷;「江」「山」「帶」有才人出

 

 

 

        調到新學校,其實是去隱居等退休的!」那一年面對情同手足學妹的質問,我是這樣回答的。

    「會稽待這麼久了,難道有別的學校更吸引你?」學妹咄咄逼人。而她的問話著實讓我想了很久。

        新住所的附近有一所學校,學生上學時井然有序的排著路隊,讓人印象深刻。一起調動的室友也覺得這學校不錯,再加上自己到校園看到後樹林的一整片綠意,圍牆外的鄉村景觀,整個就是桃花源記形容──落英繽紛、豁然開朗的景象,所以這裡就成了我的「新學校」了!而這所學校的名字叫──文山。

        跟所有郊區的學校外觀上沒有什麼兩樣,只是跟之前待過的學校相比,這兒的學生比較自愛也比較自由。經過「一人一樂器」、「一校一特色」、「歌聲滿校園」活動的洗禮之後,文山對政策的推行雖然都大力配合,雖然有小小的質變,但總顯得效果有限。

        直到楊武雄校長跟雅齡老師調來,一切就改觀,不久就起了化學變化。那像是在湖心投下一顆大石頭,泛起一圈圈的漣漪,也像一發不可收拾的連鎖反應,整個學校的氣氛為之煥然一新。

        楊校長才調到學校來,積極推動的任務就是建立學校的特色。在七、八年前楊校長大刀闊斧推動改革:閱讀課排科任;強化合唱團;爭取經費逐年購進一批批的古箏與直笛,先後成立古箏隊和直笛團。不多時,藝文氣息瀰漫全校,處處可見歌詠、吹奏的小朋友;時時可聞悠揚、悅耳的箏笛樂音。當然學生的言行舉止自然而然受到潛移默化而變得更為溫文儒雅。

        學校的經營當然不是單靠一、兩個人就可以獨立完成的,但不可諱言的,核心人物的主導及有志之士的穿針引線會讓整個事情的推展更加順利、更加燦爛、更有火花。

        有了陣容堅強的師資:直笛方面除了雅齡,更有戮力合作的學妹周惟美老師,他們用心盡力的帶領、引導直笛團的學生甄試與練習甚至參加大大小小的比賽。(其他音樂社團有別的文章介紹,在此先行略過)有了大力奔走的校長,有了顧不得吃午餐一定要把學生音樂調教好的樂隊指揮,再加上有共患難的音樂師資團隊,旁邊只要再多幾位跑龍套、善與人同的同事,時日一久,就看到「盎然的綠意」了!

        之後張豊傑──傑哥擔任訓導主任時克服萬難籌辦第一屆的「童笛箏鳴」音樂會,所有的人事時地物似乎已然完備……萬事皆備只欠冬風,再過些時日就必然要「開花結果」了!

        「童笛箏鳴」音樂發表會讓家長與小孩;學校與社區;大手與小手有了緊密的連結,更重要的是師生有了一個固定的大型的表演舞台,等於找到一個積極進取的最佳動力來源。因為童笛箏鳴的緣故,小孩知道自己努力的目標;因為童笛箏鳴的緣故,大家有了一起努力的約定;因為童笛箏鳴的緣故,學長學弟間有了傳承,而我們有了共同的成長與回憶!

        前幾年,文山音樂教育展現成效,校園布置增添了許多藝文的氣息,學校通過音樂特色認證,合唱團唱出純真,獲取眾人的歡心,古箏團備受肯定,受邀四處表演;直笛團開始大放異彩,大小比賽獲獎無數。

        在七、八年前奠下的基礎,有堅持、有推展,再有進一步深耕,現今就看出了成果。這好比園丁在花園中除草、整地、灑種、育苗、施肥。漸漸有綠意、有香氣,有花苞、有花朵;有蜜蜂、有蝴蝶,還有許許多多賞花喝采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