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28 21:21:51大城小隱

從英文名字談起

朋友在自己的部落格寫了一篇談自己英文名字由來的文章,由於大家的回應,陰錯陽差的,被搜尋網站放在以「英文名字」為關鍵字找尋的網頁中的第一頁,從此之後,網站上多了一堆來詢問英文名字的人。短短一個月,這個網誌的回應居然有九百多篇,人家還尊稱他為「老師」。

這些來問名字的,大部份的條件都是「好聽、很少人用」,有的還要搭配星座血型,或是最好與中文音相近的。朋友不是濫好人,她有自己的原則。很多留言,其實都踩到「地雷」,不過她把回覆這些留言當做修行的功課,儘可能婉轉的回應這些訊息。後來有一天她受不了了,就把這九百多篇的回應砍掉,從此不再回相關留言。

名字為個人的自我認同,尤其是英文名字,很少是父母取的,因此個人能做主的空間很大,不過和台灣近年來的「英文熱」相交集,這個英文名字命名一切就切出了很多社會問題,從這九百多篇的回應,大概就能窺知一般人是如何看待英文、如何看待自我的。

其實,名字只是一個代表自己的符號,朋友在這個網頁一直苦口婆心的要來命名的人,活出自己的名字來。她最忌諱的就是那些「聽起來可愛、像美女…」這類的要求,她往往會回應「每個人的主觀性不同,對同一個名字的觀感也不一樣,所以這類要求她無法達成」。儘管她一再的聲明,但是很多人仍然無法了解她的意思,還是一再提出相關要求。還有人原來的名字,是父母與老師取的,因為其他人的一點意見,就要改名,像有人居然因朋友批評媽媽取的「sabrina」聽起來老氣而要換名。從這點可以看出很多人不太有什麼自信,更提不上「自我了解」,他們的自我形象,是建立在外人的觀感,而不是對自已的認知,這不知道是教育、文化還是社會的問題。

另外,大家都要求要「特別又好聽」,最好不要「很多人一樣的」。朋友最後使用美國的領養命名網頁,幫人找了一些蠻異國風味的名字,像希臘的、印度的。英文名字很難「好聽又不菜市場」,一般常用的英文名字,就是好唸、好聽、意思又不錯的。當列出這些名字後,大部份的人都不會念,還要求列出唸法,朋友把這件事視為修行,很有耐心的以國語列出相似的唸法,從此可見台灣的英文教育,強調音標的教學,造成一堆人看字而不會唸。

很多人都很貪心,要這個、要那個的,後來朋友索性把所有同一字母開頭的名字,copy下來讓人選,有人一選就選了十幾個。回應這些真的需要耐心,我看了她的回覆,常常很壞心的想像她在電腦前的樣子。最後她只好訂出規則來,但是會看規則的人也很少。

當然,在這些問名的人中,也有蠻有想法的,會看到一些精采的討論,像英文名字在美國社會中的意義,還有人會詢問自己英文名字的意義,並說明這個名字是如何得到的。這類誠心誠意的討論也有,但是比例很少,大部份還是雙手一攤,要別人幫忙解決自己的問題而事先不做任何的準備。

也許是自信心不足,看到「英文」兩個字就被嚇壞了、也許是真的沒有自我、也許是社會風氣讓人不想負責任、也許是崇洋媚外…一個英文名字命名還真的扯出不少問題,難怪朋友最後感嘆「造成台灣社會亂象的原因,也許可以從此一窺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