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28 17:15:31bamaboy

跳脫二二八史觀衝突

二八事件今年屆滿六十周年,從甲子干支紀年的循環看,今年和六十年前恰是相同的一年。這些年來,二二八由暗入明,由諱莫如深到百無禁忌,時代的進步不為不大,每年行禮如儀的紀念儀式也越來越像國家節日。但由於「轉型正義」仍未完全落實,二二八的討論遂不免流於工具化及意氣化,產生史觀衝突甚至對抗的問題。


二二八是「官逼民反」,該歷史定位大抵已無異議。一九九五年李登輝曾正式「以國家元首身分,承擔政府所犯的過錯,並道深摯歉意」。馬英九這兩年亦以黨主席的身分,再三重申二二八是「官逼民反」而非「族群衝突」。





民進黨台南縣黨部發起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紀念活動。郭宏任攝

內情仍眾說紛紜
既然如此,史觀為何還有衝突?因「反」的後面還有下文,涉及陳儀政府的後續暴行、敷衍及南京方面的派兵鎮壓,也涉及民間報復及官方隨後報復的程度。這些內情,現在仍然眾說紛紜,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只要尚未獲得定論,史觀衝突就一日不會結束,另一方「心服口服」的情況也不會出現。
南京「平亂」行動有計劃屠殺、清鄉逮捕,是代表受害者一方最有力指控,人證及報導也最多。但有多嚴重?有多少受害者?數量卻從數千到數萬不等,情節也依個人感受不同。如大陸來台記者就分親國府與親中共二派,後者報導有可能渲染或誇大,不宜照單全收。同理,指控本省人不分青紅皂白毆打及殺害「阿山」的證言,也須小心求證,不能以少量證言做大量推廣。
以上兩種史觀,前者強調陳儀政府的貪狠及南京政府的殘暴,後者強調台灣本地人的排外。結論就是「本地人無辜受害」及「本地人咎由自取」。關於前者,「劫收」政策確有其事,台灣的民生物資被不斷搬往大陸,以致百物騰貴,也確有其事,官方報復的過去更是中外皆知。而關於後者,只要多問當時父老及研究諸如「台灣光復,歡天喜地。官吏貪污,烏天暗地」之類順口溜,就知道民眾的憤怒不能簡單歸之排外了。
二二八會導致南京政府的大屠殺,關鍵應不只是緝菸造成的譁變,或本地人與大陸人的冤冤相報,而是處委會脫出官方掌握,成為王添灯等激進人士尋求台灣「完全自治」的工具。當時尚無獨派,但「完全自治」在陳儀及南京政府眼中無異脫離國民黨統治。這是他們萬萬無法忍受的,所以才發生了類似鄧小平天安門事件「殺多少人,保二十年安定」的平亂行徑。



為現在未來找路
大溪檔案三月六日黃朝琴呈蔣介石電說:「事發之初,民眾實激於公憤,做無計劃之暴動。現已組織化。萬一再受煽動,或政治要求不能如願,將不可收拾。」這也是當時陳儀及李翼中等人急如星火,請求蔣介石派兵的主要理由。果然,七日王添灯就透過廣播,號召「人民力量」鬥爭,進入了「最後攤牌」。
二二八事件走過禁忌期、朦朧期,曾是民主運動及台獨運動的精神動力。而今民主時代來到,工具化利用二二八及意氣化討論二二八已無必要。現需要的是跳脫史觀衝突對抗,讓二二八呈現「實在」意涵,以知往惕來,提供教訓反省。要為現在及未來撥開雲霧,找出路,而不能為過去犧牲現在未來。台灣只有一個,兩千三百萬人都是國家寶貴資產,不能再消耗於統獨、族群這些「假議題」對抗了!




作者為資深政治評論家


孫慶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