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810─突尾鉤蛺蝶Polygonia c-album asakurai幼蟲
漫無目的地背起相機走上一平台,忽然想起這兩天,同事阿雄和家麒都提起了阿里山榆的葉片上有突尾鉤蛺蝶幼蟲的事情。
幼蟲寄主植物主要為榆科阿里山榆、櫸木的新芽、幼葉的突尾鉤蛺蝶,分布於中、高海拔, 因為後翅有尾突,因此被稱為「突尾」。而其還擁有許多別名,如白鐮紋蛺蝶、白鉤蛺蝶、白弦月紋蛺蝶、C(紋)蛺蝶、角紋蛺蝶、銀鉤角蛺蝶等。會有這麼多別名,主要是因為其後翅腹面中央區域具有鉤狀(也有人形容是「ㄑ」狀、「L」狀或「C」狀)斑紋。
更有趣的地方則是其成蝶翅膀外緣突出及內凹部分程度甚至會隨季節而有所改變,低溫期個體翅形凹凸輪廓較高溫期個體明顯。遠距分布於歐洲及亞洲,屬於一年多世代的蝶種,全年皆有機會觀察到其成蝶活動,雌雄蝶外觀近似,自外觀幾乎難以分辨,但雌蝶翅色較淡,翅脈較不突出。成蝶吸食腐果、樹液之外,也會取食花蜜,冬季時,則以成蝶之姿休眠越冬。但其實我之前對牠卻無甚印象及了解。關於「認識」這件事真的很有趣,怎樣才算認識呢?而怎樣的認識才能住進心底,成為生命的一部分?
逐漸接近昆蟲間時,我才在腦海裡搜尋「阿里山榆」的模樣,讓這個植物的名字刻劃入心。一群紅頭長尾山雀開心地在昆蟲間外頭的植物上簇擁,藪鳥則是在昆蟲間屋頂上跳起了踢踏舞,昆蟲間裡,正在阿里山榆葉片間睡覺,據說有人觀察過會捕食蛾類幼蟲和義大利蜂的盲蛛被我吵醒了,牠掛在葉片中,像一朵花的姿態。
我在昆蟲間裡的阿里山榆葉片下方來回逡巡,還搬了凳子墊高了身子,仔細地翻尋著葉片。心裡那個比較精明的自己開始唸叨起迷糊的這個自己說:「其實應先認識突尾鉤蛺蝶寶寶究竟長啥樣,再來找尋會比較容易點吧?」迷糊的自己辯護似地對狀似精明的那個自己說:「放馬後炮總是比較容易」。心裡的戰爭就此打住,無所收穫,從昆蟲間另一側邊的步道走了出去。
長得非常像「雜草」,隸屬於莎草科的紅果薹,紅色果實鮮明搶眼,此時的它,很難令人不多瞧上一眼。和桃、李、梅、櫻、杏等同屬薔薇科家族,端麗的臺灣繡線菊則正是花果交接的時期,沒有盛大的儀式,只有瞭然於心的滿足。蚱蜢們佇立在佈滿坑洞的臺灣繡線菊葉片上,似乎頗滿意於自己的「壯舉」。紅花三葉草被雨擊得零落,艾草則是整棵植株莖幹乾脆趴伏地面,只餘枝葉仍伸長著手臂,試圖碰觸虛空。
順著成排臺灣繡線菊「巡視」時,不意竟又遇上一棵阿里山榆。原來不只一棵呀!如果我沒有遇上這一棵,就會在同一棵一直尋覓不著。但多遇上這一棵,我就會找到?
才這樣想著,抬眼馬上就見到了一隻。雖然仍不甚確定是否就是突尾鉤蛺蝶幼蟲,卻就開心的大喊:「找到了!找到了!」儘管沒有旁人可以分享我的喜悅。但離幼蟲約2公分處,卻就有一隻蜘蛛。其實我是先看到蜘蛛,繼而才發現幼蟲的,牠們倆靠得如此近,我並不了解牠們之間的關係,只是覺得納悶,毛蟲似乎是蜘蛛的禁臠?
而有目的的找尋,然後發現;跟沒有目的的找尋,然後發現,哪一種當下比較快樂?雖則層次絕對不同。只是我也願意相信,有時漫無目的之下的收穫,反而大於既定的期待。
後記:蜘蛛後來在我不知情的狀況下,跑進了我的脖子、帽子,然後被前往合歡山帶隊的我帶去了合歡山。直到我晚上回到宿舍,洗好澡,全身還是有一點過敏的感覺。
路線:辦公室後方→昆蟲間→辦公室
時間:Am06:50~08:00
130622俐璇從碧綠神木帶回的突尾鉤蛺蝶幼蟲
130627突尾鉤蛺蝶的蛹
130711剛羽化的突尾鉤蛺蝶Polygonia c-album asakurai。
130801薰衣草田裡的突尾鉤蛺蝶Polygonia c-album asakurai
昆蟲間 紅果薹
昆蟲間 透光看阿里山榆葉子
昆蟲間 棣慕華鳳仙花
昆蟲間 臺灣羊桃的新葉
昆蟲間 疑似結果的變葉鼠李
昆蟲間 隱身在自己「壯舉」裡的蚱蜢。
昆蟲間 蜘蛛
阿里山榆葉背的蜘蛛與突尾鉤蛺蝶Polygonia c-album asakurai幼蟲
阿里山榆葉背的突尾鉤蛺蝶Polygonia c-album asakurai幼蟲
同時也在阿里山榆葉背的不知名昆蟲。
資料來源:
1.《蝴蝶生活史圖鑑》呂至堅、陳建仁著
2.《臺灣蝴蝶圖鑑下 蛺蝶》徐堉峰著
3.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46/d3/71.html
上一篇:140622─赤楊金花蟲
下一篇:140812─尋找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