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107】《永遠的山》
我坐在一陣山水之間讀著這本書,屬於自己在山中的許多記憶洶湧澎湃的在心中奔騰了起來,台灣的山是那麼美,居住在便利、現代的城市裡,有時還嫌不夠便利,唯有真正進入山中,才能體悟真正屬於自己的放闊。
如同作者所言:「令人欣喜的,當然也不一定是甚麼特別的剎那,而只是高山裡的一些尋常事物罷了:山光水色,森林的氣味,風的聲音,或是沁涼的空氣在汗熱的皮膚上的感覺。」而有許多快樂,其實必須要透過痛苦的襯托,才能發酵。您可曾,細細領會山的心情?揚頭凝視的玉山、低頭沉思的玉山、眼神透著晶亮神采的玉山…..,每一次走向山裡,絕不重複的山,就是永遠的山。山是台灣人的依靠,不論是現實中或精神上。那山脈起伏的稜線,就是心情起伏的描繪,透著血液的脈動,你必須親身讀,才能懂得。
陡降急升的山勢,讓台灣人坐享在短短距離內,能領會不同海拔分布溫度裡的各式動植物生態。因而,早晨也許是滿身大汗的炙烈陽光下出發,傍晚已來到一個要穿著厚重冬衣的營地。於是你知道要準備好一切,才能就山。當下並不代表不變。唯有準備充足,才能應萬變。
也可曾,仔細的辨認著山裡的聲音?古人說「近水知魚性, 近山識鳥音」,除了用耳朵聽,也必須用心聽。白耳奇鶥心情不好或是警戒的時候,會掄起機關槍「答答答答答」的掃射,心情好時則是一種可以穿透重重雲霧的悠遠啼鳴;台灣小鶯總是沒有禮貌地嚷著:「你~~回去!滾~~回去!」於是被封為「最沒禮貌的鳥兒」;白尾鴝會在密林裡或路旁發出「ㄇ一‧ㄉㄡ ㄌㄟ ㄇ一」的尖銳金屬聲…….。在這陣龐大而繁雜的森林交響樂裡,能細細的聽著、想像著牠們在想些甚麼、著急著什麼、盼望著什麼,也是件很快樂的事情。
「其實在山裡,只要保有一顆好奇的心,即使只是靜靜地坐著,就可以看到和感受到很多東西了,關於動物、植物,或是雲霧山巒有時候甚至還會遇到一些意外的驚喜。」在爬山的過程中有數不盡的東西可能投影在你我的心際,你曾收納了幾種?
當走在山裡,你無法想像哪一處轉角的畫面,日後總會不經意的浮映心頭。「這個早晨,似乎仍是地球上的第一個早晨,永遠以不同的方式和樣貌出現的高山世界的早晨。」;「在安靜的嵐氣中,綠色的山林都濛著輕輕的藍,愈遠愈濃。」;「陽光篩透而過,亮光和淡影貼著草地流動變化追逐。」
而山裡那些不為人知的美麗與來自山裡的信息聲音可以傳得多遠?是否二十年後我們只能捧著《永遠的山》對子孫們講台灣山林的故事?「許多人辛苦攀爬趕路攻頂,但似乎很少靜下腳步和心情去體會沿途自然景觀中的美、神祕和秩序。他們下山時,除了多一次旅遊經歷之外,心靈上的收穫可能並不多;他們反而把許多人語噪音和垃圾留在山裡了。」;「就讓林道繼續中斷吧!讓我們不要繼續以人類的觀點來追求便利;讓我們也考慮到人類的作為對整個生命世界的好處和壞處。」;「真正該整治和改變的是,人自己。」;「破壞,我們打破了永恆這個協定。」也可曾想過,二十年後台灣會是甚麼樣子?
這是一本屬於台灣的自然寫作經典之一。於是玉山是一個起點,還記得自己與玉山的第一次照面?是站在合歡山區遠眺後眼神停留的一個具備三個突起的峰尖,或是站在低的平原仰望的高矗。而站在高的地方,就能看得更遠嗎?
生命中許多的不同片段,屬於山的記憶,在這本《永遠的山》的扉頁間,都可轉折承接,走在山裡,友情儘管是溫暖依靠,但每一步的領受,面對自身脆弱的艱難,都得自己迎向,當面對了,才能深刻。於是,我們每個人心中都存有著一本屬於自身《永遠的山》的記憶冊,在生命中,陪著我們迎向充滿未知,卻仍懷抱希望的,未來的台灣。
封面看起來比較古老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