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12 08:17:18圓恩

【書摘22】《探索大地之心》

照片為 厚葉衛矛的花
張老師文化‧人與自然系列5 作者:約瑟夫‧科內爾

其實在LULU拿給我的這兩本書,看外表,我覺得大概又是那類教條式的教學書籍。但卻超乎我想像的淺顯易懂且涵蘊深遠。對於我面對解說工作的心境,有著極大幫助。這一本,我把它擺在辦公室桌上準備利用零散時間讀完,那天在等一支遲到的隊伍時,居然就一口氣的讀完了。剛好藉著騰錄分享給妳們的機會,可以再次複習其中的感動和領會。我知道,大多數人是沒有耐心看到最後的。但這是一本令人感動的書,其中我騰錄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妳們可以自己挑著看,或許也能留下一些感動在心中。

「到了鄉下要放輕鬆……讓全身沐浴在大自然中。時間很充足,如果孩子興起想問問題,就講給他們聽吧!圖有知識而沒有愛,這樣的知識是留不住的,如果先萌生愛,知識必定會跟隨而來。──約翰‧布婁」

「要是缺少對土地的愛,保育便失去意義與目的,除非一個人對土地有深刻且強烈的感受,否則是不會獻身給保育工作的……。」

「信步而行,體驗登山的自由……越過山巒,領受自然的佳音。隨著陽光湧向枝頭,自然的寧靜亦湧向你。微風予人清爽,狂風挾帶著力道,而煩擾一如秋葉般掉落。──約翰‧穆爾〈John muir美國自然學家及保育專家〉」

「以蝸牛的步調前進,最能領略自然。──艾德溫‧韋‧提爾」

「大自然像個巨大的廣播站,如果你聽得夠仔細,便能揭曉大自然的奧秘。」

「無論你想單獨取走哪樣東西,都會發現他和宇宙萬物相互關聯。──約翰‧穆爾」

「有一則關於狗的寓言。有兩隻狗,來到一個小城鎮。其中一隻狗看見有間房子的前門是開著的,於是大膽走進去瞧一瞧。但迎面而來的,竟是一百隻齜牙咧嘴的狗。這隻狗大吃一驚,害怕的奪門而出。另一隻狗對此一無所知,但稍後不久,也發現了這扇敞開的門,於是高高興興地走進去。迎面而來的,是一百隻面露微笑,搖尾歡迎的狗,令牠非常開心。為什麼第一隻狗和第二隻狗際遇差別這麼大呢?答案是這個屋子裡嵌著一百面鏡子,每隻狗都從鏡中看到一百個自己的映影。由於第一隻狗不信任其他狗,所以進門的時候,齜牙咧嘴地武裝自己。而第二隻狗心中期待看到友善的夥伴,於是高興地招呼他們,因而得到一百個友善的招呼。其實這個世界就像故事裡的鏡子一樣,會把我們的想法反射回來。我們心中的想法,會影響我們對世界的體驗。」

「十九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愛默生,終其一生都在尋求生命中美好及高貴的事物。他在大自然裡找到了極大樂趣,並以一句話來表達他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喜悅:『這個世界之美,美得令我難以置信。』」

「對拿佛和族人而言,『美』的另一個意義就是和諧。當你漫步時,試著去感受四週遭植物、動物、岩石、天空所散發和諧氣氛。」

「我們總認為野生動物是自由的象徵,牠們不受拘束,自由飛奔。所以最美麗的風景中少了牠們也會失色。土地變得空虛,唯有野生動物的出現,才能使土地重獲全然的美。──西藏 達賴喇嘛」

「很久很久以前,原野中住著一個智者。有一天,來了一位訪客,請教智者如何自習而懂得這麼多生活和生命的道理。智者說:『大自然就是我的老師。我能領會這麼多的人生大道理,大多是因為我仔細的研究岩石和動植物。讓我告訴你我學到的四個道理吧!

【第一個道理:要互相幫助。】如果你細心觀察,會發現大自然中的每一項事物都互有關聯。例如少了陽光,樹木便無法生長;少了樹木,鳥兒便無處棲身;少了池塘,青蛙就活不下去。只要人類能夠學會多對植物、動物和彼此多幫一點忙,世界就會變得美麗而和諧。

【第二個道理:要有熱忱。】因為要是沒有熱忱,是無法達成任何值得達成的目標。給我上這一課的,是那些小動物,牠們做什麼事都是活力充沛的!──不管是吃東西、探險或是遊戲。我看得越多,越覺得牠們的活力和熱忱給牠們的生命帶來了喜悅。同樣的,我也發現,若要享受生活,就得保持高度的熱忱。

【第三個道理:不管面對任何困難,都要保持耐心,不斷嘗試。】這是我從蜘蛛身上學來的。你看過蜘蛛織網的樣子嗎?若是一陣風或是過路的動物扯斷蛛網,蜘蛛便會立刻補好。因此我學到一個道理,當事情有了差錯時,我們不應把時間、精力浪費在懊喪、苦惱上,應該馬上重新開始。

【最後一個道理:跟辨別有關係,也就是要能分辨會幫助我們和傷害我們的事情。】蜜蜂教會了我這一課,蜜蜂在收集花粉時,會直接飛到美麗的鮮花前──絕不會在腐臭或不潔的東西上佇足。由此,我學到我們要選擇能夠帶來長久幸福的東西,會導致痛苦的東西則要避開。』」

「只要愛得深,萬事萬物都會對你傾訴。──喬治‧華盛頓‧卡佛」

「人們的愛、希望和恐懼,基本上和動物沒什麼兩樣,它們就如同陽光,出於同源,落於同地。──約翰‧穆爾」

「大自然隨時都在改變,每一天,甚至每一小時都有變化。──克萊倫斯‧杜頓」

「夜晚獨行於深林中,四週非常寂靜。每一片樹葉都像在說話。在忘卻營地的吸引力之後,人的心是可以如此接近大自然,對美感之喜愛也隨之增長。──約翰‧穆爾」

「你相不相信大多數人在夜間的視力比熊好,而且與貓不相上下?我們的夜間視力之所以很少完全發揮出來,是因為我們幾乎隨時都被人工燈光所環繞。我們的眼睛在看過強光之後,要四十五分鐘才能完全恢復夜視能力。」

「要聽鳥叫的最佳時刻,是清晨四點到六點。七點還不算太晚,但是那些美妙的樂音,不到八點就結束了。──錄自唐諾‧皮亞提《現代人的曆書》」

「在清朗的夜空中,你大約可以看見兩千顆星星──這只是已知的一百萬兆顆星星中的一部分而已。光每秒的速度約十八萬六千萬哩。然而,有些星星距離地球非常之遙遠,以至於它所發出來的亮光,需花百年、千年,甚至數百萬年才能到達地球。當你看著星星時,你看的說不定是這顆星星在幾百年前發出來的亮光。」

「有個女人在海邊上散步時,發現沙灘上散布著數以千計的海星,牠們是因前晚的暴風雨被沖上岸來的。她知道如果她不幫忙,那些海星會通通死掉,於是開始把海星一一拾起,丟回海中。有個男人到此散步,看到沙灘上滿布著海星,而這個女人頂多也只能挽救其中一小部份而已,於是對她說:『妳救不了所有的海星。牠們是沒指望了,妳何必自找麻煩?』撿拾海星的女人看看那個男人,然後把剛撿起來的那隻海星丟入海中,說:『對這隻海星而言,我做或不做可是大有差別!』有時候,即使是小小的行為,也會對別人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就像種樹的人,要等很多個月才知道他播下的樹子會不會冒出地面,我們也可能無法立刻看到我們努力的成果。要讓別人體會或支持新的想法,可能需要很久的時間。但無論別人要不要幫忙,我們都應該勇往直前,做我們認為正確的事。德蕾莎修女扶助窮人的慈善事業遠近馳名,但她的起點,只是在加爾各答的街上照顧一個瀕死的人,而她關愛他人的典範,使得數千人感動進而效法她的行為。」

「要讓孩子保有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至少需要有一個能夠與他作伴,與他分享,與他重新發掘我們所居之處的喜悅、歡樂和神祕的大人。──瑞秋‧卡森」

「考古學家在挖掘古文明的遺址時,找到幾千年前人類燒灼過的石頭,仍留著燻黑的污點。你在石頭上起火之前,須先鋪上兩寸厚的沙或土。否則你起的營火可能會在石頭上留下永久的痕跡。」

「讓人們對自然產生真誠的熱忱,比注重每個活動可以讓人們學到什麼更為重要。」

「保持冷靜和勇敢有個要素,就是不要讓無端的想像控制了你的心。有時候人們在夜間聽到聲響時,會聯想到各種恐怖的事情,並把它想成是最糟糕的狀況。別忘了,小動物常會弄出很大的聲音,好讓別人誤以為它比實際的體型還要大。有個故事是這樣的:幾個年紀較大的孩子,為了捉弄一個小女孩,所以告訴她在屋子的黑暗角落裡躲著一個鬼。這個女孩子聽了立刻站起來,走到所謂『鬧鬼』的地方。回來後她對同伴說,真可惜!根本沒看到鬼。像故事中的小女孩一樣,如過你臉上露出無謂的神情,它就不會再打擾你。你覺得有什麼東西可怕,就走過去看個清楚。這樣你心裡就輕鬆了。」

「讓大家都知道──這是個真實的故事,一位九歲的小女孩,成功的說服一個陌生人去保護一棵對她非常重要的大樹。她住在加州,非常喜歡她家附近一棵很特別的樹。她把這棵樹稱為『快樂樹』,因為它帶給她快樂。有一天,她聽說森林裡有些樹馬上就會被人砍下賣掉,於是她趕快跑到林子裡,看看她那顆挺拔、威嚴、高達一百四十呎的糖楓。她害怕的事情終於發生了,她發現樹皮上漆著一條細細的藍線,意思是說:『要砍這棵樹』。她去拜訪森林所有人,請他救救這棵樹,這個人從事林業,他對她解釋說,一棵這般大小的樹值七千美元;他雖沒看過這棵樹,不過以後還會長出一棵一樣好的樹來代替他的地位的。她知道她的樹已經超過一百年了,但是要再等一百年實在太久了。所以她提議說她要買下來,因為學校裡的朋友說不定能幫她忙。林場主人拒絕了。他說他不能讓她買這棵樹。但她離開前,已得到林場主人的承諾,在他隔天去看這棵樹前,不會讓人把它砍下來。第二天早上五點鐘,她便到樹旁去等著,以免在林場主人未到達前便被人鋸斷。林場主人很晚才來,他一看到這棵樹,便深深的被它巨大的外型所感動,並說這的確是一棵很特別的樹。決定拯救這棵樹。」

「有一天我和五、六個小男孩在水田裡玩泥巴。我們比賽抓青蛙,看誰先抓到三隻青蛙。這樣一下子就可以把自己弄得一身是泥,又很好玩,但突然間我們都尖叫著站到田埂上去。有個同伴瞥見一個老人沿著田埂向我們走來。我們都認識他,稱他『達達』〈祖父之意〉。他負責看管水閘。他走得很慢,好像在看地面。在印度,老人是很受尊重的。所以我們這幾個男孩靜靜地站著,等待免不了的一頓痛責。

他走到我們面前,問我們剛剛在做什麼?我們答道:『抓青蛙』。低頭注視著被壓扁的稻苗和混濁的泥水。我想他會責備我們糟蹋了稻苗。但他卻彎下身去抓了一把泥土,問道:『這是什麼?』年紀最大的那個同伴代表大家回答問題,他答道:『這是泥。』『這是誰的泥土?』老人又問。『這是您的泥土,您的田。』老人轉身看著水閘。『你們看水道理有什麼?』他問道。『水道裡有水,水會流到下面的田裡去。』年紀最大的那個男孩答道。這時老人首度顯露出了怒意。『跟我過來,我讓你們看看水變成了什麼樣子。』我們跟著他,沿著水閘走了幾步,他指著下一個水道流出的清水說:『水是清澈的』。然後他領著我們走到最近的水道邊,問:『這是水嗎?』我們低下頭。最年長的那個男孩答道。『不,達達,那是泥漿水。』他早知道一定會因此被責備,所以趕緊接腔,不讓對話拖得太長:『田裡的泥土會跟著水流失,而且再也回不來了,因為泥水只會往下流,不會往上爬。對不起,達達我們以後再也不敢了。』但達達不想就此打住,他接著對我們說:『只要依把泥土,種出來的稻米,就夠一個人吃一餐,而且這一把泥土,往後還可以年年種稻,一年收成兩次。那些流失的泥土,早在我出生前,甚至我祖父出生前便開始供應我家的人吃的米飯了。那些泥土本來也會供我的子孫的子孫吃飯,讓我的家人年年都有飯吃。現在那些泥土已經不能供養我們了。你們要是看到泥土混在水裡流走了,就知道這座山的生命,正一點一點地流失。』…….泥土就是生命,而每一代的人都應為未來的世代保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