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7 21:53:04白行
由我來寫食評??
不知何解,有朋友提議我不如寫下食評。她當然不是指要我像什麼蔡瀾黃麗梅般的食家,但她好像想看我寫寫有關食物什麼。
我以該朋友是幾了解我,原來她不,我其實不大喜歡吃的。我自小偏食得出奇,我小時候幾乎只吃豬扒、排骨、鯇魚和蛋。麥當勞的漢堡包我第一次吃是在小學的聖誕聯歡會,當時每名同學也會分到一個漢堡包,由於個個也吃自己不吃真的很怪相,試一下才知味道不錯。為何我未吃過漢堡包? 我小時候吃東西是不容許把幾項不同東西放在一起吃的,如果鯇魚跟排骨一起蒸的話,我是不會吃的。現在我連鯇魚和排骨也不大吃了。
我想沒有人會記得自己第一次吃菜是何時,因為正常人吃菜跟喝水一樣是每天都會做的事。但我記得自己第一次吃的菜是菜心,原因是健教科測驗有一條問題大致上是「你平時喜歡吃什麼蔬菜?」,我唯有寫菜心,反正每款蔬菜我也沒有吃過,我爸爸在測驗卷簽名時見到我寫菜心,就開始把菜心列為日常必備菜式。到今天,我依然不大喜歡菜心,因我不大吃菜遠的。
我第一款吃的生果也有個故事,我自己記不起,但我的父母經常跟別人提記,我妹妹也喜歡跟她的同學分享這故事。我大約兩歲時到過本人鄉下開平,之後我一直沒有去過。據聞於鄉下裡我什麼也不吃,只吃鄉下的橙,結果幾日都屙到七彩,苦了我老父,因當時開平的廁所是那種在Slumdog Millionaire開首的那種,即下面是有個糞池的。亦因此,回港後我父親不斷買橙給家人,催促家人吃橙已成了他的習慣,因此我跟妹妹有一個玩笑,就是以《阿飛正傳》的腔調問對方︰「於這一分鐘,你食左橙未呀?」
電影對於我的飲食亦有相當的影響。在大學時間重看了《重慶森林》,在那一段時間久不久就會去飯堂叫個廚師沙律,若果沒有的話就會叫個炸魚薯條;其實那飯堂從來只有炸魚薯條,是沒有廚師沙律的,但基於《重慶森林》的情節所需,又或者我其待著飯堂真的有廚師沙律的一天,正如金城武於那早上期待不知會否出現的傳呼短訊;小津安二郎的《秋刀魚之味》也叫我迷上了秋刀魚刺身,只要那日本餐廳有這一味,我一定要把秋刀魚刺身叫下來。
於旅途中,我也不大熱衷於吃的。台灣的夜市小吃既不叫我雀躍,日本的料理刺身也非我認為值得的價錢。但旅途中也依然有叫人懷念的吃喝時光,在意大利的車站站著喝Espresso;在河內蹲在馬路旁吃雞肉河粉,吃到中途才想起出發前看到那越南禽流感的新聞;又或者在日本便利店,一次又一次買那些百多日圓的三角形飯團,然後依然手忙腳亂的解開那包裝紙卻把飯團上的紫菜也撕掉了。
我喜歡的食,或許不是食物本身,又或者說,我喜歡食,但很多食物我是不喜歡,有殼的、食得麻煩的、酸的、顏色鮮艷的、甜品等等,只是我某部份不大喜歡的食物特徵;我吃也有時吃得有點仇富情意結,鮑魚、生蠔、魚翅、海膽、燕窩、鵝肝諸如此類亦欠缺好感。
我的朋友提議我用「史詩式」的方法寫一次有關食物的,我當然做不到,但我也希望真的有機會閱讀一篇「史詩式」的食評,看其何以食得如何壯觀。
上一篇:天后廟道
咦,你和我竟擁有一樣的飲食陋習!!!
我很偏食,但其實對食又最沒要求,曾經試過連續兩星期吃同一款飯--麻婆豆腐--而自己又竟不自覺吃了那麼多天.至今對麻婆豆腐仍未感吃膩.
說真的,我蠻喜歡看你寫些這類有關你生活瑣事的文章.
我也想寫多點不同東西,電影少看了好像想寫的東西也少了。 2010-11-08 22: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