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5 17:42:43走不動ㄉ老鴨

【雙溪學衡】「奪胎換骨」與「脫胎換骨」(轉文)

  異體移植骨鬆患者可望「脫胎換骨」、捷運通南勢角「脫胎換骨」、遊憩產業成功招商北縣欲「脫胎換骨」創雙贏酘酘以上的新聞標題可顯見:「脫胎換骨」一詞不但引用頻繁,且運用範圍廣泛,而追溯其根源卻與現在之意不盡相同。

  「脫胎換骨」原指修煉得道,脫換凡人之軀殼而成仙,後比喻徹底改變。語本宋代葛長庚於〈沁園春‧要做神仙詞〉云:「常溫養,使『脫胎換骨』,身在雲端。」《西遊記‧第二十七回》又云:「那長老自服了草還丹,真是『脫胎換骨』,神爽體健。」亦作「換骨脫胎」、「抽胎換骨」。

  而「脫胎換骨」一詞有可能是由「奪胎換骨」而來,「奪胎換骨」本是道家語,指修道成仙,奪別人的胎而轉生,換去俗骨而成仙骨。語本宋代釋惠洪《冷齋夜話‧卷一》云:「詩意無窮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無窮之意,雖淵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語,謂之『換骨法』;窺入其意而形容之,謂之『奪胎法』。」惠洪借用比喻作詩,雖師法前人而不露痕跡,並能另創新意。

  當代學者周裕鎧於《宋代詩學通論》云:「『奪胎』二字詞源義及隱喻義可聯想到英文中conception一詞,惠洪的隱喻,與此頗為契合,『胎』就是詩中的『意』(概念)。」

  美國漢學家劉若愚(James J. Y. Liu)認為:「換骨」指使用不同的字句模仿意境;「脫胎」指模仿字句以表現稍微不同的意境。換言之,前者是舊酒裝新瓶,後者是新酒裝舊瓶,按劉教授引用的版本「奪」作「脫」來理解,因此判斷「脫胎換骨」源自「奪胎換骨」。由於「奪胎」與「脫胎」都是在仿效前人詩意的基礎上尋求新的語言表現手法,借鑒前人的構思而出之以自己的藝術技巧,因此內在精神相通。

  「奪胎換骨」的提出,意味著宋人「原型」意識的覺醒,當代學者胡曉明稱之為「意義原型之自覺」,亦即對不同詩作所表現的意味、義理、思想、情調之某種共通性的自覺,「原型」的覺發在惠洪以後成為宋詩學的一種普遍興趣,正好與「奪胎換骨」的流傳同步。

  總而言之,「奪胎換骨」是「以故為新」的意識覺醒,而致力於詩學的宋人絕對料想不及,此詞於今日被比喻為身心澈底改變且廣泛地運用,這真可謂「奪胎換骨」的現象,甚或是「脫胎換骨」的熱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