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07 20:12:23山綠色

【紙房子裡的人】(La casa de papel)

作者:卡洛斯‧M‧多明格茲
插畫繪圖:彼得‧席斯
譯者:張淑英
出版社:遠流

我的記憶有點模糊,隱約憶起那是個上坡路段,我對我父親這麼說:「這世界上最具有影響力的有四樣,分別是書籍報章雜誌、音樂、媒體和老師。」我們仍然跨步向前,沒有因為我突然丟出的話語而讓時空停滯,他問了一句:「誰跟你說的?」當我說出:「我這麼覺得。」他哼了一聲,笑笑不當做一回事。

到現在我還是這麼覺得,他們所擁有的演譯權,掌握著向大眾發聲的優勢。書,就是如此。

作者以康德拉所著的「陰影線」為織線,交錯出具有獨特花紋的情境。他將書與人關係,不僅是跳脫出人與書的對話、思想和現實行為的反射,而是將「要從一本書中解脫,遠比獲得一本書還要難」的論述予以徹底地具象化。

故事從布魯瑪‧藍儂閱讀愛蜜莉‧狄金生的詩集慘遭公車撞死開始,接替她的西班牙語系教授卻收到了一本要寄給布魯瑪的「陰影線」,書上覆著混泥土的殘跡,掀開封面,裡頭有布魯瑪用著綠色墨水沾寫獻給卡洛斯‧布勞爾的辭句。

書背後的祕密是餌,灑落在封面的陰影是鉤,引誘著主角去拜訪「陰影線」曾經走過的痕跡。

當我們徜徉在一本又一本的書間,試著定義世界,描繪閱讀旅行的路線,同時,書中的「陰影線」也以它的方式,從北半球到南半球,再從南半球到北半球,做了自身的旅行。

卡洛斯閱讀「吉軻德」,他自己也是吉軻徳先生。他為了愛書、藏書而瘋狂,卻因為火災燒毀檔案資料,他的世界開始崩毀,遺失了「需要和遺忘」的連結,他受到刺激賣了原有的房子,在海邊以自己的藏書做為磚,造了一間紙房子居住在裡頭。

布魯瑪的試探信,將卡洛斯從紙房子中解放出來。他敲毀紙磚,也打破了自囚的監牢,從書的陰影中走出來,也許卡洛斯早就想重新站起來,只是少了一點東西補足他的勇氣,那封索書信剛好就順勢推了一把。那是個契機。

書與人的關係,當人從中得到了什麼,書就是珍寶,若無所覺,那僅僅就是沾留墨跡的紙推而已。

我們讀了太多不必要的東西,而真正有所啟發的卻了了無幾,但要以此為藉口做為不再閱讀的理由嗎?我認為在閱讀旅行中,在到達每個中繼站之前,都會遇到不斷又不斷的試煉,或者是反覆卻又寂寥的探尋,為的只是要找到對的方向,就如同在人生的旅途中,總是跌跌撞撞地去擴充視野和接觸不同的事物,為的只是要找到對的歸屬。

每本書、每樣事物都有可能是一個契機。
2006-10-30 23:51:21

我我我~(舉手舉高高)

我是凡夫俗子,可是我不為名利~

版主回應
嗯嗯~~~志氣比天高!(給你個大拇趾)

不過我人窮志短,哈哈...money比較重要啦~~~
2006-10-31 00:56:19
不 捨 得 2006-10-10 16:47:16

恩!! 我有空時也會讀一些書!
要{解脫}真的不簡單..
古人說的話足夠警惕世人..但真正懂得的人卻佔少數!

版主回應
我覺得書是書,現實是現實,若要援用書中的方法或圭臬,必須與世而行、適時做些修正,要不然那就是屁話了^^(原諒我話說的粗一點,我沒什麼愁思,哈哈...)。

古人的話,既然過那麼久都不被淘汰,一定有其智慧哲理,不過當局者迷,能跳脫綜觀一切的~~~少少少少啊....

畢竟凡夫俗子,誰不為名利呢?
2006-10-10 21: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