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7 14:42:23小童
佛教四洲
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207322.aspx
簡介
據大唐西域記卷一、俱舍論光記卷八等記載,四洲即:(一)東勝身洲(梵 Pu^rva-videha),舊稱東弗婆提、東毗提訶,或東弗於逮。略稱勝身(梵 Videha,毗提訶)。以其身形殊勝,故稱勝身。地形如半月,人面亦如半月。(二)南贍部洲(梵 Jambu-dvi^pa),舊稱南閻浮提。贍部(梵 jambu)原爲蒲桃樹之音譯,本洲即以此樹而得名。地形如車箱,人面亦然。(三)西牛貨洲(梵 Apara-goda^ni^ya),舊稱西瞿耶尼。以牛行貿易而得名。地形如滿月,人面亦然。(四)北俱盧洲(梵 Uttara-kuru),舊稱北鬱單越。俱盧,意謂勝處,以其地勝於上述三洲而得名。地形正方,猶如池沼,人面亦然。
日、月、星辰圍繞於須彌山腹,普照四天下。又四大洲各有二中洲與五百小洲,四大洲及八中洲皆住人,二千小洲則或住人或不住人。北洲之果報最勝,樂多苦少,惟無佛出世,故爲八難之一。四洲各有特殊之三事:(一)南洲,住民勇猛強記而能造業行、能修梵行、有佛出其土,此三事勝於其他三洲及諸天。(二)東洲,其土極廣、極大、極妙。(三)西洲,多牛、多羊、多珠玉。(四)北洲,則無所系屬、無有我所、壽命千歲。
南贍部洲
南贍部洲(Jambudvipa),又譯南瞻部洲、琰浮洲、南閻浮提、南閻浮洲、閻浮提鞞波等,爲佛教傳說中四大部洲之一。位於須彌山之南方鹹海中,亦稱“閻浮”、“閻浮提”。以島上盛產贍部樹,故名。此洲狀如車形,洲中有金剛寶座,一切菩薩將登正覺,皆坐此座。洲南邊三由旬半,東、西、北三邊各長兩千由旬。
閻浮,梵語jambu,爲樹名,是一種生長在印度南方的大型喬木。提,梵語dvīpa,洲之意。此地因盛長閻浮樹而得名,在須彌山之南,故又稱南閰浮洲。《阿含經》稱“南面有洲,名閻浮提,其地縱廣七千由旬,北闊南狹。”《阿毘曇論》:“有贍部樹,生此洲。北邊泥民陀羅河南岸,正當洲之中心。北臨水上,於樹下水底,南岸下,有贍部。黄金古名閻浮檀金,樹因金而得名,洲因樹而立號,故名贍部。”
藏密宣說南瞻部洲有五大聖地,即中土的金剛座,東方的五台山,南方的普陀山,西方的烏金刹土,北方的香巴拉國。
東勝身洲
東勝身洲爲四大洲之一。在須彌山東方之鹼海中。其身形勝,故名勝身。俱舍論十一曰:“東勝身洲,東狹西廣,三邊量等,形如半月。東三百五十三,邊各二千。”同光記八曰:“東勝身洲,身形勝故,或身勝贍部故,名勝身,梵雲毗提訶。”
五台山佛教中所說的四大部洲之一。位於須彌山東方鹹海中,其地人身殊勝,故以勝身名之。《俱舍論》卷十一謂其地形如半月,三面各長二千由旬,一面長三百五十由旬。
西牛貨洲
西牛貨洲爲佛經所說的四大部洲之一。在須彌山西。《俱舍論》卷十一:“ 西牛貨洲,圓如滿月,徑二千五百,周圓七千半。”亦作“ 西牛賀洲 ”。《西游記》第四十回:“ 八戒笑道:‘哥哥,莫要説謊,你在東勝神洲,他這里是西牛賀洲,路程遙遠,隔着萬水千山,海洋也有兩道,怎的與你有親?’”
北俱盧洲
北俱盧洲,又名鬱單曰。其在男女交往上最爲自由和開放,完全沒有家庭、私有制觀念;故不用結婚,男女交往後則各走各的路,甚至生育的兒女也不自己撫養,而是放置於十字街頭,由路人養育,生長成人後也歸於大眾。
如經雲:“鬱單曰人若於女人生染着,隨心所愛,回目觀視,彼女知情,即來隨逐,其人行至於樹下,所將之女,若是此人母姨姊妹親戚類者,樹枝如本,不爲下垂, 其葉應時萎黄枯落,不相覆苫,不出華果,亦不爲出床敷臥具。若非母姨姊妹等者,樹即低枝,垂條覆蔭,枝葉成鬱,華果鮮榮,亦爲彼人出百千種床敷臥具,便共相入於樹下,隨意所爲,歡娛受樂。”
這是描述男女情愛狀況。當時可以隨心所愛,而樹枝會分辨有否有血緣、親族關係,若沒有親族關係,就低垂枝葉遮蔽外界視線,並鋪出床具來。其中也描述四大部洲的人類交合狀況、婚嫁之法,以及當時人生育、養育狀況:“若行欲時,二根相到,流出不淨。”
“鬱單曰人,住於母胎,唯經七日,至第八日,即便產生。其母產訖,隨所生子,若男若女,皆置於四衢道中,舍之而去。於彼道上,東南西北,行人往來,見此男女, 心生憐念,爲養育故,各以手指内其口中,於彼指端,自然流出上好甘乳,飲彼男女,令得全活。如是飲乳,經於七日,彼諸男女還自成就一類身,與彼舊人形量無異。”
北俱盧洲小孩生育七天後,即長大成人,但也不會回家。男女同類各聚一處,不置設家庭,也不蓄有私有財產。由業力福報相同,故人人皆健康長壽,沒有疾病,壽命 千年後,無疾而終。死後也不用火化土葬,天空中自然有大鳥來將屍體叼走,不用擔心環境污染。能夠投生到此地的人,必須前生修十善行。
如經雲:“其兒長成與彼人等,男向男眾,女向女眾。彼人命終,不相哭泣,莊嚴死屍,置四衢道,舍之而去。有鳥名憂慰禪伽,接彼死屍置於他方。又其土人,大小 便時,地即爲開,便利訖已,地還自合。其土人民無所系戀,亦無畜積。壽命常定,死盡生天。彼人何故壽命常定?其人前世修十善行。身壞命終,生鬱單曰,壽命千歲,不增不減。”
四洲除了南瞻部洲(即是我們現住的世界)之外,皆沒有佛法。尤其是北俱盧洲福壽非常,使人沉迷享樂,萬不可望生於這個地方。
附錄
◎附一:〈弗婆提〉(摘譯自《望月佛教大辭典》
弗婆提(梵Videha,巴Videha,藏lus-h!phags),須彌四大部洲之一。位於東方。譯作勝身。詳稱爲弗婆毗提訶(梵Pu^rva-videha,巴Pub-ba-videha,藏S/ar-gyilus-h!phags)。或作毗提訶、逋利婆鼻提賀、布嚕婆毗提訶、補囉嚩尾禰賀、弗毗提訶、弗於逮等。又譯作東勝身、東種種身、東種種與、前離體、前在諸方之前。若梵漢名稱並擧,則稱作東弗婆提、東弗毗提、東弗於逮、東毗提訶。關於弗婆提的稱呼,《立世阿毗曇論》卷六〈雲何品〉載(大正32·198a):“雲何名爲東毗提訶?此地在剡浮東故,形相可愛利養勝故,故說東毗提訶。”《慧琳音義》卷四十一東勝身洲條下雲(大正54·581a):“於四洲中,此洲人身形殊勝,故名身勝洲也。”此即是說,此洲之人,身相殊勝。
關於弗婆提的地形,《長阿含經》卷十八〈閻浮提洲品〉雲:“須彌山東有天下,名弗於逮,其土正圓,縱廣九千由旬,人面亦圓,像彼地形。”《立世阿毗曇論》卷二〈四天下品〉又載(大正32·180a):“東弗毗提大,廣二千三百三十三由旬,又一由旬三分之一,周回七千由旬,地形團圓,猶如滿月,多有諸山,唯有一江,是山中間,安置諸國,人民富樂,無有贼盜,悉多賢善,充滿其國,一切諸山,並是金寶,耕梨鏵斧及諸器物,並是真金,其一江者,名曰薩闍,其江浦岸,並皆可愛,淨命賓頭盧於彼岸側,起僧伽藍。”據上述可知該地形爲圓形。然《俱舍論》卷十一、《阿毗達磨藏顯宗論》卷十六等書則另有異說。
◎附二:〈閻浮提〉(摘譯自《佛教大辭匯》)
閻浮提(梵Jambu-dvi^pa,巴Jambu-di^pa,藏H!dsam-bu-glin),須彌四洲之一。位於須彌山之南,七金山與大鐵圍山之間,大鹼海之中。音譯又作贍部洲、琰浮洲、琰浮那、閻浮那提、閻浮提鞞波。據《玄應音義》卷十三所述,“閻浮”從樹立名,“提”系“提鞞波”之略,意爲洲。\“贍部”是新譯,\“閻浮”爲舊譯;若譯爲穢樹城、穢洲,系從此洲特有的閻浮樹立名。若譯爲勝金洲、好金土,系從閻浮樹所生之閻浮檀金立名。又,以其地位於須彌山之南,故又稱南閻浮洲、南贍部洲。《起世經》卷一雲(大正1·311b):“須彌山王南面有洲,名閻浮提,其地縱廣,七千由旬,北闊南狹,如婆羅門車。其中人面還似地形。(中略)南面天青琉璃所成,照閻浮提洲,(中略)此閻浮洲有一大樹,名曰閻浮,其本縱廣亦七由旬,乃至枝葉垂覆五十由旬。”
又據《俱舍論》卷十一所述,外海中大洲有四,其中南贍部洲北廣南狹,三邊量等,其相如車。南邊唯廣三踰繕那半,三邊各二千踰繕那。此贍部洲側有二中洲,一曰提訶洲,一曰筏羅遮末羅洲。此外,此贍部洲從中向北,三處各有三重黑山。黑山之北有大雪山,大雪山北有香醉山。雪北香南有大池水,名無熱惱(阿耨達池)。出四大河,(一)殑伽河,(二)信度河,(三)徙多河,(四)縛芻河。無熱惱池縱廣正等,面各五十踰繕那量,八功德水盈滿其中,非得通人無由能至。池側有贍部林,樹形高大,其果甘美。又,此洲有大國十六,中國五百,小國十萬。
依此看來,古代的印度人系以喜馬拉雅山爲須彌山,以位於喜馬拉雅山之南的印度半島爲閻浮提。但若以果報相同的人類世界看來,中國、日本等地皆屬閻浮提的一部分。
◎附三:〈瞿耶尼洲〉(摘譯自《佛教大辭匯》)
瞿耶尼洲(梵Goda^ni^ya、Apara-goda^-ni^ya,巴Apara-goya^na,藏Nub-kyi ba-lan%-spyod),須彌四洲之一。漢字音譯又作俱耶尼、瞿陀尼、瞿伽尼、瞿陀尼夜、瞿陀尼耶、劬伽尼,或阿缽唎瞿陀尼等。音譯作牛貨、牛施等。又,梵漢並稱爲西瞿耶尼,譯作西牛貨。位居須彌山西方,處於七金山與大鐵圍山之間,縱横八千由旬。多產牛,並以牛交易買賣。《玄應音義》卷十二:“瞿陀尼,名俱耶尼,或名瞿耶尼,名瞿伽尼,皆是訛轉也。瞿,此譯雲牛;陀尼夜,此雲取與,以彼多牛市易,如此間用錢帛等,或雲有石牛也。”本洲之地形,經論所說頗有差異。有謂如半月,有謂如圓月者,頗不一致。本洲之人,其性情與生活型態方面,與閻浮提洲相比較,在勇猛強記、能起業行、勸修梵行等三方面,本洲略遜一籌;但在多牛、多羊、多珠玉等三方面卻勝過彼洲。至於男女結婚,身身相接,陰陽以成,則二洲俱同。又,二洲之人同爲身長三肘半(或說十六肘),衣長七肘寬三肘;其壽命或認爲二百歲,或認爲二百五十歲,也有認爲是五百歲。
◎附四:〈鬱單越〉(摘譯自《望月佛教大辭典》)
鬱單越(梵Uttara-kuru,巴Uttara-kuru,藏Byan%-gisgra-mi-sn~an),爲四洲之一。又作北俱盧洲、鬱單曰、鬱怛羅越、鬱多羅拘盧、鬱多羅鳩留、嗢怛羅矩嚕。uttara意爲北方,又可譯爲上、高上、最上、高勝、勝生、勝處等。kuru爲種族名。據《大樓炭經》〈鬱單曰品〉載,此洲周匝廣長各四十萬里,中有無數種種山。河之兩岸,有種種樹,河水徐行,其中有種種華。兩岸有船,彩畫姝好,以金銀、琉璃、水精作成。洲之中央有浴池,廣長四千里,其水涼軟清澈。池中有青、黄、白、赤等蓮華,其華光照四十里,香亦聞四十里。若斷彼蓮根,從中出一種汁。其汁如乳,味如蜜。
浴池東南西北各有游園,七重欄楯、七重交露、七重行樹周匝圍繞,皆以四寶所作。園中有香樹、衣被樹、瓔珞樹、不息樹、果樹、器樹、音樂樹等。若劈其華實,各從其中出種種香、種種衣被、種種瓔珞、種種不息、種種果、種種器、種種音樂。又有潔淨粳米,不耕自生。若欲食,取粳米炊之,釜下置焰珠,光自發熟飯。無盜贼惡人,不須教導皆自行十善。男女不專屬,若起淫欲意,入園觀中,共相娛樂。
此洲人民其面色皆同等,身長各一丈四尺。發紺青色,長有八尺。大小便時,地劈沒中,故清潔,無聚糞臭處。若有死者,置之於四通道路,自有鬱遮鳥來,運其屍於洲外雲雲。
按印度雅利安民族原居住於中亞地區,其後南下,定居於印度五河流域。而今所言之鬱單越,可能是彼等移住印度内地後,因追慕祖先鄉土,而予以理想化所成的世界。有關此國的記事,在《Aitareya-bra^hman!a》已有揭載,故知早在《梵書》時代已有此傳說。其後,在《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等書中亦可見及,可以想見此地已成爲印度民族間憧憬向往的理想世界。
佛教經論中,頻頻揭載有關此國之記事,而巴路特(Bharhu^t)塔欄楯,亦刻其國共同飯食的圖案,由此可知佛滅後其信仰猶盛。而諸佛淨土之思想,或許也有不少系受自此等傳說的影響。
其後,隨同須彌四洲說之成立,有關北鬱單越的傳說亦產生變化,在《俱舍論》卷十一等書記載:北俱盧洲在須彌山北方海中,其形如方座,四邊等量,各有二千由旬,人面亦如方座,其洲邊有矩拉婆、憍拉婆二中洲雲雲。
◎附五:印顺《佛法概論》第九章第一節(摘錄)
我們所處的世界,不妨從小處說起。從來說:須彌山在大海中,爲世界的中心。山的四面有四洲,即南閻浮提,東毗提訶,西瞿陀尼,北拘羅洲。四洲在鹼水海中。此外有七重山、七重海,一層層的圍繞;最外有鐵圍山,爲一世界(横)的邊沿。須彌山深入大海,海拔非常高。山中間,四方有四嶽,即四大王眾天的住處。日與月,在山腰中圍繞。須彌山頂,帝釋天與四方各八輔臣共治,所以名爲忉利──三十三天。這樣的世界,與現代所知的世界不同。以我們所住的地球來說,一般每解說爲四洲中的南閻浮提。閻浮提是印度人對於印度的自稱,本爲印度的專名。佛法傳來中國,於是閻浮提擴大到中國來。到近代,這個世界的範圍擴大了,地球與閻浮提的關係究竟如何?以科學說佛法者說:須彌山即是北極,四大洲即這個地球上的大陸,閻浮提限於亞洲一帶。真現實者說:須彌山系即一太陽系,水、金、地、火四行星即四大洲,木、土、天王、海王四行星,即四大王眾天,太陽即忉利天。這樣,閻浮提擴大爲地球的别名了。
佛陀爲理智的道德的宗教家,有他的中心工作,無暇解說天文與地理。佛法中的世界安立,大抵是引用當時的傳說。如要爲這些辯說,那不但不能會通傳說,而且根本違反了佛陀的精神。像上面所說的,組織完備的世界情況,是後起的。因爲,漢譯的《長含》、《世紀經》,廣說這些,而巴利本缺。與此大同的《立世阿毗曇論》,屬於論典,說是“佛婆伽婆及阿羅漢說”(論卷一)。可見釋尊曾部分的引述俗說,由後人補充推演,組織完成。考釋尊所引述的,我相信古代的須彌山與四洲說,大體是近於事實的。須彌,梵語須彌盧,與喜馬拉耶的梵語相合,這確是世間唯一的高山。山南的閻浮提,從閻浮提河得名,這即是恒河上流──閻浮提河流域。毗提訶,本爲摩竭陀王朝興起以前,東方的有力王朝,在恒河下流,今巴特那(Patan)以北地方。瞿陀尼,譯爲牛貨,這是游牧區。“所有市易,或以牛羊,或摩尼寶。”(《起世經》卷七);與印度西北的情形相合。拘羅,即福地,本爲婆羅門教發皇地,在薩特利支河與閻浮提河間──閻浮提以北,受着印度人的景仰尊重。釋尊以前,印度早有了四洲的傳說。當時,以神聖住處的須彌山爲中心,山南的恒河上流爲南洲,向東爲東洲,向西爲西洲,而一向推重的拘羅,已經沒落,所以傳說爲山的那邊。印度人自稱爲南閻浮提,可見爲拘羅已沒落,而發展到恒河上流時代的傳說。那時的東方王朝毗提訶,還不是印度雅利安人的征服區。四洲與輪王統一四洲說相連系;這是雅利安人到達恒河上流,開始統一全印的企圖與自信的預言。這一地圖,豈非近於實際!
這一傳說的起源時,須彌山雖被看作神聖住處,但四洲未必在海中。傳說:佛上忉利天──須彌山高處爲母說法,下來時在僧伽施,即今Farrukhabad區中的Sanklsa。傳說:阿修羅與帝釋鬥爭,失敗了,逃入舍衛城邊水池的藕孔中:舍衛城在今Saher Mahet。這可見須彌山即喜馬拉耶山,山的南麓──南閻浮提,即僧伽施到舍衛國一帶。當時的四洲說,還沒有包括德幹高原。這一近於事實的世界,等到印度人擴大視線到全印,發現海岸,於是或說四洲在海中;南閻浮提即印度全境;而事實上的須彌山,不能不與實際的雪山分而爲二了。總之,從古典去考察,佛陀雖采用世俗的須彌四洲說,大致與事實不遠。我以爲:現實的科學的佛法,應從傳說中考尋早期的傳說。從不違現代世俗的立場,接受或否定他,決不可牽強附會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