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大師講座採寫2
台文100
B54966047
林芷婕
大師講座在成大 Richard Johnson談教育本質的六大標竿
(記者林芷婕/台南報導)由成大台灣文學系主辦的「文化研究在成大-Richard Johnson大師講座」十九號在成功大學正式登場,邀請到英國文化研究大師Richard Johnson,演講主題為「你今天知識了嗎?教育本質的六大標竿」。
Richard Johnson首先談到他熱情所在的教育理論和實踐,並提出他從經驗累積中得到的關於學習的六個關鍵,他強調這並非規定、硬性的指導。
第一點他說「找到學習的原因」,Johnson以自己為例,父母和社會的期望不絕對是錯誤的,但要找到理由而非盲從,他說:「龐大的社會壓力造成教育成為工具,用文憑交換工作,使學生成為教育的消費者。」他認為學習應為自己,取得真正的知識來了解世界,來進行社會改革和階級解放。第二點為「學習代表改變」,他解釋,投入學習等於投入冒險,我們應該型塑一個認同,接觸、了解不同的人事物,使自我提升。
第三點和第四點分別是「從實際的經驗學習」和「學習和教學互相參照、辯證」,他認為學生應該從實際操作中學習,重新思考學到的和再學到的知識。學習也是一種教育者和受教者的對話,透過對話提升出學生的特色,而學生應該與學習的科目對話。
第五點他認為「知識即是力量」,知識的體制分為學術的和個人的,而學術體制並非進行教學對話的最佳場域,個人了解學習的原因進而掌握知識的同時,伴隨而來的是責任。第六點他提醒學生「觀察我的行為,並非我的話」,學生從教學者身上得到的來自於其的行為而非言教。
最後Johnson回答在場聽眾的問題,和學生進行意見交流,結束了他在亞洲的第一場演講活動。
台文100 B54966071 陳采琪
你今天知識了嗎?--教育本質的六大標竿
【陳采琪台南報導】
十九日下午英國知名文化研究者Richard Johnson在成功大學開講,這場名為「你今天知識了嗎?」的演講除了向聽眾揭櫫了教育的六大重點外,Richard Johnson更與台下的學生聽眾進行問答互動,讓演講形成了雙向的互動。
由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主辦的這場演講,請來了成名於英國伯明罕文化研究中心的Richard Johnson擔任講者。他是接繼Richard Hoggart、Stuart Hall由1980年到1987年任CCCS第三代主任。他從在CCCS任教,就一直致力於文化研究的實踐,特別是文化研究和成人教育或工人教育之間的連結。
然而演講的主題並不在文化的研究上面,而是把主題專注在教育和學習。Richard Johnson說以他多年教學的經驗,教學是學習最好的方法,而且不同文化所造成的文化衝擊可以帶來更好及更快的學習。接著,他對於教育與學習提出了六大點:
一、 找到自己學習的原因:他認為這點非常的重要。學習者應該找到自己對於學習的初衷,不是只是單純的追求文憑和學位,因為這可能反而成為學習者學習上的阻礙。他更提出了「不為任何目的的學習」即人天生就是要學習,而且必須學習對學習者來說「真正有用」的知識。
二、 學習即是改變:Richard Johnson說,將自己投入學習就等於是把自己投入了改變自己的計畫中。學習就是把知識內化成改變自己的動力的過程,也因此學習的過程中,接觸到新事務並認識到自己的改變就成了學習的樂趣。
三、 從操作中學習:俗話說:「學中做,做中學」,他覺得學習者應該努力從實際經驗中學習,而實踐經驗則等於是重新學習「學習到的東西」。
四、 學習與教學是雙向的:學習是一種雙向的模式,也因透過教與學的對話才能表現出學生的主動學習。
五、 知識即是力量
六、 身教重於言教:他認為學生
〈許珮旻 台南報導〉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致力於文化研究與成人教育或工人教育之間的連結,畢生努力於社會實踐的Richar Johnson,十九日在成功大學圖書館會議廳發表演講。現場即席翻譯,師生百餘人共襄盛舉。
問及台灣目前所面臨最大的教育問題,Richar Johnson表示,老師也是學習中的人,但台灣的教育者本身缺乏認知,使得現階段高等教育的學生們對於自我的認識越來越薄弱。特此,他濃縮了自身的經驗成為菁華的六點關鍵。他說:「這六點是精華,但並非規定或指導,只是分享經驗,提出來讓大家思考。」
Richar Johnson強調,我們要找到學習的原因。他對與會的學生們拋出一連串的問題:為什麼在這裡?為了自己還是父母?他說,父母期望孩子接受高等教育本身並沒有錯,但我們必須自己去尋找受教的原因,要能自我解釋並自我掌控為何要接受高等教育,否則教育對個人的意義就消失了。Richar Johnson提出追求文憑與學位雖然是未來生活的依靠,但這種心態卻會成為學習的阻礙。當你有所疑惑時,他說:「試著回想你受教育的初衷。」
此外,Richar Johnson也歸納其他要點,包括:「學習代表改變」、「做中學」、「學習與教學是相互辯證的」、「知識就是力量」與「做我所做而非我所說」等看法。他特別引用了馬克思的話:「目前為止哲學都在詮釋世界,但重點在改變世界。」Richar Johnson說:「不要害怕錯誤。錯誤不是白費,你會從錯誤中習得經驗。」他鼓勵我們對所了解的東西有自主意識,並且勇敢堅持自己的理想。
談及教育者,Richar Johnson認為他們應該要有一個開放的學習態度。老師的熱情與態度對於學生的影響更為深遠。他提醒老師們,永遠不要忘記問學生:「你們想要學到什麼?」
〈方冠婷台南報導〉英國伯明罕文化研究者Richard Johnson於十九日在成功大學進行大師第一場亞洲區的演講,Richard Johnson提出教育六大標竿,在教育與學習之中,提供兩者新方向,吸引老師、學生們前來聆聽。
Richard Johnson是英國伯明罕的研究者,擁有多年的文化研究與教學經驗,這場演講是他被應邀到世界亞洲區的第一場演講,也是台灣區的第一場。演講會場一片安靜,教師與學生引頸盼望Richard Johnson的出現,工作人員不斷確認攝影機器是否預備恰當,同學說:「就深怕漏掉Richard Johnson所建議的學習態度。」
Richard Johnson 所提出學習與教育的六大標竿,第一點即為「找到學習的原因」,也是他認為最為重要的,Richard Johnson說:「不為任何目的而學習,而是要認識世界而學習」,接下來也陸續提出其他五個重點,有「學習就是改變」(learning is changing);「從練習中學習」(learning from practicing);「學習和教學互相辯證」;「知識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言教不如身教」(do what I do, not what I say),同樣鼓勵在場的教師與學生共同達到互相學習。
演講廳內的莘莘學子疾筆振書,將大師提示的重點寫入自己的筆記中,成大同學說:「頭髮花白的Richard Johnson也是個一直學習的人。」,Richard Johnson在演講中幽默的發表論點,讓聽眾不時的會心一笑,減少了文化的隔閡。
演講後開放讓講者與聽眾互動,台下的老師、學生們發問踴躍,而Richard Johnson也詳盡回答了大家的問題,使得時間超過了演講應該結束的時間約半個小時,結束前聽眾給予Richard Johnson熱烈的掌聲,為這場演講畫上完美句點,
B54966194 交管100張丹瀞
你今天知識了嗎?
〈張丹瀞 台南報導〉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於2009年3月19日下午邀請英國伯明罕教授─Richard Johnson進行在亞洲的第一場演講「你今天知識了嗎?教育本質的六大標竿Do you knowledge today? Six point on the nature of education.」演講,全程以英文講授,現場有專業的人士提供即時的中文翻譯,同時由台灣文學系的王又君教授擔任主持人。
Mr.Johnson 在英國伯明罕大學從事的是文化研究領域,期間他指導過博士班、在職專班以及大學部的學生,他投入大量的精力在研究教育以及教育〈teaching〉,他覺得教學是學習最好的方法〈Teaching is the best way to learn〉。累積這麼多年的教學經驗,他把他的教學經驗濃縮成精華的六大點:第一、找到自己學習的原因;第二、學習意味著改變;第三、從練習中學習;第四、學習與教學是互相參照驗證的;第五、知識就是力量;第六、做我要做的而不是注重在我說過的話。
其中,他指出,第一大點:找到自己學習的原因最為重要,因為目前龐大的社會壓力,讓教育有工具化的傾向,所以我們應該去思考教育對個人的意義,要掌控自己正在做的事,回到初衷,找到未來的方向。在場也有同學回應要如何在如此龐大的文憑主義的社會中堅持自己的理念抵抗大環境,而Mr.Johnsonu也鼓勵我們同學要有勇氣〈courage〉,尋找志同道合的同伴,因為團結力量大!
除了給予我們學生學習上的分享,他也分享了身為教學者的理念,他覺得身教比言較來得更為重要,也就是第六點所指出的,教學者應該要對解釋問題抱持不同的角度,對議題要抱持著熱情,注意待人處世的態度,這才是教學者要關注的面向。
整場演講預計下午一點開始至三點結束,由於在場學生反應踴躍,一直到三點半整場演講才落幕,而Richard Johnson後續仍有多場的研討會在成功大學台文系。
新聞採訪寫作 -3/16本系主辦之大師講座採寫
B54966217 石健君
你今天知識了嗎?理查江森來台暢談教育
你今天知識了嗎?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為促進台灣文化研究與世界文化研究之交流,特延攬英國文化研究大師理查江森來台講學,於三月十九日下午舉辦以「你今天知識了嗎?教育本質的六大標竿」為提的講座,與學生們大談教育。
理查江森是成名於英國文化研究的重鎮-伯明罕文化研究中心,由1980年到1987年任CCCS第三代主任。他從在CCCS任教,就一直致力於文化研究的實踐,特別是文化研究和成人教育或工人教育之間的連結。
這次來到成大校園,理查江森針對教學與文化,以六道題目點出教育本質的六大標竿,為現場師生們作解說,現場有學生嘗試以英文提問,展現成大學生的學習熱忱。理查江森亦提出現今文憑時代的壓力,他勉勵學生應為了自己而學習,也提出知識的運用除了增加工作機會外,應朝著改變社會的方向前進。
大師講座採寫 台文101丁揚祖 B54976034
理查江森:「嘗試去傾聽、去了解,你將可以改變一切。」
〈丁揚祖/台南報導〉19日,曾任伯明罕文化研究中心(CCCS)主任的英國文化研究大師理查江森(Richard Johnson),受邀至國立成功大學演講並進行文化研究交流。此次演講為理查在台灣也是亞洲的第一次正式演講,地點於成大成功校區圖書館B1會議廳,演講尚未開始前就已經座無虛席。
理查表示,不只是台灣,在英國也有以文憑為取勝的觀念。父母都希望孩子接受高等教育,這並無錯誤,但反過來必須思考的是我們為何而學?教育對個人的意義為何?
他舉自身為例,18歲時他想要成為社會藝術家,但他爸爸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流浪藝術家,於是將他送去劍橋讀書。在劍橋,理查發現了他喜愛的科目─歷史。而現在的理查依舊成為他所盼望的─社會藝術家。
那對不喜愛的科目又該如何應對呢?他說,對自己不喜歡的科目,你可以嘗試去了解它、研究它,從中提出它背後運作的原理,並舉出他種可能性。會中理查也打了小廣告,說日後他會有關於美國新任總統歐巴馬政策的政治語言的演講。
理查說,在這個社會裡微觀政治無所不在,所以應當留意日常的人事物,並從中面對挫折,從錯誤中再進一步學習,並思考問題的起點。
在這文憑充斥的時代裡,理查勉勵莘莘學子:「不要忘記自己的初衷,並在這條路上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尋求支持。」
你今天知識了嗎
[記者陳怡靜台南報導]
理查江森曾任英國伯明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致力於成人教育、工人教育與文化研究領域。目前受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之邀來台講學,並舉辦系列講座,
他於演講中分享自己所整理歸納的教育六大標竿,強調所有教學須與學生生相關,有所聯結。理察江森大師特別在乎「學習的原因」,他認為現在的體制使得學生變作教育的消費者,學生應思考學習是為誰而學,又為何而學,了解初衷尋找未來的方向,對自己的選擇有所解釋才不失教育意義。他特別分享自己的升學歷程,他的父親曾對他選擇藝術領域抱持相當大的反對意見,並於後日在歷史研究中找到興趣。
另外的教育五大重點分別是「從練習當中學習」、「學習代表改變」、「知識就是力量」、「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以及「學習和教育是相驗證的」。
理察江森大師除了將自身經歷融入他的教育標竿外,更準備了六個問題讓現場聽眾帶回去思考。他希望聽眾能思考學習的原因,並進一步思考自己如何運用學校資源,如何和教師、教授對話,然後想一個曾經鼓舞你學習的例子。
本系主辦之大師演講採寫 台文系101級黃如昕
學號:B54976181
Richard Johnson 首度來台 與成大學生相見歡
黃如昕/台南報導2009/03/20
國文化研究大師Richard Johnson於19日在成功大學圖書館地下室舉行在台的第一場演講,主題是有關於學習和教育,在演講中,Richard Johnson提出了教育六大重點,並在演講後開放給聽眾提問,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的經驗。
教育六點 精華濃縮
Richard Johnson將他個人的教學經驗濃縮成關鍵的六點。他表示,這關鍵六點對他而言,是他在這一生所教學的菁華,不是規定或是守則,而是使大家一起思考一些問題的起點。
首重第一點: 找到自己學習的原因
上大學真的是為自己嗎?第一點是 Richard Johnson演講中提及最多說明的一點,他表示,在英國,上大學是一件父母都希望小孩去做的事情。但他指出,他並不是批判這種父母或社會要求小孩受高等教育的態度,重要的是能找到一個受高等教育原因。並指出兩個重要的學習原因:只為了自己而不為任何急迫的目的學習以及學習真正有用的知識。
其他五點 深談教育
而另外的五點分別是:學習代表改變:、從實際的經驗來學習、學習和教學是互相參照辯證的、知識就是力量以及做我所做的,不是我所說的。在裡頭 Richard Johnson表示:「教育並不是重複我們所學到的東西,是把知識挪用或是內化成自己東西的一種過程。」並在其中引用馬克思的話,說明我們應在實際操作中學習,而不是學了再做。
逗趣觀眾提問 全場大笑
演講結束後,Richard Johnson開放給在場民眾提問,現場有位觀眾鼓起勇氣對他說:「I have determind to practice English」而當Richard Johnson回答完第二個問題時,微笑的對那位觀眾說:「Thank you for your question」發問民眾立刻接:「I have a third one」讓在座民眾哄堂大笑。
成大工設四趙心鈴 f34941012
Richard Johnson: 尋找學習的原因,擁有勇氣以抵抗大環境潮流。
<趙心鈴台南報導>
英國文化研究學者Richard Johnson19日首度來台,於演講中提出教育六大重點,表示學習不是為了文憑,而是要找到學習的原因、擁有勇氣堅持自己想法並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才能抵抗大環境的潮流。
曾擔任英國伯明罕文化研究中心第三任主任,以成人教育和工人教育著名的文化研究學者Richard Johnson19日受成功大學台文系邀請來台,並進行一連串的學術研討會。
於19日演講中他表示,要找到自己學習的原因是最為重要的。並以自身為例,說年輕時一度想成為社會議題紀錄片的藝術家,但因家中不允許而進入劍橋大學就讀,在大學中接觸歷史進而接觸到文化研究,並能專注學習作為一生的志願。他強調自己要能對自己解釋進入高等教育的原因,而不是盲目聽從家長或其他人的希望,並能掌控自己現在做的事。
他提到學習是一種改變,會因為學習、接觸其他社會族群而改變自己原有的想法。他說他經常必須學習他討厭的事物。以學習恐怖主義為例,他覺得自己處在不安全的社會裡,但藉由深入研究並了解,而經由了解能解除自身的恐懼,並知道他們的立場。
他也建議在現今知識普及的社會下,師長要對各種新知管道持開放態度,並教導學生對搜尋到的知識有著批判的態度及判斷力,不能毫無保留的相信。
B54961186 陳香蓉
(陳香蓉/成大報導)
成功大學於
1.The reason for learning.
找到自己學習的原因是很重要的,他批評現代人追求學位、文憑的惡習,追求學位期望獲取一份好的工作機會的確有其重要性,卻會阻礙學習。教育不為任何目的而是為了自己,人生下來就必須不斷學習經驗和那些不屬於你個體一部分的東西,並且必須學習真正有用的知識,以解放、了解這個世界。
2.Learning means change.
學習是挪用別人的經驗而內化成自我認知的過程,可能在過程中會發現原先的目標不是自己想要的。學習必須多方接觸,以找到學習的樂趣來源,Richard Johnson指出他自己花很多時間接觸他討厭的教育體系、政治理念,也許會恐懼、憤怒,但卻在接觸的過程裡從中研究背後的運作,並試圖找到改變的可能性。
3.Learning from practice.
Richard Johnson表示他犯過許多老師會犯的錯,但也因為在錯誤中他重新檢視、思考自己, 讓自己越來越好。
4.Learning and teaching is dialogue.
學習和教學之間是互相參照辯證的關係,不是單向的接收,我們必須與學習的事物之間進行對話,從中造成的影響就是對話的產生。Richard Johnson在這個段落的最後提出一個問題給在場的聽眾:What book/person/thing changes your life ?
5.Knowledge is a power.
伴隨知識而來的就是責任,我們必須在主宰知識之時還能有自主意識,才能讓知識發揮力量。
6.Do we do not ,not just do what we say.
對學生而言,老師造成最大的影響是身教莫過於言教,他也指出他教學的自身經驗說明其重要性。
B54966013 劉佳玲
英國教育研究界權威Richard Johnson蒞臨成大校園與師生進行談話,並提出教育的六大重點。Dr. Johnson表示這次的演講不是規定也不是硬性指導,只是單純與大家分享。
學習的原因:上大學是為了自己還是別人?因為父親不贊成Dr. Johnson成為流浪的藝術家,轉至劍橋的Dr. Johnson在1966年開始鑽研歷史,1975年轉身投入文化研究的領域。Dr. Johnson 90%的精力在於認識學生的生活需要,對他而言,教育是一種挑戰,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是最大的熱忱。Richard Johnson:「Teaching is one of best way of learning.」
Richard Johnson提出六大教育重點:
一、Really Useful Knowledge:學習真正有用的知識,解救、解釋世界的社會現象,例如社會改革、受壓迫階級的教育、種族及性別的歧視等,為他們發聲。
二、Learning Means Change。投入學習計畫等於投入改變的過程,真正的學習並非重在重複學習,而是把知識活用、內化。總括來說,學習等於接觸他人,了解不同的社會群體,傾聽並改變自己。
三、Learning From Practice。錯誤不是白費,而是在其中得到經驗。實踐經驗,重新學習我們學過的,不斷重新檢視、思考我們學到什麼。Dr. Johnson:「不是學了在做,而是在做中學。」
四、Learning and Teaching Is Dialectical。學習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非單向投入。與科目之間的對話,例如布希對反恐戰爭的談話,映證了後來發生的恐怖攻擊。Dr. Johnson:「你是不是常有一本書、一個人、一件事影響你一生。」
五、Power Is From Knowledge。學術體制是進行教育對話的場制;教育體制是一種行政運作,學校的體制要做分別。並非全部的學術體制都是理想的,而是要懂得掌握,對知識負責,並具有自主意識,力量就是一種責任。
六、Doing What To Do, Not What I Say。對學生而言,老師的身教比言教來得多也來得重要,尤其是待人的角度。以前在諾丁漢有位政治行動者,誤認Dr. Johnson同為政治行動者,經過不斷的交流、談話,改變了Dr. Johnson的想法,並投入當地運動。如果有人問Dr. Johnson是什麼職業,Dr. Johnson會說:「我是政治行動者」。
父母都希望小孩受高等教育,Dr. Johnson表示不批判,但希望每個學習者對自己解釋的原因不是父母群體而是自己,否則喪失個人的意義。此外,追逐文憑的學位不能當作合理的理由,這種心態會阻礙學習。現今英國面對教改的壓力,教育的目的在文學而非市場上交換工作機會的工具,否則將變成教育的消費者,而不能吸取學習。
不為任何目的的學習:教育的目的在於學習生活中的體驗、驚喜及認識世界,是為了自己而非為了別人。
蔣勳:喚醒你沉睡的美感
【記者陳宜彣/台南報導】「我們的感覺有很大一部分在沉睡。」23日晚間,身兼詩人、畫家、作家、電台主持人等多重身份,素有「美學大師」之稱的蔣勳,受邀至國立成功大學演講「生成在樂」,暢談人生五感、五味,以及美感、生活和快樂之間的三角關係。演講開始前,現場已湧入千餘名民眾,爭相競睹大師風采。
蔣勳表示,人類的視覺開發過度,使得聽、嗅、觸、味四感相形遲鈍,但這些沉睡的感覺,只要我們願意給它們機會,便會慢慢甦醒過來。「你發現了嗎?當我們感覺到極致時,眼睛往往是閉著的。」蔣勳說,當你接觸到溫暖的陽光,或是聽到音樂會最動人的部份,甚至日本節目在享用頂級美食、大呼「喔伊細」時,往往都是閉上雙眼,享受那最深層的悸動。
提到甜、酸、鹹、辣、苦五味代表的生命記憶,蔣勳說,甜是人生第一個功課,是多數人童年的幸福滋味;而青澀少年時,往往能嚐到酸代表的某種幻滅、失落感;五味之首的鹹,則充斥著血與汗的味道;強烈而易成癮的辣,帶著顛覆和叛逆的意味;而在嘗過苦以後,人生才能變得厚實,也才能品味到苦後回甘的美好。蔣勳並引蘇東坡詩「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他強調,「淡」是五味雜陳後的回歸,是一種若有似無、無為的生命哲學。
「我願是那滿山的杜鵑,只為一次無悔的春天……」蔣勳興之所至,以磁性嗓音吟了自己的詩作「願」,同時他也鼓勵現場民眾,以緩慢的生活步調,重新拾回對美的感知能力。
何為教育本質? Richard Johnson六大理念點出新方向
[記者陳仁弘台南報導]
台南市成功大學於19號邀請了國際知名文化研究的大師Richard Johnson(中譯:理查強森)至學校演講。強森曾任英國伯明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現已退休。這場演講中,強森講述其教育六大理念,吸引了近百名學生參與。
強森認為教育與學習不應該有目的,學習只應該為了自己,教育的目的便是去了解整個世界,學習去解釋、甚至解放世界,為弱勢發聲。「唯有藉不斷地接觸各個階級的群眾、傾聽群眾的聲音、吸收新的觀念,並接受其帶來的衝擊,才能真正找出自己的方向。」除此之外,強森也對學生們強調教育不是硬性指導,而是要去創造、改變,「若能找到自己學習的原因,在知識上會有極佳的吸收,而如果學習只是建立在獲取文憑這個原因,學習將會是一件令人茫然的事。」
談及教育者,強森認為老師們應該要有開放、鼓勵學習的態度,因為老師的熱情與態度對於學生的影響相當深遠。強森說,老師知道自己要教給學生什麼之後,最好要再花些精力去了解每位學生身邊的環境,把授與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需要做連結。「永遠不要忘記問學生:『你們想要學到什麼?』」
為了指引迷失在功利主義社會中的學生,強森也提出了「教育的六大重點」:
一、找到自己學習的理由。
二、學習意味著改變。
三、從練習實踐中學習。
四、老師與學生是教學相長的。
五、知識就是力量,且伴隨著責任。
六、教學者的言教重於身教。
最後,強森也勉勵大家勿做教育的消費者,而因為知識而學習,才可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此到強森的演講,不僅是在台灣的首度演講,更是在亞洲的第一次演講,強森表示很榮幸能夠接受這個挑戰。演講是以英文進行,現場有即時翻譯,演講結束時,蒞臨同學各個都懾服在大師風采之下,內容之豐富由此可見。
上一篇:0316大師講座採寫1
下一篇:0406人物特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