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24 21:14:51舞影

西域的音樂舞蹈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各個民族廣泛接觸,充分融合,中國與西域的文化交流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天竺(今印度)音樂在4世紀時已經傳入中國。後來,受印度音樂影響很大的龜茲音樂在呂光西征以後也大規模影響中國樂壇。西域音樂傳入中國,主要有樂曲、樂器和音樂家等多種方式。各種琵琶如曲項琵琶、五弦琵琶和鈸等樂器在4世紀傳入中國。龜茲的音樂家蘇祗婆、白明達等在6世紀到達中國,爲中國音樂實踐和理論都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另外就是音樂系統,譬如在唐初(武德時期)的九部樂中,龜茲樂、疏勒樂、康國樂、安國樂都是來自西域,而西涼樂也有很大的西域音樂成分。唐代天寶十三年(西元754年),唐玄宗在吸收印度樂曲的基礎上創造出著名的《霓裳羽衣曲》。一時間,「城頭山雞嗚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至此,中國傳統音樂與外來音樂融合在一起,構成了中國的民族音樂。
  舞蹈與音樂是密切聯繫的,最早的西域舞蹈進入中國,當然也是在張騫出使之後。據說,東漢靈帝對西域的音樂舞蹈就有濃厚的興趣。而西域舞蹈大量引進中國,還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北魏的

  舞蹈與音樂是密切聯繫的,最早的西域舞蹈進入中國,當然也是在張騫出使之後。據說,東漢靈帝對西域的音樂舞蹈就有濃厚的興趣。而西域舞蹈大量引進中國,還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北魏的太武帝通西域,就帶回了疏勒、安國伎樂,而宣武帝特別喜歡胡樂舞。隋唐時期的七部樂、九部樂之中,也包含著相應的舞蹈。其中,來自西域的胡旋舞和胡騰舞在唐朝就十分有名。在隋唐
造出著名的《霓裳羽衣曲》。一時間,「城頭山雞嗚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至此,中國傳統音樂與外來音樂融合在一起,構成了中國的民族音樂。
  舞蹈與音樂是密切聯繫的,最早的西域舞蹈進入中國,當然也是在張騫出使之後。據說,東漢靈帝對西域的音樂舞蹈就有濃厚的興趣。而西域舞蹈大量引進中國,還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北魏的太武帝通西域,就帶回了疏勒、安國伎樂,而宣武帝特別喜歡胡樂舞。隋唐時期的七部樂、九部樂之中,也包含著相應的舞蹈。其中,來自西域的胡旋舞和胡騰舞在唐朝就十分有名。在隋唐時期的佛教石窟壁畫中,還可以看到當時的音樂舞蹈形象。

資料:
在古代西域的36個邦國裏面,有一個大國對中國的文化,特別是在音樂、舞蹈方面影響是很大的。那就是古代的龜茲國。龜茲國以現在的庫舍地區爲中心,它是當時新疆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特別是音樂舞蹈,特別發達。他看到的所有國家的音樂、舞蹈裏面,龜茲樂是最發達的,最好的。後來,從魏晉南北朝開始又傳到了中原,在中原引起了轟動。
古龜茲國除了龜茲樂舞以外,還有中國最古老的洞窟壁畫。這些壁畫也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西元九世紀,在新疆歷史上發生兩件大事:一個就是回鶻的西遷。回鶻就是現在的維吾爾族先世的一個部落。從現在外蒙古的額爾其斯河流域西遷到了現在的塔里木盆地。第二個是伊斯蘭教從西元十四世紀傳入新疆。這兩件大事引發了塔里木盆地突厥化和伊斯蘭化。而且掀起了民族融合。以佛教信仰爲主要信仰的龜茲被伊斯蘭教所替代。並被逐漸溶入了維吾爾族這個新的民族群體。輝煌一時的龜茲樂舞也淹沒於民間。對我們來說,龜茲樂舞需要我們繼續尋覓的一個謎團,這還是一個謎。
古代的龜茲位於天山山脈南麓,塔里木盆地北部。天山融化的積雪帶來的豐富水源,使這片土地成爲茫茫戈壁中的一片綠洲,爲當地農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龜茲曾經是古代絲綢之路上一個以農業爲主的富饒地區。西元世紀,龜茲形成了自己的國家。龜茲國強盛的時候,疆域囊括了塔里木盆地北沿的大部分地區,其中就包括現在的庫車、新和、拜城、沙雅等地。庫車是當時玉門關外最繁榮的重鎮。絲綢之路的繁榮,使龜茲成爲東西方文化的重要交彙之地。龜茲文化受到了來自中亞、西亞和南亞文化以及中原文化的影響,並融合當地文化,形成了具有不同特色的龜茲文化。
在龜茲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影響最大的,就是龜茲樂舞。龜茲樂舞旋律優美,富有異域特色。使用的樂器也非常豐富。隋唐時期,西域文化與物産大量傳入內地,龜茲樂舞也在內地廣泛流傳。龜茲樂舞與中原傳統音樂相互融合,對中國音樂的發展,産生了重大影響。盛唐樂舞的高度昌盛,就與龜茲樂舞有著極爲密切的關係。
西域諸國,自古就以能歌善舞著稱。而最富盛名的,就是龜茲樂舞。隨著絲路交通的暢達和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頻繁,龜茲樂舞也得到了廣泛的流傳。
在衆多的龜茲樂器中,琵琶是我們最熟悉的。其實它在古龜茲,分爲曲項琵琶和五弦琵琶兩種不同的琵琶。它們分別來自古伊朗和古印度。曲項琵琶後來被中原人叫做了琵琶。兩種琵琶有明顯的不同。曲項琵琶的頭部向後彎折。而五弦琵琶則有五根弦,現在在日本,還保存著世界上留存下的,惟一的一把五弦琵琶。
當然,也有的樂器出自龜茲本土。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現在被稱爲管子的篳篥。古代的龜茲以生産蘆葦而著稱。用蘆葦製作的蓽篥,很可能就是當時的龜茲人,在耕種漁獵之後,抒發情感隨意製作的樂器。它就像用我們小時候用柳枝做成的柳哨。
現在新疆的廣漠大地上,已經很難見到蘆葦的身影了。但是就是這種很簡單的樂器,以它獨特的音色,卻在中原樂壇上佔據了一席之地。在隋唐時期的宴樂裏,它成爲了主要的旋律樂器。 
其實,在南北朝時期,龜茲古樂就已經沿著絲綢之路傳入了中原。在長安出土的唐三彩中,發現了駝背上的小型樂隊。樂公們手中的樂器和龜茲壁畫中的樂器沒有什麽差別。悠揚的龜茲古樂沿著絲綢之路一直走到了繁華的長安,很快就被那的人們所接受。在長安城中的貴族墓地中,也可以看到這些樂器的蹤影。在盛唐時期人們彈奏龜茲樂器是件很時髦的事情。無論宮廷和民間,龜茲樂器都作爲了當時的一種時尚。
珍貴的文化遺産總是會被人們繼承下來的,我們雖然無法聆聽到古龜茲的美妙樂章,但是它肯定已經融入到今天的音樂中了。我們現在所謂的漢族民族音樂,其實有很多都是通過西域,或者是源於西域的一些樂器。吹管組的笛子,咱們都知道叫胡笛或者羌笛,從西域傳過來的。那麽嗩呐這個詞也是音譯過來的。波斯語是“蘇爾乃依”。它的意思是:帶哨子的笛子。管子古代叫“篳篥”,我覺得就是現在維吾爾族的“巴拉曼”,也是從那兒傳過來的。那麽從撥弦組裏面的箜篌,現在當然在漢族民樂裏面用的比較少了。比較多的琵琶,在當時西域語言裏叫“巴樂巴普”。分五弦琵琶和曲項琵琶兩種。傳到了中原,成了咱們的主要彈撥樂器。揚琴更不用說了,是從西邊傳過來的。拉絃樂器裏,這個胡琴是咱們的體系。以前很多人認爲胡琴的意思是胡人的樂器。其實不一定是這樣的。因爲在我們新疆民間不管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把胡琴叫“胡鬍子”。叫胡琴這個名字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了。打擊樂器更發達了,比如說節鼓,唐玄宗打的手好節鼓,當皇帝很熱愛藝術。包括在朝鮮這個腰鼓,都是從西域傳過去的。韓國的一個音樂學家叫千武先生,看見腰鼓非常興奮,就說:哎呀,找到了源頭。所以這些整個幾大組的樂器都是漢民族樂器樂隊得到了豐富,得到了很大發展。
和龜茲古樂一樣,龜茲舞蹈也曾輝煌一時。在龜茲洞窟壁畫上,我們可以看到原汁原味的龜茲樂舞。佛教進入龜茲以後,就與當地人的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了。佛國的世界其實就是龜茲世俗生活的體現。龜茲洞窟壁畫繪製的大量樂舞菩薩,給我們提供了衆多的關於龜茲樂舞的珍貴資料。從菩薩和供養人的身姿和手形,可以看到印度舞蹈的痕迹。身體的屈伸和三道彎的造型都是典型的印度舞蹈風格。
龜茲舞的特點和敦煌不一樣。它完全是佛教化的,完全是很沈默的那種感覺。龜茲壁畫的形象完全是情感,完全是內向的那種,很美的那種感覺。今天庫車的龜茲樂舞,雖然和當年的龜茲樂舞有所不同。但是,經過了千百年的變遷,我們還是可以感受到,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的熱情和奔放。



(最近經常能在電視上見到一個叫阿爾法的維族小男孩表演舞蹈,這個小傢夥雖然才六七歲,舞已經跳得像模像樣。記得前幾天看到他和另一個小姑娘共同表演納孜庫姆舞蹈,小夥子把鮮花送給了姑娘,驕傲的姑娘只看了一眼,就把花給扔了。小阿爾法無奈地一聳肩,然後一個橫叉,用嘴叼起花來,那種天真的詼諧和扎實的基本功贏得了全場觀衆的笑聲和掌聲。只見這個小傢夥以一連串輕快的單步走,迅速繞到姑娘身邊,單膝跪下,再次將花獻上,姑娘嫣然一笑,終於接受。呵呵,我一下子想起艾爾肯的《巴郎仔》:別急著扔掉我送你的玫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