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18 08:44:12舞影

品讀《書韻》

王磊《書韻》----字裏行間 轉折起合中有殺伐之氣 此書想該是沙場回望 醉筆狂書 氣勢恢弘 末了卻不乏我看江山多嬌的俠骨柔腸





●梁宇

說起甲骨文,國人應該都不陌生,它是人類誕生以來出現的最古老的一種刻在龜殼和獸甲上的文字。此後,才有了如金鼎文、鐘鼎文、繁體、簡體等文字,然而,將這樣一種孕育了中華千年文化,有著深刻而豐富歷史積澱的文字搬上舞臺和銀幕,通過舞蹈——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動用肢體語言——這個無聲的媒介表現出來,這應該還是第一次。《書韻》,儘管它並沒有在任何舞蹈比賽中拿過獎,猶如一枚埋於塵土中的鑽石;儘管它沒有高超的技巧、繁複的藝術表現形式,然而其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文化內涵與時代發展、世事變遷的人文主義哲理,卻值得我們去思考。、舞蹈《書韻》在運用中國古典舞手法作爲基礎的同時,在技藝、程式化表現手法上又有了創新與突破。它通過男女演員分別組成或集合構成的一個個獨立的甲骨文字作爲貫穿全舞的主線,同時在配合舞蹈的音樂運用上,它採取了中國傳統民樂中的鑼、鼓、鈴、板與西洋樂隊中的大、中提琴的結合運用、推陳出新,顯得別具一格。從一個個例如:山、川、日、月、水、火、人等區別於今日文字構造的字體中,我看見了歷史變遷的腳步、人類進步的歷程,通過雙人舞的形式,我體會到了我們所熟悉的一個個文字背後的深義:
“人”——一撇爲男、一捺爲女,彼此互相依存、互相支撐,構成人世間錯綜複雜而又不可分割的關係;一撇爲陽、一捺爲陰,陰極生陽、陽極生陰、陰陽合而萬物生,人類之所以便成爲了地球的主宰;一撇是做人、一捺是做事,做好人、行好事,你便能夠成爲一名頂天立地的“人”。
“水”——這個與我們生命息息相關、不可缺少的物質,在養育著我們的同時,也將“水滿則溢、月滿則虧”,“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等深刻哲學道理傳示給我們。水是最柔軟的,卻可以穿石;海之所以能容納百川,只因爲它將自己的位置放在了最低。
“火”——這個人類文明的標誌、光與熱的象徵,它使得人們改變了生吞活剝的原始生活,進入文明社會;它創造了人類文化、原始生態藝術,就連舞蹈,也是隨著火的發明而産生的,可以說,是“火”創造了人類的舞蹈,將人類進化的過程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看著這些由人體組成的甲骨文字,我仿佛置身于華夏古國的悠悠長河中,巍巍高山的雄奇、偉岸;潺潺流水的柔韌、纏綿;日月在宇宙天體中的運轉;生命所賦予的價值及意義——……那一個個用身體韻律、動作走勢書寫出來的文字,仿佛已不再是單純的文字,它是亙古不變的天地、浩瀚無垠的廣宇;每一個舞蹈動作的學習,就是一次重新審視自我生命的過程;而每一次對此舞蹈劇目的觀摩,便是一次難得的走向“人類”——這個大課堂的機會。於我而言這不僅僅是一個舞蹈作品,是它,讓我懂得了如何善待生命;也是它,教會了我用心去珍惜每一分難得的光陰!




編者按: 古典舞《書韻》,表演者王磊。在這部作品中,他似乎已經完全參透了中國古典舞的三昧,那狂草一般的神韻在他精致的一顰一動中,用生動書寫著永恒。於是,中國古典舞那固有的文人品質和美感,不但感動著舞者本人,也同時對觀者産生了巨大的感召力,人們訝異於這種舞蹈的美所達到的高度和深度,也對這個舞者的身體曆練折服得五體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