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9 16:07:00阿盛

【文友新作】廚事 — 鄒亞璇







     我頻繁進出廚房,是從小學三四年級開始。母親是位職業婦女,出門前總會叮嚀我和弟弟妹妹妹放學回到家得先幫忙洗米煮飯,待她返家就可緊接著煮菜,六點一到晚飯必定準時上桌。

 升上國中後,母親做飯時會要求我在她旁邊,學習挑菜、切菜刀法、炒菜和熬湯的技巧,連飯後洗碗的步驟都缺一不可。我不喜歡廚房的油煙味,做菜也不如母親熟練,幫不太上忙,動作太慢,妨礙到母親的作業,做得最得心應手的還是擺盤和洗碗。但母親對傳授廚藝異常地堅持,甚至周末還會特意安排各式和料理相關的親子活動。只是我不大領情,常找藉口拒絕進廚房,久了母親也曾動怒,身為長女的我首當其衝,只得屢屢貧嘴反擊,以後嫁個廚師不就成了,女人為什麼一定得要待在廚房?母親聽了就會叨念道,有機會就該多學著點,以免日後被夫家說嘴。

 母親的手藝雖比不上飯店大廚的水準,但炒幾個色香味俱全的家常菜,每天變化出不同菜色,讓一家人吃得盡興又健康已是綽綽有餘。小時候我一直認為這樣的美味是理所當然的,稍長大後卻聽到祖母的批評:「妳媽煮菜難吃得要死」、「妳媽在廚房一點用都沒有」。我不明所以,卻不知該不該如實轉告母親。過了多年,終於我將心中的疑慮說出口,卻換來母親淡淡一笑。原來她踏入夫家之初,還真的什麼都不太會,她是家中九個兄弟姊妹中的老么,婚前根本沒有做過家事,遑論做飯了,這看在傳統的客家婆婆眼裡簡直無法容忍,婆媳之間的戰火從第一天進廚房後就被點燃,一路延燒了三十幾年,不曾停歇。

 母親說,新婚那幾年,每天早上一進廚房首先得面對祖母的一張冷臉,若遲了幾分鐘下樓還可能會迎來一陣辱罵。當時家裡晚飯吃得早,常常母親下班後只能面對一桌剩菜,等著她收拾善後。祖母從來不教她做菜,她只得自己摸索,摸索成功了興許就能少受幾次白眼。至今母親仍常常自豪地提起無師自通的廚藝,當初沒去考廚師實在可惜了。

 聽多了祖母對母親的冷言冷語,每當祖孫二人在廚房的時候,我常覺得芒刺在背,深怕自己表現不好便會惹來一句「一定是妳媽沒教好」的結語。每每手忙腳亂時,總會懊悔當初沒好好聽母親的話,多學個一招半式來讓祖母刮目相看。祖母習慣性諷刺母親時,我會伺機圓場,稱讚母親多年來能兼顧職業和家庭,還能每天打點家人飲食,在現代社會多不容易,況且她做的菜也不是難吃。只是無論我怎麼說,似乎都無法撼動祖母根深柢固的成見。

 好在母親性格開朗,她沒讓自己消沉太久。既然明白無法改變現況,那就認份地盡責,只求問心無愧。後來我們一家搬離了祖宅,母親依舊每個周末回去幫忙張羅三餐,看著祖母厭惡的目光,硬著頭皮穿梭在廚房內。我曾問母親,是否會怨懟祖母,母親坦言,並非沒有恨過,但恨是討不回公道的,至少祖母甚是疼愛我們這些孫輩,為了丈夫和家庭的和樂何不自退一步,海闊天空?

 我離家後長年外食,為了省荷包,近來開始自己下廚。此時,我才深感料理不易,無論火候或調味的時機,都考驗著經驗和手藝。做菜時,腦中常不自覺浮現母親在廚房忙碌的種種,有時是下班匆匆趕回家,提著滿手菜的身影;有時是歪著頭思考著菜單的神情。


中華副刊2019.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