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03 20:43:05阿盛

【文友新作】飯春花 — 徐夢陽





     飯春花,在過年綻放。一朵挨著一朵,被安置在給祭祀祖先所準備的供品上。

 春節將至,年味漸濃,家家戶戶前往市場提早準備過年要用的東西,年菜春聯煙火不能少,而重視敬天祭祖的人們,更不能少的是祭祀用品。家中的供桌常擺兩種花,一是特地請花店阿姨包裝的一對花束,另一個則是飯春花,開滿桌面。

 祭祀神明、祖先是我們家過年不可欠缺的環節。此時必會準備「春飯」,也就是「隔年飯」,「春」便是台語的「賰(tshun)」,有剩餘的意思,供奉「春飯」的意義便是常聽到的「年年有春」。飯春花被我們插在春飯,還有甜粿、發粿、金桔等供桌上的供品,祈求未來一年也有剩餘的食物可以奉獻,期盼能上達天聽。

 以前在農業社會最重要的是因應季節有不同的耕種與收藏糧食的方式,而過年祭祀儀式總會帶著崇敬的心意,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收,能讓一家老小免於飢餓。飯春花基於「飯賰(剩)」的意義出現了,具備傳統習俗與裝飾性的蘊涵。每到過年,我們全家人總會擺好供品,算好飯春花的數量,將其插好,接著,焚香祭祀,香煙裊裊,圍繞在群花之中,寫著一個又一個的「春」字,花朵落飯生根。

 飯春花,朵朵盛開,洋溢年味,少了它可不行。這些年我被雙親指派到市場買飯春花,還有插上他們的任務。當我學著雙親,將一朵朵的飯春花算好,依次序、按方向擺好,心中滿是感激,接著雙手恭敬的向神明、祖先一拜,希望來年有春。


中華副刊2019.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