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7 18:00:53阿盛

【文友新作】晚清明 — 賴琬蓉



    為了避開清明連假掃墓人潮,夫家選擇將祭祀行程延後。約定好前往祭拜的週六早晨,我與丈夫及他的兩位姊姊驅車前去,往昔總在山腳便窒礙難行的情形不復出現,一路上鮮少人車,因此我們很快直達山頂。

 抵達目的地,大家熟練地分工,有人拜土地公,有的去打開塔櫃,並拿出其中的硬幣,而我與丈夫則負責尋覓桌子,將食物鋪展上去。位子並不難找,我掏出濕紙巾將上一組使用者留下的餘灰拭淨後,將幾大袋供品抬上桌依序擺妥。鐵桌最前沿是兩疊金紙,金紙後為白飯,碗的兩側分別放置果汁與餐具;其後三大排則是熟食,近二十道的菜色含括煎煮炒炸各種樣式,享用完畢還可添碗香菇蛤蜊雞湯;飯後水果有木瓜、葡萄、蘋果、香蕉,任君挑選;如果仍舊嘴饞,桌子末端區塊備有多種餅乾,甜鹹酸辣,層層堆疊。眼望鄰近幾桌的祭品大多是簡單幾道菜,而我們這桌菜色之豐富,簡直可比擬年菜等級。

 三姑這時剛好自樓下回來,急忙自後背包抽出一盒手工餅乾,小心翼翼疊入祭品之中。她說:「大姊愛吃手工餅乾,這是我特地準備的。」

 三姑的大姊就是我的大姑,她在參加我的婚禮月餘後便逝世。大腸癌,發現時已是晚期。聆聽診斷報告當時,她新婚不滿一年。大姑生病後,姊夫的工作突然開始繁忙起來,外地出差、加班開會等等接踵而來,即使周末也不例外。沒有工作的空檔他並不浪費,加入讀書會或與朋友聚餐,因此大姑病程幾乎全為婆婆陪伴照料,直到生命最後一刻。這段日子時達兩年多,婆婆眼見她第一個孩子如掌中沙,逐漸消瘦流失,卻無能為力。

 同住一屋簷,因此甫結婚的我便承接婆婆喪女之痛,每回與她的談話無論起因為何,話題總很快繞向大姑。大姑的成長過程、對家庭的付出、對母親的貼心細膩,以及病中姊夫多麼失職,鉅細靡遺,迴旋反覆。婆婆吐出的每個字如印寫在複寫紙上,透過她強烈的動作與眼淚,層層滲透,鏤刻進我的記憶。每次聽婆婆抒發,大姑彷彿又在我腦海裡,一遍又一遍,輪迴復生多次。然而伴隨三姑女兒出生,婆婆重心漸移至嬰兒身上,垂淚述說的頻率遂逐漸遞減。這次清明,她甚至選擇留守家中顧孫,讓她的孩子們去祭拜她最愛的女兒。

 距大姑離去已一年半,我以為婆婆的喪女之痛已慢慢被時間漂洗,直到滿桌豐餚溢滿眼前,才明白父母對兒女的情感,從不曾因天人永隔而趨減。

 供桌區四周擺滿給親友休息的塑膠椅,擺好祭品後,我們旋即入座。等待的空檔我看見無數供品被線香釋放出的煙霧繚繞,迷濛縹緲,好似另一個世界傳來的鼻息,綿密的於我們周身圍繞。二姑三姑此時起身走進霧裡,拿起兩枚硬幣往地上擲出一對笑筊。

 大姊說她還沒吃飽啦。二姑說。

 那大姊妳慢慢吃唷,東西很多。三姑轉而用言語朝身旁的虛無探問,並順手將物品挪移得更整齊。

 我站立她們身後,觀望萬事萬物於此全被擬人,全充滿神啟,並諦聽寒暄笑語如昔。而萬物潔淨,空氣清新,窗外花卉草木正欣然滋生,一片清明。

中華副刊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