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7 10:50:31阿盛
【文友新作】夜走 ─ 廖淑華
在舊居十幾年騎腳踏車上班,路程雖然不遠,然而每天踩踏,運動於無形,自覺體能尚可,也就不曾認真的想過應該將「運動」納入每日作息。搬了住處、改換宅在家的文字工作後,鎮日窩於電腦前,坐出惰性,愈不動愈懶得動,等到發覺磅秤已不如年輕時只要一兩餐減量即可回報效果的靈敏,自我感覺良好瞬時崩盤了。 趕忙起身,客廳餐廳來回踱走,甩手拍掌,扶住牆壁擺盪幾下抬腿動作,肥胖成了夢魘,還曾夜裡矇矓睡去,忽地驚醒,想到規定自己臨睡前的十下仰臥起坐尚未執行,然而呵欠瞇眼目油濡眶,安慰自己「明天再補做十下吧」,一番掙扎敵不過又倒頭睡去。待檢視臀肥腿粗、肚皮泳圈規模粗具,嘆我英雌不再,終究是步入代謝緩慢的年歲,才不得不找出球鞋,尋個懶人運動法-走步去。 儘可能的,要求自己每天晚上到附近的公園走步。這是一處慷慨的公共運動空間,若以籃球場為圓心,第二環是 PU跑道,有五個跑道寬;外環人行步道,間置健身器材、休憩長椅;往外一環是若干個運動團體的活動空間,跳舞的團體就有兩、三個,還有打拳的、做拉筋功的,有趣的是看似已滿載的空間,加入新團體卻不見排擠,各自的伴樂音量聽得分明,或許散逸在風中林間吧,未見彼此干擾。 自跑道向外的環擴空間,種植有黑板樹、小葉欖仁、榕、樟樹,公園入口造景且有綠籬藤棚,樹群蔭濃,故我喜愛來此走步。剛遷居至此區,搜尋得知附近就有圖書館,故而尋來;發現圖書館位於公園內,心中已為它加分,在二樓臨窗展讀時,但覺眼前小葉欖仁枝態逸美,探頭再望,才發現館後另有此運動天地,深覺設計得妙,靜與動融於公園中;容或我再年輕個二十歲,或許鎮日即可消磨於此,讀累了書,看看樹,或跑它個兩三圈。 夏日夜晚的運動場大爆滿,跑道上走步者逆時鐘方向流動著,如尋跳繩甩動的可趁空隙,我滑入這個移動的漩系。就像開車加入看似川息不斷的車流一般,融入車陣之後跟著前行也就不覺得如旁觀時想像的擁擠,當自己也成為合眾中的一員,若順隨著他人已建構的環境模式,彼此很快即能測量出距離保持,相安無事。走操場的學問與和他人相處之道類同,這有趣。 走步過程中僅有過一回差點被「逆」走者撞倒,第一圈以為那人抄捷徑欲橫渡操場,當第二圈又迎面遇上他,才確定是一位「反骨」、不願同流之人。我好奇心起, 倒想看看那人堅持得了多久。反其道破浪逆泅太累人吧,何況還有「嘖」聲、白眼的無言抗議他妨礙了眾人,未幾,即看那人離開跑道獨立樹下,看不出神色情緒,我多事地猜想:他會忿忿難平嗎──為何得隨從眾人、不能遵循自己的選擇? 夜裡的公園與白天最大不同是,少了坐輪椅的老人及外傭,多了精力旺盛的青少年學生,和火急忙畢家事趕來運動的婦女。圓心的籃球場屬於年輕人,水銀燈強光下他們的熱與汗幾乎要潑到內側跑道的慢跑者了;我的步伐只比散步快一些,習慣走最外一環跑道,隨時停下來跟著團體做幾下拉筋動作。雙腳開立、兩掌扶腰,風動樹擺,耳際葉浪娑娑,緩緩仰頭對空,學習冥思;我來走步,也來放空…… |
─中華副刊2013/11/07 |
上一篇:【文友新作】記憶連結 ─ 廖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