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9 00:42:02阿盛

【文友新作】紅色、快樂、腳踏車 ─ 林育靖

   
 

 因反覆暈眩,耳鼻喉科醫師替我安排了一系列檢查,其中有個溫熱試驗,是將冷風與熱風分別灌入耳道,測試前庭反射。灌風引發暈眩感後,治療師問了一串數學加法:二加二等於多少?四加四等於多少?八加三等於多少?十一加二等於多少……。
 我腦海浮現六歲的光景:母親製作了一疊加減法小卡,正面是題目,反面有答案,按下馬錶,題目在我眼前一張張閃過,八加九──十七,十二減七──五,……每回都挑戰紀錄,刷新了便開心。
 ……六十八加三等於多少?治療師問得很慢,我卻分泌著六歲時候的腎上腺素。
 我也想起評估失智症問卷的數學題,二十減三,再減三,再減三,算到盡頭或出現錯誤。更進階的則是一百減七的連環題組。我猜對神經科與精神科醫師而言,這兩串等差數列早非算數,而成反射。
 另有一題問及國家元首名姓,醫學院時代聽老師說,美國約有半數老人答得不太好,臺灣則七成以上知道李登輝,這還不算亮眼成績,北韓九成九可清楚回答金正日,其中有些連自己名字都忘了呢。
 無疑地對北韓民眾而言,無法以此題鑑別現實感與記憶力。人腦記憶可分三類,感覺記憶測試瞬間複述之能,長期記憶或稱永久記憶,而短期記憶介乎二者之間。測驗中會穿插一段與受試者日常起居與周遭親朋皆無關的問題,「我現在說三樣東西,『紅色、快樂、腳踏車』,來,先跟著我說一次,……要記清楚喔,等一下會再問你。」便是檢視短期記憶。
 「紅色、快樂、腳踏車」是某本教科書上的例子,老師說,當中包含了抽象概念與實物,三詞都簡明,國台語轉換容易,故成經典範例;另位老師說,紅色和快樂二者間有相當程度關聯性,會幫助連結記憶,因此不是測試記憶的好例子,況且墨守成規更是禁忌,病人都有題庫可循了。
 無奈「紅色、快樂、腳踏車」太琅琅上口,在精神科見習那年,面對初診病人時,緊張情緒中很難擺脫既有框架,唔,那藍色、悲傷……嗯,摩托車好了。唉唉,題目爛得一塌糊塗。與病人會談後我垂頭喪氣告訴學長出題的失敗,學長笑著安慰我,並悄悄透露,雖然「紅色、快樂、腳踏車」並不完美,他還是常拿來當題目,若天天變換,十分鐘後連自己都記不清了。
 後來我在家庭醫學門診中遇有疑似失智者,便由家屬描述佐以簡單幾個問答判斷是否轉介專家,「紅色、快樂、腳踏車」仍派得上用場。一日,五十多歲的婦女由丈夫陪同前來看診,說是記憶力衰退得厲害,時而連親人都誤認。她說她從前當護士,退休五六年,小學讀某某國小,家住某村。我出了記憶題後繼續問起家裡電話號碼(丈夫說她答的是從前的號碼而更換已有十年之久),今天早餐吃什麼(丈夫說她講的那些配菜這星期都沒吃到),兒子現在在哪(丈夫說退伍很久了),……一連串挫折後,我問起方才要她記的三樣東西,她的眼神忽然閃爍光芒,毫不遲疑地回答:紅色、快樂、腳踏車。臉上燦爛笑容猶如騎著紅色單車的開朗少女。
 
 

─中華副刊201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