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三朵花之一
在我常去的一個傳統市場,有三個攤子,賣雞的、賣蔬菜的和賣生魚片的,算是我們在市場的重要角頭,也正好這三個攤子,分別由三位美女掌店。
這三位美女老板娘,我們常尊稱她們為「西施」。這「西施」可不是「檳榔西施」的意思,實在包含了對她們的敬重與佩服,覺得她們三位代表了台灣社會民生經濟活動裡女性角色的位置。
最早認識的賣生魚片的陳小姐,她的家族在市場擺攤已經超過二十年了,她這個攤子賣的生魚片都是當令食材,品質新鮮,價格合理。每天從早上七點到下午四五點收攤,排隊的人潮幾乎不曾停歇,尤其週末假日,排上半小時一小時更是常事。
但是處理生魚片實在不是件簡單的事,除了食材要新鮮,處理過程中也一定馬虎不得,看過不少描述日本壽司師傅的書籍或電視,做為一位好的壽司師傅,一定要有超人的耐力和大氣度的胸懷,原本覺得日本人小題大作,切個生魚片捏個壽司什麼了不得,但看到他們個個一做數十年,漸漸明白性格和態度的重要性。
我常常在擁擠的人潮中看著陳小姐切生魚片,一段段不同種類顏色部位的魚肉,她已熟悉到能快速掌握魚肉的紋理,不必多想就可以一刀切下去絕不會錯,那種精準俐落,是許多壽司師傅都不可能做得到的。然而熟練的技術除了是多年來的經驗,也還要有一顆安定的心吧,看陳小姐做事永遠不急不徐,養成了非常細膩的習慣動作,一段生魚片取出,切下選,取的部份秤重切片裝盒,其他的立刻要再送回冰櫃保持溫度,她摸魚肉的手絕不踫其他東西,每隔幾分鐘,要清洗一次刀具砧板和抹布。在她工作檯的背後,放著成疊乾淨的白抹布,一塊用過換上一塊,不論排隊的人龍多長,不論客人抱怨排隊排了多久,絕不會省略該有的清潔程序。
紮著整齊的髮束,穿著乾淨合身的polo杉的陳小姐,通常在三四點就到魚市選貨,然後回家準備喊女兒起床,再趕到市場開始忙碌的一天。一早七點多她已光鮮亮麗的站在攤子前面備妥切生魚片的刀具,客人也陸續開始上門。陳小姐的父親和兄弟負責殺魚,母親幫忙包裝和收錢找錢,她就負責處理切片和販賣的工作。
雖然大部份時候我看不到陳小姐的臉,因為她總是忙著低頭工作,但感覺得出她切下去的每一刀都很認真誠懇,她總是心平氣和的選魚切魚,我從不曾聽到她和市場裡一些大嬸那樣大聲說話,甚至也不曾看到她生氣或對不上道的客人擺臉色,偶爾有熟悉的老顧客和她打招呼,她才會抬起頭來問候一聲說說話。通常一開始工作就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二十多年來一週六天,日復一日的做著同樣的工作,生活裡只有旗魚鮪魚的分別,每週只有市場公休的那天可以放假,尤其年節時間,從早到晚那隻手我相信一定已經痛到舉不起來,不要說她沒有時間吃飯,恐怕連上廁所時間都壓縮到最短。但是每回年初二一早,整個市場都空蕩蕩,卻看到一條人龍從她的攤子婉延穿越而出。我幾乎沒有什麼機會和她多聊天,但是如果問她為什麼大年初二不休假還要開店,她一定會告訴你,魚生無法貯存,必需現買現吃,客人有需求,她就儘量做到。
對於像陳小姐這樣勤奮的工作者,我不知道是不是剛好見証了台灣經濟奇蹟上的一個例証,我心疼她肩頸手腕和膝蓋一定長期酸疼,我們這樣親愛的婦女同胞,在髒亂吵雜的市場環境裡,如此默默的打拼著,不管你要說她是為了賺更多的錢,但是你可以看得出她對這份工作的誠心,她從沒有貪圖方便偷懶而想從其他人那裡批發處理好的來轉賣。長久以來,做為她的顧客,我是被感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