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不一樣的中國史》第八冊的副標題是「從外放到內向,重文輕武的時代──五代十國、宋」。第一講談五代十國係中古到近世的過渡,第二講談近世史的概念,第三講談北宋的建立與鞏固,第四講談祖宗家法和文人文化,第五到八講分別談琴、棋、書、畫,第九講談禪宗與中國本土佛教,第十講談理學及儒家的復興。
五代十國是個特殊的過渡,最特殊的現象在於武人治國,「在過去的中國歷史上幾乎從未見過,也形成了後來宋朝從建立到維繫必須解決的最大問題。」(頁35)為了避免有人複製「黃袍加身」模式,於是有了「杯酒釋兵權」,將兵權集中在皇帝手上,也因此造成強幹弱枝。宋太祖、宋太宗兩人立下「祖宗家法」──「以防弊之政,為立國之法」,而要避免重蹈覆轍,首要防範的弊端便是自唐末到五代的武人亂國現象,也就確立了「重文輕武」的制度。(參閱頁101)
宋代士風廉潔,標榜「文臣不貪財,武臣不畏死」,宋朝文官是有這樣的底氣,因為有朝廷給予高薪的現實基礎,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為例,他不用貪汙,也不必做生意,光是任官多年,又做過宰相,收入就足以買義田、辦義莊。(參閱頁113)這提醒了我們,喊漂亮口號需要現實基礎,訴諸價值當然可以,但也別忘了隨之而來的價格、成本跟代價。要文官不貪財,就要有豐厚的薪資,而這樣的薪資結構勢必造成國家財政的重大負擔。
在有關宋朝歷史的文本上,「積弱不振」常連在「重文輕武、強幹弱枝」的後面。所謂「有一好沒兩好」,優點和缺點往往是一體兩面。祖宗家法不僅重文輕武,還框限宗室、防堵外戚、管束宦官等等。(參閱頁107~111)宋朝沒有出現像東漢末年的州牧割據跟唐朝的藩鎮割據,沒有發生如西漢七國之亂和西晉八王之亂的宗室爭亂,也沒有西漢的外戚干政及東漢的戚宦之爭,更沒有類似唐朝安史之亂後掌握禁軍跟廢立皇帝的宦官。
套用「困境→決定→行動→結果」的決策系統,宋朝面對過往朝代的種種困境,做了「以防弊之政,為立國之法」的決定,採取重文輕武、框限宗室、防堵外戚、管束宦官等行動,造成成功防弊的結果,而這結果自然又強化原本的決定。相對於邊疆受侵擾的困境,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維持政權穩定跟維持邊疆安定,宋朝選擇了前者。
我們的人生也可能同時面臨不同的困境,別急著批判他人的決定,說不定,那是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整體評估下利大於弊的決策結果。
【圖:楊照著,《不一樣的中國史8:從外放到內向,重文輕武的時代──五代十國、宋》。台北:遠流,2021年1月1日初版一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