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幹嘛?
「最近在幹嘛?」
朋友間常見的問候語,既抽象又空洞,既浮泛又安全,被問者可簡答、可申論,可單一個案、可綜合列表;就算是「沒幹嘛」式的不答之答也無妨。
如果朋友有顯著嗜好,我可能會改問較具體的問題。例如:
問愛美食的:「最近吃什麼好料的?」
問愛旅遊的:「最近去哪裡玩?」
問愛登山的:「最近爬什麼山?」
問愛閱讀的:「最近看什麼書?」
清江就是我會問他「最近看什麼書?」的朋友,有時看他在臉書的心得,覺得有些意思,跟他借來看,《吃飽就沒事了》,正是其中一本。
書腰上的文案很有趣:「當全世界都與你為敵,只有食物永遠會站在你這一邊。只要還吃得下去,沒有過不去的難關。」讓我想起九把刀寫在電影【三聲有幸】的台詞:「哭,是一定要哭的,但飯也要記得吃,才有力氣一直哭。」
說到九把刀,我喜歡他寫的《等一個人咖啡》,喜歡他拍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喜歡他演講〈人生就是要不停的戰鬥〉時的熱血沸騰,喜歡他不自我侷限,從小說作家斜槓到電影導演、編劇,但在他的劈腿事件沸沸揚揚時,我一度想撤下在個人新聞台提到九把刀的14篇文章。那時,我還是無法將作家的私生活跟他的創作分開看待。
前天,我在臉書貼出〈事後諸葛亮〉,朋友在底下留言:
「你看書的速度到底是多快啊?也太驚人了!」
或許是6月1日以來,我寫了13篇讀後感所產生的誤會。我看書的速度不算快,甚至有點慢,看到錯字停下來註記、看到不解的詞語上網搜尋、看到有意思的句子拿綠色螢光筆畫重點等等,都是閱讀過程中的減速丘。這些走慢時間的閱讀習慣,正透過借閱的書籍逐步改善,因為一不能在書上畫記,二不能有時間再看。
回到《吃飽就沒事了》這本書,作者以23種料理為篇名,副標題引出23篇小故事,每篇結尾還提供食材、作法,果真是一本希望你「吃飽」、「吃好」的勵志版《深夜食堂》。內容除友情、親情、愛情外,還有對人生的鼓舞:
〈火鍋〉:能一起吃火鍋的人,一定是一個世界的。(頁9)
〈紅米肉鬆飯糰〉:不是每個告別都有時間好好準備,會痛的總是讓人措手不及。(頁49)
〈麻婆豆腐〉:放手是感情中的弱勢一方唯一能做到且應該做好的事情。(頁129)
〈酸辣馬鈴薯絲〉:你要親手改變現在,而不是等待未來救援。(頁245)
將食物雜揉在故事中的寫法並非創舉,洪玉芬主編的《島嶼‧食事:金門人金門菜》、小野寫的《家餐廳:一個人好/不寂寞》、吳念真作的《念念時光真味》皆為此類作品,但論工序,《吃飽就沒事了》較為繁複,一路讀下五味紛陳。
「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吃飽了,才有力氣去抵抗寂寞孤獨和世事無常。吃飽了,全世界都不重要;吃飽了,生活簡直無心可操。」(頁252)
說得真好,該出門吃午飯了!
【圖:喵個不停著,《吃飽就沒事了:吃貨們的求生心靈雞湯》。新北:幸福文化,2020年4月初版1刷】
上一篇:事後諸葛亮
下一篇:閱讀,順其自然樂趣多
我的理想值是一天看一本 不過有的舒適慢慢看 算起來 一個月四本 差不多
連假愉快^^ 2020-06-27 18:5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