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有餘而心不足
席翰醫生的《愈跑,心愈強大》,是與眾不同的跑步書,沒有圖示,鮮少條列說明,將跑步從運動提升為形而上的生命思索,跑步使他有感,使他的內心獲得幫助與安慰。他說:
「總有一天,自我形象會變得一文不值,…自己的感覺很重要,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有感也很重要。」(頁28)
「放棄那些不再吸引你的事物,或者是更吸引你、但卻會干擾你的東西,這就是甘地的原則。他建議人們持續去做能讓內心獲得幫助與安慰的事。」(頁32)
對於想運動,卻以「心有餘而力不足」為藉口的人,席翰醫生以每天起床為例反駁:起床需要耗費多少體力呢?但我們卻縱容身體繼續躺著。並由此導出相反的見解:「通常我們身體力有餘,但是心的意志薄弱。」(頁39)
為什麼會這樣呢?席翰醫生認為原因在缺乏精神能量,他說:
「我們所缺乏的,是稱為『熱忱』的精神能量。由於缺乏熱忱,導致精神無力,整天疲累不堪。當我們充滿熱忱,便可油然生出一種與肌耐力相當的決心,與勇氣相稱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與身體動物本能相呼應的熱情。任何事情要成功,必須擁有熱情,你必須有些狂熱。」(頁40)
身為醫生的他,忙碌自不待言,怎麼還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席翰醫生在書中引述英國作家阿諾‧班內特的說法:「每日皆奇蹟,…我們永遠不會有更多的時間,我們擁有、也一直擁有,所有可用的時間。」(頁75)換句話說,就是把握可運用的時間,而他規劃一天24小時的原則很簡單,就是「不吃午餐、不看小說、少看電視。極少看電影、少翻雜誌、快速瀏覽報紙。」(頁86)而這樣的取捨,不是在想做跟不想做的事情中選擇,而是在都想做的事情中抉擇,他說:
「不論準備期有多長或多周延,不論動機有多強或能持續多久,若不能排開某些事情,便無法在生活中加進任何新的活動。」(頁86-87)
「每天做的每件事背後,都有一個強大的理由。它滿足某種需求,而且提供了心理上的支持。因此,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就從最值得被犧牲的活動開始做起吧!」(頁88)
席翰醫生表示,要獲得好成績必須努力練習,「訓練不像金錢,你不能把它存在銀行裡;你必須不斷地出門,一次一次地為期待的進步付出努力。」(頁126)不能老停留在計畫階段,「不要空談你將有什麼計畫,做就對了。」(頁215)不要老想跟別人比,努力就對了,他舉例:
「有一位騎師這麼描述他的冠軍馬:『牠很努力,而且常常這麼努力。』但後面沒有得名的馬也是一樣努力。不要在意別人做什麼,只要追求盡善盡美。我們很努力,而且常常要這麼努力。」(頁254-255)
席翰醫生指出,想改變現況,在於主動積極行動,而非被動消極等待,「負面的禁令是無法奏效的,生活之所以改變靠的是做了什麼,而不是不做什麼。」(頁280)「不是我的未來決定現在,而是我的現在決定未來。」(頁303)
回想前面說過的,「通常我們身體力有餘,但是心的意志薄弱。」所以,想要有所改變,請別再用「心有餘而力不足」當藉口,把握當下,激發熱忱,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就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圖:喬治‧席翰(George Sheehan)著,游淑峰譯,《愈跑,心愈強大:跑步教父席翰醫生教你成為自己的英雄》。台北:時報文化,2015年6月18日初版一刷】
上一篇:另一個人生
騎腳踏車運動會比跑步好,比較不會傷害膝關節,同時又可到處騎去看看
過度都會傷害 2017-03-21 16: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