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30 15:28:04annewu
中庸.第二十六章 故至章(三)白話註釋
〖章文〗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語譯】 測,測量。
天地生育萬物的道理,用一個「誠」字就可以完全的涵蓋,因為上天生育萬物都是用同樣的心,沒有分別對待,所以天地化育萬物之德,是無法真正去猜測跟衡量的。
總結上文的意思。天地之間的道理,就是廣博、深厚、高大、光明、悠長、久遠,無邊無盡的至誠之德。即便是天地消失(覆滅),真理依舊存在於無形無相之間。
【分享】 仙佛都是很慈悲的,因為在佛心中,眾生皆是平等。
所以釋迦牟尼佛開悟時即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感嘆眾生皆具佛性,但卻因貪瞋痴之妄想執著充斥眼前,而無法撥雲見得本來之光亮本性,實是可惜。
這大地萬物與眾生皆是平等,也皆具佛性,卻因迷昧與執妄而墮入六道輪迴的轉輪之中,故形具以不同相貌而生;所以切莫因外相不同而有所分別對待;這靈性本是相同,而我們因肉眼迷茫與心因所困,反心生對待;此對待心一生,慈悲就不容易起,又如何培德修持成佛?
若想要培德修持,應先起慈悲心。
慈悲最簡單的起手式便是「持齋」;萬物眾生皆是平等,身為人,又有何權利能夠決定萬物之生死?
「不與眾生結惡緣」是不容易做到的事,因為這是長久以來所接收的思想,認為的弱肉強食,要立即改變並不容易,所以養成習慣很重要,也比較容易接受;這習慣的養成,可以從約束自己開始,由一變二,由二漸三,與日俱增,這久而久之所養成的習慣,在無形之中變成自然;這看似也與培德修持相同,是的。
所以沒有不可能的事,只因這不可能的奇蹟,終究需要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