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2 04:15:46AYC

衡量價值的慣性失誤



  
 
  
乍看之下,我覺得每個東西都可以被定價的,比方說時間,付出這個時間所能做的事,就是這段時間的”價值”,比方說愛情,我試著問過身邊的朋友,願意花多少錢去放棄他跟一些親密友人的關係,剛開始出價一百,大家當然拒絕,再來一千、兩千......一直往上加,加到大概十萬就有人開始動搖了,總會有一個價格,會讓人們放棄這些關係,這就表示他跟這個人的情誼,差不多值那個價錢。

我的看法是,只要面臨選擇,就算是抽象的情感或思想,也會被拿來比較,只要有比較,就有其價值高低的判斷依據,只有有價值,就表示即使是抽象的事物也還是可以被價格衡量出來的。

然而後來藉由跟他人的討論中,我發現這些抽象的東西的價格,其實受到很多因素影響,比方說環境因素、當時的心理狀況......等等,然而如何定價這些抽象的物質,端賴每個人的想法價值觀,價格出入相差很大。

結論是,我認為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被定價,只是有很多抽象的東西,涉及到社會倫理及個人本身價值觀等等的因素,導致定價不容易,但事實上,世間萬物應該還是存在著一個價值高低的。



可能,為了避免付出受傷害的代價,長久以來選擇習慣性的防衛。支付了老實誠懇的態度以後,慢慢發現總是退縮逃避的,才是最脆弱的心靈。不能花費成熟尊重的態度去投資一段關係,自然也沒辦法去建立穩定的關係。

北京,我遇見了很多對我好的人,半選擇性的推開某些人、對著善意的好奇而伸出的手勃然大怒,讓我開始反思本身不由自主的反應。另一方面,幾次衝突與冷漠夾帶著鄉愁無預警的襲來,即便沒有對錯,我卻不禁想著怎樣才是更好的選擇。在這之前,我從沒忘記過自己的立場甚至時時警惕自己,在價值的衡量上面,立場優先、原則次之。

經過幾次虧損才從供需定理中明白,如果我不了解他人,又要怎樣奢求別人可以了解我,畢竟每個人背後都有許許多多的故事。

E曾跟我說過我都只用眼睛去看,那些優秀厲害的、光鮮亮麗的,而不是用心去感受,自然而然的把人劃分成了喜歡跟不喜歡,從不曾試著去接納或許才真正是我的朋友的人。她說:你現在的朋友我真的覺得沒幾個是真的好的,就是那種放在心裡,很深的很放心的。因為你是這種人,你需要這種感情,而不是你現在擁有的這種。

被深深點醒以後,我想起每個美麗的畫面,以及回家後最深的空虛,這些日子以來,我到底在做著什麼樣的交易?

  
(悄悄話) 2011-10-12 07: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