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7 21:59:33嘉頓 Garden

過埠新娘-傅天余執導《黛比的幸福生活》(《內人.外人》新移民系列電影)


「外籍新娘」是台灣近年面對特別卻相當嚴峻的一個課題,中、越、印等各地的女性不斷湧入,令當地社會形態和人口結構起了巨大的變化。資深影人李崗監製的 《內人.外人》新移民系列電影正好對焦著這班弱勢的新娘子,四位新晉導演鄭有傑、周旭薇、陳慧翎和傅天余經過深入的田野調查、探訪而撰寫劇本,拍成《野蓮香》、《金孫》、《吉林的月光》和《黛比的幸福生活》四部電視電影,其中《黛比的幸福生活》在第47屆電視金鐘獎獲最佳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獎、最佳女主角 (周幼婷)及最佳燈光三獎。

《黛比的幸福生活》是曾執導電影《帶我去遠方》 傅天余的2012年電視作品,戲中女主角是十五年前從印尼嫁到台灣的黛比,她在雲林落地生根,靠一雙手在古坑採集咖啡豆,養活了酗酒的丈夫老陸和已上國中 的兒子阿漢,一家三口在吵吵鬧鬧過生活,但直到黛比的印尼朋友出現,阿漢的樣貌終於打破了三人的沉默。一個典型的三人家庭,媽媽當年拋下印尼的初戀情人隻 身來台,重過新生;爸爸總是說著總有一天能帶給妻兒好生活,卻是空口講白話;兒子因輪廓深邃和皮膚黝黑經常被同學嘲諷霸凌,有暗戀的女生卻無從傾訴,連自 己的身世也不敢問,這個三人之間的秘密只好埋藏心底。

在陽光充沛的日照下,在咖啡場採豆,釣魚場打麻雀,圖書館偷看女生;在漫漫的長夜,游泳池談天說地,閣樓天花板星星閃閃——從生活中找電影取材,這些是傅 天余導演的強項,上回在《帶我去遠方》以細膩的情感描寫色盲女孩小桂的成長經歷,拍出有笑有淚的哀愁。《黛比的幸福生活》中的女主角黛比如片名一樣,懂得 從不平凡中(過埠新娘身份)尋找讓人幸福平凡的生活;反觀,她的兒子阿漢則是難以融入主流社會的「第五大族群」,從上學和日常生活中受到的不友善對待,再 審視台灣社會對新移民的偏見和歧視,今回傅天余為弱勢社群發聲,訊息比《帶我去遠方》來得更有力、更清晰、更明顯。弱勢社群方面,則以阿漢的視角出發,藉 著他自身的審視,最後正視自己的根,尤其是他並非外來族群與台灣人通婚後的混血第二代,與父親(趙正平)從沒交集到相互理解和尊重,加強了另類父子的戲劇 感之餘,同時表達出「第五大族群」和他們的下一代與台灣產生一種不可分割的認同和釋懷,令此片散發出一種屬於落地生根的大地氣息。

綜觀《內人.外人》四部作品,大部分的故事描述新移民女性以挑起夫家的家事農事為大前題,以寫實的手法來講述配偶和婆媳之間的兩難關係,鄉愁彷彿成為她們 的唯一依靠。《黛比的幸福生活》的黛比卻非常幸運,來台十五年儘管為生計分身乏術,仍懂得自得其樂,甚至追求她的咖啡夢。黛比的角色設定傾向為印尼華僑, 是有一個15歲孩子的媽媽,周幼婷不止挑戰印尼語(相比其他三片,《野蓮香》海倫清桃演越南新娘,《吉林的月光》尹馨演大陸新娘,《金孫》劉品言演的越南 新娘幾乎沒有對白),也不以異鄉人的眼淚來博取觀眾的認同,反而憑率性的表現演活了印尼人自然的個性,與趙正平扮演夫妻檔,他們的婚姻就像一凸一凹的奇怪 齒輪,各有不同背景和喜好,雖然不能說恩愛卻有默契甚為牢靠。飾演阿漢的吉曼跟著父親從印尼來台,說得一口流利國語,素人的演出卻叫人眼出一亮。趙正平一 改在綜藝節目中的「趙哥」風格,飾演不稱職的丈夫和哎呀阿爸,最後從行動支持家人,更勝千言萬語。

伸延閱讀: 帶奔向自由色盲島—《帶我去遠方》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