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04 10:44:28牛樟芝

健康專題分享-NO.82【透析老人肥胖症 (下)】

一、日常飲食調理

    合理的飲食是預防老年肥胖症的重要」方法之一,以往由於許多患者以為只要嚴格控制主食、放寬副食即可,因而長期食用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結果導致病人難以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甚至由於高蛋白、高脂肪飲食引起或加重高脂蛋白血症、增加胰島素抵抗,促進或加重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腎病等血管併發症。

  而飲食控制過嚴,膳食結構不合理,各種營養成分攝入不足,患者長期處於半饑餓狀態,結果造成營養不良,甚至發生饑餓性酮症,周圍神經病變等。因此,營養過剩或「饑餓療法」對老年肥胖症都是不利的。必須加強對老年肥胖患者及危險人群的飲食管理與指導,想辦法讓病人主動參與,避免盲目追求西方式的生活方式,糾正錯誤的營養觀念。而老年肥胖患者的營養飲食治療基本原則如下:

1. 保證各種營養素的平衡和代謝的需要
    既要使老年肥胖者獲得正常人的生活待遇,又要保持正常或標準體重,維持健康和正常工作。

2. 根據患者的肥胖程度及勞動強度確定總熱量
   
肥胖或超重者以低熱量飲食(10001400kCal/d,合41825854kJ/d)為宜,並主張總熱量的限制要逐漸進行,體重降低不宜過快過猛,否則患者難以忍受與堅持。

         




3.
飲食結構的合理搭配
    在確定總熱量後,對三大營養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及纖維素進行合理的搭配:

(1) 碳水化合物

    目前WHO主張,在總熱量限制的前提下,適當放寬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飲食中碳水化合物可占總熱量的55%65%。主要選擇複合碳水化合物及富含可溶性食物纖維素的碳水化合物,如豆類、小麥、大米、根莖類、及硬果類等。
(2)
蛋白質
    飲食中蛋白質應占總熱量的15%以下,而美國ADA則提倡肥胖者蛋白質攝入量為每天0.8g/kg體重,應適當選擇高含必需氨基酸和品質較高的動物蛋白質,如瘦肉、魚類、蛋類、無皮雞肉、牛奶、低脂乳酪、酸乳酪、堅果等。

(3) 高纖維素飲食
    這些高纖維素雖屬多糖類食品,但熱量很低,對胰島素的分泌幾乎無作用,高纖維素飲食可通過延緩和減少葡萄糖在腸道的吸收,緩解和減輕胰島素抵抗,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同時降低血脂及減肥。高纖維食品包括穀物類(稻米、蕎麥、燕麥、玉米、新鮮水果等)、豆類、海藻類、綠色蔬菜、南瓜等。
(4)
脂肪控制
  肥胖尤其伴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或冠心病者、脂肪攝入應控制在總熱量的25%30%,其中飽和脂肪酸(如豬油、羊油、牛油、乳油等)不宜超過1/3,以下飽和脂肪酸與多鏈不飽和酸的平衡。

(5) 酒、鹽限制
  老年肥胖患者不論有無糖尿病或高血壓都要限制飲酒,並控制鹽的攝入量。如患有高血壓,每天食鹽攝入量應少於36g

                


二、適當適時做運動

    肥胖症患者如無其他疾病或禁忌證,都應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事實上,無論是做什麼運動,即使是每天只做上幾分鐘的時間,也好於什麼都沒做。可以採用先易後難,從輕微小運動量開始,逐漸增加運動量和適當延長運動時間的方法進行。
   
全身情況良好以及輕、中度肥胖症患者可以採用每分鐘120—125步快速步行的鍛煉方法。一般情況尚好的重度肥胖症患者可以採用每分鐘110—115步的鍛煉方法。

  老年體弱的患者可採用每分鐘90-100步慢速步行的鍛煉方法。每次鍛煉時間不應短於15分鐘,每天不應少於1小時,每週鍛煉天數不能少於6天。

  鍛煉要注意因人而異,根據個人的病情及體質不同採取適當的運動形式。可以採用先易後難,從輕微小運動量開始,逐漸增加運動量和適當延長運動時間的方法進行。

  肥胖症患者宜參加較為緩和,並使全身肌肉都能得到鍛煉的全身運動。首選散步運動為好,一般以每日活動1小時、步行3000—5000程為宜,可一次或分次完成,隨著運動時間的延長,步行的距離也可逐漸延長到8000

  亦可選擇其他運動形式,如慢跑、游泳、騎車、體操、氣功、太極拳等,但要量力而為。以活動時脈搏達到每分鐘120—130次,運動後疲勞感在20分鐘左右消失為佳。

      


三、結語

    總之,老年肥胖患者的飲食必須注意營養平衡,飲食結構應多樣化,以植物性食品為主,適當限制蛋白質,嚴格限制脂肪,酒類及含糖飲料,提高纖維素飲食,降低食鹽攝入量。鍛煉要注意因人而異,根據個人的病情及體質不同採取適當的運動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