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專題分享-NO.19【擺脫便祕,無毒一身輕!(上)】
「吃、喝、拉」是人類維持生命的基礎,當排泄出現障礙時,表示身體健康亮紅燈。現代人由於飲食精緻、生活不規律、緊張繁忙等因素,使得便祕族大增,輕者腹痛、頭痛,嚴重者會引發癡呆、癌症。所以對於排便大事,千萬不能忽視啊!
一、便祕的種類及成因
便祕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多種疾病中都可見到的一個症狀。便祕通常分為慢性變成習慣的「習慣性便祕」和因疾病而引起的「器質性便祕」兩種。
1.習慣性便祕:大部分的便祕屬於這種,由於生活環境和個人習慣所引起。
(1)水喝得不夠:水喝得少,腸道內殘留的水分就少,新陳代謝功能無法發揮,糞便也就變得乾燥堅硬;或使腸內的殘渣或糞便量亦少,不足以刺激結腸的正常蠕動。另外,喜歡吃辛辣、重口味、嗜飲酒或感冒的人,腸道內
火旺、水分不足也會使得大便乾硬結塊。
(2)纖維食物攝取不足:由於飲食的精緻化或是吃得少或是牙齒功能差,使得纖維食物不足,腸道蠕動慢,排便易不順暢。
(3)情緒變化:情緒的改變、緊張、憂慮等因素可減弱腸蠕動功能,造成便祕,且多伴隨腹瀉發生,患者常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適。
(4)排便動力減弱:腹肌功能障礙會使排便動力減弱而發生便祕,如老年人、多次妊娠婦女、營養不良及腹腔內臟下垂者。
(5)藥物作用:一些藥物如鎮定劑、止痛劑、安非他命、減肥藥、抗憂鬱藥、含可待因的咳嗽藥、鈣劑、鐵劑等,會導致腸蠕動變慢,而易引發便祕。
(6)習慣不良:沒有定時排便習慣,或時常「憋便」的人,容易導致排便反射作用失調。
(7)過度疲勞或缺少運動:時常處於勞累狀態或運動量不夠長期久坐的人,胃腸蠕動機能不夠,易引起便祕。
2.器質性便祕:由疾病所引起,導因於臟器的器質性病變所致的便祕。
(1)慢性節腸阻塞:如腸阻塞、直腸癌、腸粘連、大腸憩室炎、腸結核、巨結腸症、先天性肛門閉鎖等。
(2)腸道外病變:如子宮肌瘤、盆腔腫瘤、卵巢囊腫、前列腺腫瘤、腹腔內巨大腫瘤等疾病均可壓迫腸道。
(3)肛門疾病:如肛裂、炎症、脫肛、痔瘡等引起疼痛,或因肛門括約肌收縮失調而導致便祕。
(4)腦與脊髓病變:如脊髓炎、各型腦炎、腦腫瘤等,會使排便的正常反射弧發生障礙,而致便祕。
(5)慢性全身疾病:如黏液性水腫、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等,會讓排便感覺消失、排便反射遲鈍而致便祕。
二、便祕自我診斷
一般健康的人排便是有規律性的,平均一~二天1次,排便時輕鬆不費力、糞便軟硬適中。但每個人的排便習慣和時間都不大相同,若排便情況出現下列症狀,就是便祕了!
1.日常排便頻率減少。
2.一週內排便次數低於2至3次。
3.糞便乾硬且量少。
4.排便困難,糞便過硬得用力擠出。
5.排便時有解不乾淨、疼痛的感覺。
三、便祕需就醫的警訊
每個人偶爾發生便秘是正常的,但若發生下列情況時,就必須立刻就醫詳細檢查。
1.過去從來不便祕,某天卻突然發生便祕。
2.大便呈不規則形狀。
3.併發腹痛、嘔吐等症狀。
4.糞便中帶血或黏液。
5.便祕的情況愈趨嚴重且沒有好轉跡象。
四、結語
只有瞭解便祕的真正原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引起便祕的原因很多,飲食過於精細、飲食失調、缺少運動、過度疲勞等,均可能引起嚴重的便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別注意小細節帶來的健康警訊,自我診斷若屬情況嚴重者就要求助醫生,以免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期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