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0 13:34:31張宗祥

零件系列之二....vishay 軍規航太電阻



VISHAY M-122/RNC90Y電阻

 

音響好聲的祕密武器

 

 

精密度: 0.01 %        溫度係素:1.5ppm      電流燥聲: -32db

電阻業最高規格===>軍規航太級

 

 

 

(試聽報導一)

 

Vishay電阻使用手記

 

我自己對電阻的了解,說起來其實非常的慚愧,真的是不多。電阻的構造和它的功能,一般的電子科教科書都有記載,但最多也只是點到為止,談不上什麼深入的分析。

 

從事音響訪問五年,我遇到過不少的名人和名機,也有過許多別人沒有的機會,探究這些機器會發出好聲的由來。從十幾年之前大家開始玩線材,到後來玩電容器、玩焊錫,雜誌上許多的文章不斷地在討論著同的材料會對聲音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很可惜,似乎一直到如今,專門談電阻器材質的文章仍是相對地少見。有一家非常有名氣的音響零件行的老闆一直對美國人生產的電阻不具好感。他說美國的電阻不能表現出該有的attack,而一直強力推薦歐洲的電阻。我因為沒有實際用過他說的美國電阻,所以對他所言也不作評論。但是,是什麼原因使得他口中的美國電阻缺少了爆發力,恐怕是一個大家都有疑問,但誰也找不出答案的問題了。

 

常讀雜誌的讀者可能都會發現,某一個廠家往往偏愛某一種品牌的電阻。Mark Levinson的機器裡永遠都是那種咖啡色的電阻,MBL機器的線路圖裡(如果我記得不錯的話)還註明在什麼地方使用什麼牌子的電阻。不過,當我詢問MBL

老闆的時候,他卻對我說電阻的影響其實沒啥了不起,遠不如電容器來得大。而他家的機器裡用的是什麼電容呢?德國西門子是也。

 

曾經有一次,我訪問Theta的老闆兼設計師Michael Mofat(希望名字拼得對),聽他說他的機器裡用了二顆Vishay的電阻,於是就央求他指給我看那是什麼玩藝兒。他指著二顆黑色胖嘟嘟的元件,告訴我說:「The are the best sounding resistors!」現在回想一下,這恐怕已經是八、九年前的往事了。那時,Vishay是幹什麼的,恐怕都還沒有多少人知道。

 

我問他那二顆電阻要多少錢?他很鄭重地告訴我,以他跟Vishay廠買的數量,一顆約在美金二十多元,折合台幣算一算,也要八百多元。那時候,佑昇一顆挺高級,音響專用的電阻才不過新台幣十元,而這麼不知是什麼玩藝兒的東西就要這麼貴。

 

以我當時對音響的sense,實在是想不出是什麼樣的sounding值得一個人花這麼高昂的代價。它能夠展示出來什麼樣的聲音呢?當然,訪問開始之前,主人一定會讓我聽過Theta的聲音,好加深我的印象,然而,到底是它的聲音裡的哪一種特質,會需要這麼昂貴的代價去購買?

 

現在的我當然明瞭,否則我也不會寫這篇文章了。不過,當時我就算問了,也不可能得到答案。為什麼?因為除非那位設計人把這二顆電阻拆了,換上別的電阻讓我聽聽它們不同的聲音,否則我又如何知道它的貢獻何在?如果它有貢獻,我用自己最簡單的邏輯來推斷,那位Michael Mofat應該會在他的機器裡清一色使用這種電阻才對,因為,他的機器,一部少說也得十來萬元!

 

之後,傳真終於進口了這款昂貴的電阻。我拒絕試它,因為我覺得花這麼多錢買一個東西去替代一個別處只賣十元(品質就被認為是很好的東西),是一種不可思議的行為。

 

有一次在佑昇踫到沈潔兄,不禁脫口而出請教他到底Vishay電阻有什麼地方是必需這麼昂貴的?他的答覆很妙:「Vishay電阻聲音很好,可是你只能在關鍵的地方用一、兩個。你若沒有弄清就裡就把它全部用在電路裡,你會死得很慘!」

 

他當時的這番評論我到如今依舊牢記在心。不過,我就衝著他講的「好」字,就想試它一試。不過,問題來了:如果一個電路裡面祗能用它一、二個,我要用在電路的什麼地方?

 

我到了傳真,問過張老闆,決定把這只允許用的一、二顆電阻用在電源的部份。回家查明了要替換的電阻阻值之後,再回到傳真買了二顆Vishay電阻,回家換上。聲音果然不同,比原先細緻了不少,解析力增加了。

 

我又買了二顆,再把電源部份的二顆電阻換下來。這一下,我開始體會到什麼叫「死得很慘」。或者,我應該說:我開始體會「死得很慘」是怎麼開始的。

 

換上二顆之後,原來的聲音變細;再換上二顆之後,細的聲音變得刺耳!我當時心裡想:還沒有run-in嗎,等過一陣子就會好!

 

這麼一等,就等了二個月,它依然刺耳!

 

現在,我要先繞個圈子,談一談我的整治電阻的招數。

 

話得從一部我所擁有的Maranz 3300說起。想當年,這部晶體機也曾經風靡過好一陣子,至今電晶體擴大機的音響史上也很少缺過它一席之地。

 

它的電路板有三片,是可拆卸式的模組。

 

有一次,我讀到陳運雙先生的一篇講「老化處理」的文章,突發奇想,就把其中的一塊電路板拔了下來,用我的吹風機吹了它七、八個鐘頭。

 

再裝上去,聲音果然不一樣了。一種特殊的味道開始顯現出來。

 

我知道這是什麼原因。

 

曾經有一次,我訪問Cardas線材的設計人Cardas,談了許多黃金律的問題。除了黃金律以外,他還不經意地透露了一個我一直想查證的fact,那就是線材經過熱處理之後,它的聲音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和多大的影響?

 

他說他的線材一律都經過熱處理。但是,以禮拜五送去熱處理的線材,聲音最好。我驚問原因何在?他解釋給我聽:從週一到週四,線材都是送到熱處理廠,當天就處理好;唯有週五送去處理的線材,要到禮拜一,廠方才會開爐把線材取出。線材在爐子裡從禮拜五待到禮拜一的早上,慢慢冷卻,它的調質時間最長,程序也最完整。

 

線材是用模具「抽」出來的,加工的過程,它的形狀受到外在的力量而改變。加工完成之後,殘存在它裡面的應力使得聲音受到負面的影響,所以需要用熱處來消除它殘存的應力。電阻在「成形」的過程中也受到外力的切割,所以,理當也需經過熱處理的過程,把殘存的應力消除才是。

 

其它的元件呢?似乎應該比照辦理才對。

 

至於熱處理的溫度應該高到什麼地步?說實在的,I have no idea at all! 不過,我有我自己的想法和邏輯:不管用什麼樣的溫度,有「熱」過一定比沒有「熱」過好;在一定的限度內,「熱」的時間一定愈長愈好。反正,我所用的方式,就算不成,也死不了人。

 

我的推論不是沒有依循的。日本人的模具鋼舉世知名。學過機械的人都知道,模具鋼裡不能容許一點應力存在。鋼廠把模具鋼鍛好之後,除了直接用熱處理去除應力之外,還有一種方法:把整塊鋼料放置在空地上任由日灑雨淋一整年,讓應力在烈日的曝曬之下逐漸褪去。

 

同樣,如果我不把那一整片電路板放到爐子裡去烤,用吹風機吹它,吹得久一點,也可以把應力去除。雖然我不知道要吹多久,以及吹了之後應力是否已經完全去除了,但這並不是重點。它的重點是:我每吹一個小時,這塊電路板的聲音就應該會比前一個小時進步一些。唯一的先決條件是:熱風的溫度和吹的時間,不可以到達把電路板上的電晶體和電容器損壞的程度。

於是,我試了再試,一次吹至少六至七個小時,一直吹到我以直覺感覺到滿意為止。

 

用「滿意」二字來形容,似乎不夠精確。「滿意」的意思似乎是說我原本就打定了要有某一種結果,或是為聲音的改進設定了一種目標,而事情的演變果然就照著我設定的實現了,所謂「心想事成」是也。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在「熱處理」電路板之前,事實上完全不知道結果會是什麼的聲音。它可能更好,可能弄巧成拙,無法彌補,也可能不動如山。一切對我而言,都只能算是一次計算好冒險程度的嘗試而已。

 

每吹一次,聲音都有新的變化。處理告一段落之後,我對聲音的感覺,我可以這麼描述:我仍然對這經過處理的聲音夠不夠算得上是「好聲」存疑,於是,我會仔細地去聽,並且,一邊聽一邊分析它。可是,幾乎沒有例外,每一次我才一開始運用理性去聽它,我就發現自己沈醉在它裡頭。那就好像是一種蘊含著特別味道的一道食物或一盤菜餚。它也許算不上是山珍海味,上好的佳釀,但是它就是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讓我不自覺地沈醉其中。

 

這種感覺,讓我把「好聲」的定義拋開,盡情地享受音樂。

 

享受過了甜美的果實,從此之後,我把所有DIY的元件,只要能夠熱處理的,都拿來如法泡製。

 

有一次,我預備在真空管的前前級的電源部份加幾個扼流圈,就把買回來的扼流圈先擺到一個熱咖啡的電熱盤上去烤個幾天。

 

又有一次,我想自己買材料來做鐵弗龍電容器。我到太原路去買了整梱銅鉑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把它擺在火鍋用的那個電熱器上,把溫度調到攝氏一佰二十度,每天下班回到家便把這個電熱器打開,烤了將近一個月!

 

1mm厚的鐵弗龍加上銅鉑繞成的電容器,容量雖小,加在電源上,聲音馬上改觀。鐵弗龍的價錢極貴。我算了一下,若要做一個一微法拉的電容,光是材料費就不止市面上賣的同等電容量的鐵弗龍電容,更遑論再加上銅鉑的「熱處理」費了。但是它對聲音的貢獻極大。那種不慍不火,解析度奇高,甜美而又絲毫不帶刺耳的韻味,絕不是任何市面上的電容所能企及的。

 

有的時候,我會用一種方式跟人解釋電容器對聲音的影響力。大家都知道一條一公尺的訊號線,線的品質對聲音的影響有多大。它的影響程度,任何人實際試上幾條不同的訊號線馬上得以親身體驗。大家都知道,電容器由導體和介質構成,若是把一個電容器(不管是電解電容或是塑膠電容)展開,它的導體部份可能就長達好幾十公尺!電容器和扼流圈裡的銅線佔了一部擴大機裡電流旅行的路程的絕大部份。如果一公尺的訊號線(僅佔這個路程中的極小段而已)就能對聲音產生如許影響力,那麼電容器裡的鋁箔和變壓器(或扼流圈)裡的銅線的品質,其影響程度之大,就更逾十倍,甚至數十倍了。

 

用這個邏輯來推敲,花一點時間和電費,把導線和電容器裡的銅箔(尤其是高級的銅箔,比鋁箔好上太多)熱處理過,減低其中所殘存的應力,絕對是值得的。

 

我有了這種經驗,絕對不可能不把它拿來對付Vishay電阻。我是怎麼做的?我的作法極其簡單:

 

首先,我跑到通化街的夜市,花了一佰元新台幣買了一部可調光線強度的檯燈,再跑到太原路上的一家儀器行,買了一只可以量到攝氏二佰度的機械式溫度計。

再買了一只一佰瓦的電燈泡。我拿了一只牛奶罐,把要烤的Vishay電阻放在那個牛奶罐的蓋子上,再把那個機械式溫度計跟它們放在一塊兒,再把檯燈打開,隨便調一個光度,湊著它們烤將起來。

 

大概十分鐘之後,燈泡的溫度趨於穩定。我看了一下那個溫度計的讀數,大約是七十度,於是我就把檯燈的光度調亮一些。過了五分鐘,我再去檢查一次,這次大約是九十度,於是我再調,一直調到大約攝氏一佰一十度為止。

 

我這麼把這幾隻電阻烤了多久?整整二個禮拜,每天十個小時。這麼長的時間夠不夠?說實在的,我也不知道。我知道的,是它比用吹風機「吹」要省事多了,雖然中間仍然換了一只燈泡過。

 

我一共烤了多少隻?一共十五隻,全用在我那部Counterpoint的真空管前前級的電源部份。

 

我有沒有死得很慘?我愛死它了!

 

它的聲音到底如何?我用食物來做比方:粗麥製的麵包,做得好的,有一種濃郁的麥香味。金屬皮膜電阻烤過之後,就我自己主觀的感覺,就好比這種蘊含純淨植物香氣的粗麥麵包一樣。吃在口裡,有它獨特迷人的味道,可是你也可以感覺得出來,它的粒子是粗的。而烤過的Vishay電阻呢?就像是一種入口即化的高級蛋糕,吃的人絲毫感覺不出粒子的存在。放一小塊在口中,會用舌頭細細地品嚐它。

 

用了Vishay電阻的Counterpoint前前級,放起魯賓斯坦的蕭邦小夜曲,我可以感受到那一架大平台鋼琴的名貴音色。我心裡暗忖:果然不同凡響!

 

放小喇叭,那種黃金一般光華耀眼的音色開始綻放出來。小提琴錄音亦呈現那種高貴小提琴的質感。女高音呢?溫柔、婉約這些形容詞可以隨便你用。總之,一言以蔽之,就是「好」!

 

Vishay電阻是非常貴的一種電阻。十五只電阻也花了我好幾仟塊錢。可是,算一算,用了它,音質提昇的程度早已超過了好幾倍的代價可以買到的現成機種。

 

曾經在市面上標價高達十數萬元的一部非平衡式前級(牌子我不透露),被我以三分之一的價格,買到一部全新庫存品。十數萬元的前級,和現在動輒上百萬元的平衡式前級,價格上自然是不能等同而論,但是,它在平衡式前級尚未風行之前,也曾經是一代名機,經典之作!

 

說實在話,它的pre-pre Phono的部份,跟我改機之後的Counterpoint前前級根本不能相提並論。我會把那隻精采的Ortofon SPU GOLD REFERENCE接在這部

Conterpoint上,再接到這部前級的Phono輸入。

 

我還有一隻MM唱頭,輸出比較低,一部前級如果增益不夠,後級的輸出音量就不夠大。我把它接到這部Counterpoint再接到一部普通的真空管前級的Phono去放。噢,除了加大了的動態,那聲音真是甜美!

 

夜闌人靜時,我絕少開著我的大屏風喇叭聽音樂。我用的是什麼?沒有見過的人大概都不會相信,我用的是一部手提音響接上三部前級裡的一部。那種甜美、動態,絲毫不輸給全真音響店裡的小喇叭。這部Counterpoint的前前級是重要的因素。

 

有時候,我會把CD的輸出經過降壓之後,再接到這部Counterpoint的前前級,然後輸出再接到前級的高電平輸入端放大。那聲音依然高貴、甜美。

 

外算太長的長久以來,我一直企圖遊說全真的張老闆把他的Vishay電阻全部拿去熱處理,再賣給消費大眾,結果都沒成功。他自已賣的機器裡用Vishay電阻,可是總得要run好久,那股尖澀的味道才會消褪。先生總是說Vishay電阻是好東西,可是成本高,售價也高,顧客上門一問售價,絕大多數就被嚇跑了,你再熱處理也沒有用。唯有用過的人,知道它的好,才會再上門來買,而且,很可能不只自己來,也帶朋友來。

 

有鑒於此,我就提議由我寫一篇東西專門推薦它。讓我非常高興的一件事:我的這番熱心終究說動了先生,預備把他進的Vishay電阻拿去請人「熱處理」。

 

我非常清楚有人讀了這篇文字之後,一定會問:「電阻被熱處理過,會不會被烤壞啊?」我自己第一次烤它之前,也曾經想過這個問題。後來念頭一轉,想到Vishay電阻既是用在航太的用途,那麼衛星在受(太陽)光的時候,溫度可能高到攝氏四、五佰度,背光的時候可能會低到零下一佰多度,區區攝氏一佰多度的烤溫如果能夠把它給燒壞,那它也不叫航太電阻了。一直到如今,被我烤過的那十幾隻Vishay電阻每天都唱著美妙的歌聲給我聽。

 

到底Vishay還有什麼優點?我自己主觀的感覺,它的優點也只有幾項:噪音極低、動態大、和極高的解析力。從我使用它之後,我再也不懷疑自家音響的聲音比不比得上那些百萬元級的音響。總之,如果你希望有一天能把演奏廳裡的名琴音色搬回家中,不妨先從買兩隻Vishay電阻開始試試。而我自己呢?只要我有時間,我還會陸續把其它的電阻換成Vishay,一直到它出現副作用為止(截至目前為止,我還不敢講一部前級裡用多少最好,或用多了會不會太過)。

 

最後,希望我這番拋磚引玉之後不久,就能讀到別的讀者的使用心得。

 

 

 

本文摘錄製 何灣嵐手記





 

2009-08-18 15:15:57

兩顆VISHAY怎麼沒換在輸出部分??
曾跟老張討論過,用在後級四支功率管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