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02 09:54:06吳思鋒
【在東岸】 交流的意義
始於十月,沿著東岸表演藝術工作營的結束,一路來到從花蓮現代舞團「婆娑舞集」十週年的公演。《花蓮.台北 心靈.姿態》的名稱,清楚交代這回拆分台北、花蓮兩組編舞的概念,兩週各自看了幾支小品,說什麼心得還談不上,但覺這樣的計畫猶有獨特意義。
人們都說花蓮表演藝術資源不足,我也同意,但也就是在這層意義上,更要想辦法交流,藝術從來不能是封閉的,與世隔絕的,不需要閱讀就能有好創作的人幾乎是不存在的(但我也不否認有這種兆中選一的絕世天才)。
交流引發的,首先是刺激。會造成刺激,通常是看到一個經驗裡沒有的東西,抑或自己完全無法達到那種程度的震顫,然後受刺激者會發現世界好大好大,將自己收進謙卑的身影,某種程度,如同旅行的意義。
這不是巧合。永遠處於旅途上的旅行者,和永遠說著「我還在找」的藝術家,實有異曲同工的心境。
交流,還能使孤單的力量集合起來,一變為二,二變為三,即使緩慢,卻很實在。你在這樣的,緩緩集合的時間裡,發現對方和你一樣,都堅持著甚麼在創作、演出;如果不一樣也沒關係,因為從差異中,你得以接近自身的確定,兩者都是令人舒服的狀態。
但有關交流的計畫通常吃力不討好,食、住、行等安排,對一個創作導向的舞團,肯定不是甚麼輕鬆的差事,創作的過程時時美好,製作的過程往往煩人。但是,無論辛苦或愉悅,終將回歸至舞團本身,蓄積前進的能量。
動心轉念,東岸表演藝術工作營也是為了尋求「交流的意義」而生的產物罷,想到這,不免對於走向未來,添了份力量。
刊於澳門《劇場‧閱讀》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