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1 01:35:38吳思鋒

張淑玫的曼陀羅之旅


圖/張淑玫畫作〈曼陀羅〉系列(取自東海岸文教基金會


走入張淑玫的個展展場,壁上伏著一張一張用曼陀羅(Mandala)的鉛筆繪畫作品(名為〈曼陀羅〉系列),像是有一對對的眼睛正看著你。乍看,在極簡的素描線條裡,竟有種比金門菜刀還要銳利的穿透感。在同時展出的〈風光〉系列油彩畫作中,也有幾幅「曼陀羅」式的,而且因為使用油彩,以致塑造出有如宇宙、銀河般的意象,甚至像一道看不見盡頭的隧道,引人探奇。

 

曼陀羅起源於佛教,先於前一個世紀初被心理學家榮格發現,後又延伸到繪畫的應用。台灣最有名的曼陀羅繪畫,大概就是1997年因為婚姻失敗而畫上一年又十天的曼陀羅,藉以自我療癒的藝術家侯俊明了。

 

曼陀羅大抵有幾項原則;要畫在哪裡都可以,通常會先有一個圓,人則於圓內依憑直覺繪畫,也因此,命名往往是在繪畫之後構想的,而這時候的命名,便多了一份自我審視的意味。就是說,曼陀羅是一個非常自由的繪畫方式,也不單單僅具備繪畫的藝術功能,但你必須專注,才能藉此觀察、整理、抒發自我的身體密碼。

 

至於淑玫,她還會隨著展期,在不同畫作旁貼上詩句。我沒有問她為什麼這樣做,只是獨自猜想,如果畫作是曲,詩句便是詞。淑玫其實是個音樂創作者,因為你以後如果有機會觀賞曼陀羅,就會發現它實在太像音樂了,有一種神祕的旋律不時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