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03 01:06:20吳思鋒

惶然無所不在《疾病備忘》

出品:南風劇場 Spring Wind Art Theatre
團長、藝術總監:陳姿仰 製作人:方惠美
導演:Baboo(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baboo926)
演員:Fa、林志斌、李奇勳、魏沁如、黃凡峻、王詩淳

這部作品的靈魂無疑是「佩索亞」(也是吸引我的最關鍵),喜於寓文學於舞台(劇場)的劇場導演Baboo繼2003「致波赫士」後再度找上更讓人陌生的葡萄牙作家(或者,是佩索亞找上了他?)。以佩索亞之「惶然錄」為藍本進行一場生活(疾病)的抗衡拉扯。

傾斜如坡的舞台,六名演員表徵佩索亞的多重分裂人格,意象鮮明(鮮紅和純白相間)的服裝造型,第一眼的外觀已然使人印象不得不深刻。語言部份,導演盡數遵從原本,透過主觀的拼貼與安置,自演員的喃喃流洩,襯配打字機的敲鍵,彷彿有一種窘迫,藏於平淡的表面。

但有一個問題比較顯著:導演站在甚麼的立場書寫?未讀過惶然錄甚或不知佩索亞何人的處女(男)讀者?還是已讀過或至少對惶然錄有大概了解的讀者?如果所有語言都是取材惶然錄,而無增加作家的個人檔案式之說明,惶然錄裡那些艱澀的文字,會否反而造成讀者的疲乏?就第二個立場,佩索亞還有一些故事是可以再增加的,而且讓書寫更明確,更具張力。佩索亞一生有數個化名,每個化名的書寫風格各異;另根據他遺留的手稿,他用了某個化名寫信破壞也許是他一生中唯一留下痕跡的情史。這兩點,導演是否有考慮過?放與不放的衡量在哪?是我想要探詢的。我不否認這是我的讀者主觀,但如果運用得當,這的確是可以加分的部分。

此作最高昂的部分,在六名演員繞圈馬拉松式的跑到麥克風處的問答,熱鬧有餘,不失縱深。不過一些舞蹈的配置,比較讓人莫名所以,不易抓到與作品的連結處,就顯得有點爲熱鬧而熱鬧,稍為可惜。

我來講一個與佩索亞有關的夢,我自己的夢。我夢見教室裡老師拿著一本簡體字版的惶然錄,是繁體字版的約三倍厚。幾週以後,在羅斯福路上的山外圖書初次見到惶然錄的簡體字版,我驚訝得說不出話:夢境成真。這夢我曾親口告訴導演Baboo,他說「你和佩索亞有緣」。是啊,我還能怎麼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