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30 07:53:59orangebach

我讀《獵殺騎士團長》

上週末讀完村上春樹的新書《獵殺騎士團長》。
我想先跟讀者們說聲抱歉,我想接下來的內容,如果你們沒有看過這本書,或者其他的村上作品,應該會覺得本文不知所云;可以說這篇文章與其是分享,更多是為自己做個讀書筆記,是一篇任性的存在。過去寫音樂會的文章當然也是任性的存在,只不過音樂會或多或少可以想像,然而一本沒有讀過的大部頭小說,對沒有讀過的人來說是很難想像的。不過我也沒有推薦大家去讀《刺殺騎士團長》的意思,村上春樹原本就是非常兩極化的作者,是不是非要從他的作品裡面才能得到啟發和學習,見仁見智,完全沒有非怎樣不可,所以說到最後,這篇文章還是非常任性的。在這裡也可以停了。


這本書講述一個已婚肖像畫家,在老婆外遇並且提出分手要求後,避居到同學父親的房子後,一連串奇特的遭遇。的確,兩大本、八百多頁,就這樣幾句話便說完了。


因為現在的時間被切割得厲害,每天上午上班前大約花30-40分鐘,邊吃早餐邊讀《騎士團長》。相較於村上其餘作品,這本小說刻意採用更多「標籤」:聽的音樂、開的車子、吃的食物、穿的衣服等等,這些物質世界的標籤在小說裡有其對應指涉的意義,除此之外,我想全部的物質標籤本身也是一個大隱喻:我覺得村上想告訴我們,在我們的生活裡有著太多影響我們方向的事物--儘管只是標籤,我們仍然深深受著這些事物所左右,而看不清楚「事情的本質」,或者「人生的本質」。


一開始我很不喜歡這種刻意。村上習於將自己的喜好--音樂、食物置入作品已經成為一種特徵,這本真的是太多了,多到我甚至覺得歌劇商贊助了這本作品。這樣的感覺隨著他比過去更長、更久的鋪陳而逐漸習慣,我得說《騎士團長》的鋪陳比過去的小說猶有過之:過去的長篇作品,大概100頁左右會像竹筍鑽出地面一樣露出一個筍頭,200-300頁左右故事節奏開始加速,300頁以後開始讓人想手不釋卷看下去,這是我自己的速度。


《騎士團長》的節奏比過去要慢,基本上我認為第一冊都在鋪陳故事線、構架故事情節以及介紹重要人物出場,第二冊的中間左右才開始讓這所有產生化學變化,也就是故事節奏加快的時程相對晚了不少--大概是馬勒慢板樂章出現的這種速度。對於我這種陪著他在小說世界裡跑馬拉松的讀者來說,被村上的小說節奏帶著跑,怎麼跑都無所謂,粉絲對於作者有著無比的耐心。


故事高潮的段落,也就是我說節奏加快的地方,專業術語叫做climax,有相當程度類似《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不同之處在於《騎士團長》並不像《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那樣凸顯結構和冒險,《騎士團長》的結構規模明顯小了許多,冒險的過程更像是自我內在的探索,是隱喻的用意高過於做為故事本身。儘管規模變小、架構並不那麼龐雜,分量輕上許多,仍然帶來強烈的緊張感和吸引力,一個小說家的功力強莫過於此。


整本書最讓我驚豔之處,其實是結局。村上花了七百頁左右來描述一個日常生活的出軌,最後的結局卻收斂在一個平凡普通的點,其實就是回到了原點。我不知道其他的讀者感受如何,我讀到最後的時候只能用驚喜來形容,沒有想到的是,如此重量級的鋪陳和架構,卻可以用一個平凡的支點和觀點撐起來,兩者產生很強的張力和對比,而且可以做到流暢、密合、沒有違和感,讓結局相當雋永且回味無窮。


之前村上的作品,他的手法很重,甚麼東西都要讀者看得很清楚,他的描述、他的敘事、他的結構,從微觀到鉅觀總是毫不隱瞞且強勢地展現在讀者眼前,要讀者看得清楚。《刺殺騎士團長》這部書一改過往這種強烈的手法,手法仍然在,可是他換了一種不甚明顯的氣氛和較慢的節奏,讓一個相當平凡的故事展現出技巧深度和發人深省的意涵。


村上春樹真的太厲害了,我佩服他的是,可以用創新且藝術感的型態,呈現單純的事情的道理。在這事情的道理當中,埋藏著他對於人生、生活的價值觀和信念,是這些價值觀和信念感動著我,這正如Uniqlo社長柳井正在《經營者養成筆記》一書裡面所講:「感動人的永遠是事物的本質」。


「事物的本質」並不會讓人得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偏愛特殊狀況下的人性反應,諾貝爾文學獎喜愛明顯而獨特的人類求生歷程,諾貝爾文學獎並不欣賞反映當代人問題的路徑。但我想村上春樹得不得獎一點也不重要,就像費德勒其實得幾個大滿貫也不重要,因為他的作品的存在本身已經述說更多值得紀念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