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5 07:48:03orangebach
冰島鋼琴家Olafsson的紐時報導
上個禮拜一位冰島鋼琴家Olafsson在紐約林肯中心參加莫札特音樂節,開了首場音樂會,以下是一篇演奏之前的訪問。
文章裡大致有三個重點:一是他對葛拉斯(Philip Glass)音樂的喜愛,以及他的看法;二是冰島的古典音樂環境;三是當年身為窮學生,他如何進到大都會歌劇院看免費的歌劇。
看免費歌劇的方法其實很簡單,他說他通常在歌劇第一幕結束時等在歌劇院門口,一定會有要離開的人,他跟對方要票,輕鬆拿到美金三百元的票;「所以」,他說「我對歌劇第二幕以後的劇情都比第一幕熟悉許多」。
記者問他:這樣看歌劇是不是會有一些盲點?
鋼琴家說:有些歌劇不看第一幕,整齣歌劇會變得很奇怪。例如華格納的Die Walküre(女武神),不看第一幕,就會變得很怪。
記者繼續問他:所以後來你有沒有完整看過一齣歌劇?
鋼琴家說:在拜魯特音樂節,我可是連續看了五天的華格納歌劇。
整篇採訪便結束在此。
以下是文章的連結:
https://www.nytimes.com/2017/08/11/arts/music/the-pianist-vikingur-olafsson-on-why-philip-glass-matters.html
從執行到操作,這是一篇簡單的採訪,也沒談太複雜的問題,談不上洞見,可是文章有一些深度在,我不會覺得花時間讀完這篇文章是浪費時間。譬如說他對葛拉斯音樂中不斷重複樂句的看法,譬如說他說明冰島是個古典音樂資源很少的地方,又譬如說鋼琴家本身像個人的生活面向,結尾在一個有點幽默好玩的點上;中間並且穿插兩段鋼琴家彈奏葛拉斯練習曲做為說明。
很可惜我們的音樂雜誌或音樂報導做不出來。
可能我們的作者都太厲害、程度都太好了,深怕寫出來的文章缺乏「洞見」,記者本身好像也覺得如果問不出「有深度」的問題,無法顯示自己的專業,所以問題勢必要能表現自己了解作曲家、懂得曲目安排,甚或對鋼琴家本身也很了解。這樣先入為主的想法,最終導致了我們一大堆「有洞見」可是極有距離感的古典音樂文章:讀跟沒讀根本沒兩樣,好像假設所有讀者都該知道貝多芬是誰,指揮有多少豐功偉績,否則就是讀者的問題,我不是寫給你看的。
最妙的是,我猜,讀不懂的人可能還不敢說自己讀不懂,怕顯得是自己無知;孰不知根本是作者心態不正,說不定文章邏輯也有問題,毫無章法地堆疊一大堆看起來莫測高深的詞彙,說穿了真正的意思或許不過一句話,既然要寫別人讀不懂的文章,自己關起門來寫日記就好,何必要在公開媒體上寫作,甚至出版呢?非常不環保。
紐約時報並且為Olafsson做了一段20分鐘的直播和訪問,他現場示範彈奏葛拉斯的作品。如同他自己所言,他對葛拉斯作品的詮釋跟葛拉斯差別很大,連葛拉斯自己也這麼認為,大家有空可以聽聽看,約20分鐘左右,裡面談到更多他自己對葛拉斯作品的看法。連結如下:
https://www.facebook.com/pg/nytimes/videos/
文章裡大致有三個重點:一是他對葛拉斯(Philip Glass)音樂的喜愛,以及他的看法;二是冰島的古典音樂環境;三是當年身為窮學生,他如何進到大都會歌劇院看免費的歌劇。
看免費歌劇的方法其實很簡單,他說他通常在歌劇第一幕結束時等在歌劇院門口,一定會有要離開的人,他跟對方要票,輕鬆拿到美金三百元的票;「所以」,他說「我對歌劇第二幕以後的劇情都比第一幕熟悉許多」。
記者問他:這樣看歌劇是不是會有一些盲點?
鋼琴家說:有些歌劇不看第一幕,整齣歌劇會變得很奇怪。例如華格納的Die Walküre(女武神),不看第一幕,就會變得很怪。
記者繼續問他:所以後來你有沒有完整看過一齣歌劇?
鋼琴家說:在拜魯特音樂節,我可是連續看了五天的華格納歌劇。
整篇採訪便結束在此。
以下是文章的連結:
https://www.nytimes.com/2017/08/11/arts/music/the-pianist-vikingur-olafsson-on-why-philip-glass-matters.html
從執行到操作,這是一篇簡單的採訪,也沒談太複雜的問題,談不上洞見,可是文章有一些深度在,我不會覺得花時間讀完這篇文章是浪費時間。譬如說他對葛拉斯音樂中不斷重複樂句的看法,譬如說他說明冰島是個古典音樂資源很少的地方,又譬如說鋼琴家本身像個人的生活面向,結尾在一個有點幽默好玩的點上;中間並且穿插兩段鋼琴家彈奏葛拉斯練習曲做為說明。
很可惜我們的音樂雜誌或音樂報導做不出來。
可能我們的作者都太厲害、程度都太好了,深怕寫出來的文章缺乏「洞見」,記者本身好像也覺得如果問不出「有深度」的問題,無法顯示自己的專業,所以問題勢必要能表現自己了解作曲家、懂得曲目安排,甚或對鋼琴家本身也很了解。這樣先入為主的想法,最終導致了我們一大堆「有洞見」可是極有距離感的古典音樂文章:讀跟沒讀根本沒兩樣,好像假設所有讀者都該知道貝多芬是誰,指揮有多少豐功偉績,否則就是讀者的問題,我不是寫給你看的。
最妙的是,我猜,讀不懂的人可能還不敢說自己讀不懂,怕顯得是自己無知;孰不知根本是作者心態不正,說不定文章邏輯也有問題,毫無章法地堆疊一大堆看起來莫測高深的詞彙,說穿了真正的意思或許不過一句話,既然要寫別人讀不懂的文章,自己關起門來寫日記就好,何必要在公開媒體上寫作,甚至出版呢?非常不環保。
紐約時報並且為Olafsson做了一段20分鐘的直播和訪問,他現場示範彈奏葛拉斯的作品。如同他自己所言,他對葛拉斯作品的詮釋跟葛拉斯差別很大,連葛拉斯自己也這麼認為,大家有空可以聽聽看,約20分鐘左右,裡面談到更多他自己對葛拉斯作品的看法。連結如下:
https://www.facebook.com/pg/nytimes/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