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2 07:45:28orangebach

實習生功課一:誰來演講

昨天繼續來兩個新的一輪實習生,中午一起吃飯,包括幾個資深同事和兩位實習生。


剛好最近公司要辦大型論壇,我們幾個老骨頭的話題繞著誰來主講打轉,實習生聽得滿頭霧水,從頭到尾聽我們講「誰誰誰先答應後來不來了」、「要改約誰誰誰」、「現在還欠幾個主講人,要繼續約誰誰誰」。


一段時間以後,我們終於發現實習生不知道我們在幹嘛,壞心的老骨頭突然興起一個念頭說:「不然你們來做做看一個問題」。


實習生的興趣來了。


題目是這樣的:


你的公司現在要邀請一個演講者參加你們主辦大型的論壇,主題是...隨便講一個,人工智慧好了,你的任務是要列出一份演講者的候選名單表格,交給計畫主持人,以便讓計畫主持人選擇、判斷,要邀請誰來演講。


關於上述情境條件沒有模糊的空間,所以不要來問諸如「老闆是甚麼性格?」這種問題,也不用顧慮是否約得到。


請告訴我以下:


1. 你會列出幾個候選人?
2. 假設你無法口頭說明,你的候選名單上會做怎樣的分類或說明以便讓毫無背景知識的計畫主持人迅速了解這些候選人,並且做出判斷?
3. 請解釋你為何會給出上述兩題這樣的答案,以及你如何思考。


請回答上述問題即可,請不要真的列出一份名單以證明你很努力,我們不付你們薪水、不打你們分數、也不認識你們爸媽和老師,更重要的是你列出來我們也未必會看,所以重申:請回答上述三個問題。謝謝。


這個題目兼具策略、創意、人性,尤其以後在職場上絕對用得到;如此基本卻又如此複雜而且具有美感--前提是如果你真得想得夠縝密。

最近剛好在讀Game Theory的書,於是我雞婆決定加上以下遊戲規則:


我們以一個禮拜出一題為原則,為了提升兩位的興趣,加上本人最近在研讀game theory,
我願提供解題獎品如下:


兩位可以選擇要競爭或者合作:
 
  1. 如果兩位競爭,請各自提出各自的答案,我們會請辦公室內的主管投票,同時也邀請你們彼此投票,每人一票看要投給哪一位,每周公布票數,四個禮拜結算票數多者為贏家,可以在樓下書店挑書三本。
  2. 若兩位選擇合作,兩人合作提出一個「完整度更高」的解答,則兩位同學可以各挑書兩本。
請在今天上午十點半前告訴我們妳們要競爭或者合作,以及為什麼,謝謝。


寫完這封信我深深覺得自己實在夠機車。


發完信的隔天,星期四,實習生A來找我說她的答案,我問她跟B討論過決定要競爭或合作嗎?她說沒有,她覺得B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決定先來找我。我要她一定要跟B討論出結論才行,A說都沒遇到B,我說你不是有她email嗎?A只好去找B討論。當天傍晚,A在電梯裡告訴我,她們決定要合作。我反問她,B這麼想是嗎?你願意這麼做嗎?A說她後來想想就決定跟她合作。至於B,這整天都沒有回音:沒有回信給我,也沒有告訴我同事下文。


星期五,我請A協助某專案執行,她告訴我,今天是實習的最後一天;「因為這裡實習跟我想的不一樣,學不到東西。我有經濟壓力,得自己養自己,我決定回去打工」;我滿震驚的,但坦白說,我滿佩服她。在過去十年同家公司帶實習生的經驗裡,敝公司憑著業界龍頭的品牌力,外加工作壓力大,的確對實習生放牛吃草,覺得修行在個人,而多數實習生也很想在這裡留下一個好印象,也就放任自己在這裡吹冷氣沒事做--真的很妙,又沒有要進我們公司上班,實在不知道為什麼要留好印象。今年竟然出現首位,決定要脫離這個「予人好印象」的假象,真是打從心裡給她鼓鼓掌。臨行之前,她把她的答案給我,如下:


以下是我篩選講者的幾點原則:
講者專業領域(是否契合這次主題)
講者聲望、人氣(吸引學員報名的強度)
講者過往演講評價(影響演講活動的成效)
講者受邀機率(是否可以配合活動期間,或是容不容易reach到)


給主管看的表單呈現形式:
1.講者學經歷、重大事蹟(列點)
2.以五星等級為推薦指數(上述篩選原則為評估指標)
3.簡短優劣要點(為什麼獲得這幾顆星,若以上篩選點有特別突出的,就列出)
4.預期效果(簡單總結整體效果)


*我會列出10個講者選項,因為上述的資訊已經夠多,若是列出超過10人,表單會太過冗長,有整理跟沒整理一樣


不知道大家看完這個答案感覺如何,從行動前構思來看、先不提執行,我覺得以一個沒有工作經驗、主修不相干的實習生來說,已經算很完整、可執行的規畫了。可惜她退出了賽局,不過換個角度看,可以說她放棄這個小賽局(一個月實習),目的在於成就小賽局之外更大的賽局(繳房租、活下去),的確是更好的選擇。B則一直沒有回音。


這個我自以為了不起的賽局,就這樣在三天內無疾而終。


orangebach 2017-08-17 22:22:19

我來講講我會怎麼做這件事情,這樣比較對得起實習生,沒有欺負他。

我會先了解這個主題,假設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可以拆解成哪幾個構面?然後在這幾個構面對應的產業裡各找三家代表公司,代表公司的代表人物是誰(通常是創辦人),這就是我的名單。

在列出分類表格之前,先簡單說明為什麼分成這幾個構面。分類表格的項目我會列:姓名、年紀、公司在產業中的江湖定位、個人重要事蹟、表達評估(附影像連結)。

接著我會把所有候選人分成A、B、C三個等級,提供老闆參考。

如果全部候選人名單在十人之內,我會不分ABC全部先約一輪,同時開始找第二批候選人,並且隨時保持與老闆的討論名單。

實習生都覺得超過十人名單太多,根據實際經驗,你的名單會先被老闆打一次槍,諸如某些人選會被他認為你癡人說夢,當場被槓掉,有些人會被老闆認為不夠格,又被槓掉,剩下來的全部都去約,被拒絕率絕對超過八成,所以一次列出二十個反而是有效率的做法,因為二十個根本不夠。

另個原因是,這也是經驗談:老闆期待看到的、心裡會有滿足感的人數大概是20個。這是非常奇妙的心態:你精挑細選三、五個,老闆會懷疑你的認真程度;你給十個,他隱隱然會有一點覺得不夠;你列25個,他沒耐心看完;15-20個是比較理想的數目。老闆又會劃掉幾個,剩下來大約10-15個。反正邀請函內容差不多,一次全都邀約,會比一次三五個分批邀約來得有效率。

寄出去的邀約可能會被拒絕一半到八成,剩下兩成好奇詢問細節,還有得磨,前途未卜。當被拒絕率達到一半時,就該在三天內列出第二批邀約人選,同時跟老闆討論。

另外,如果我是實習生,我不會選擇合作,我會獨力完成這個作業。不是我想競爭,而是這只是發想、思考的題目,不需要執行,各做各的比較不浪費時間,但我想在現實狀況,我極可能為避免被認為不合群,屈服跟人合作。

但如果這是要執行的任務,絕對需要合作,一個人可以完成找人選、約人,不過單一個人的觀點容易陷入某種執迷的盲點而不自知,兩個人合作比一個人來得效益大;三個人合作又容易發散無法收斂,所以兩個人合作我覺得比較理想。

sergei 2017-08-10 01:54:16

大約猜得出是哪兩間可能的公司了

認同實習生的選擇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