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5 23:25:01orangebach

成功者的共同特質(現在愛睡,沒寫完)

多年以來,經常被周圍的人問到:你遭遇過那麼多成功的人,你認為這些成功的人具備那些特質?

真是個拔辣問題,每次被問到都有種「又來了~~」的感覺,就像施孝榮一直被要求唱「拜訪春天」、李建復永遠被要求唱「龍的傳人」、黃小琥在主婦之店就是被求唱「不只是朋友」,等到冬天來了、恐龍絕種、朋友走光,他們還是得唱這些歌。

坦白講被問歸被問,我還真得答不太上來,是有一種模模糊糊的感覺--每個成功者都有其獨特之處,而的確,他們也都有著共同點。可是我說不上來,絕對不是甚麼意志力、堅忍、做自己,這些也都對,但這都是表面答案。

最近,我覺得可以比較具體的說出來所謂成功者的共同特質是甚麼的。

第一,悲觀。或者保守點講:不容易樂觀。為什麼悲觀是一個共同的特質?因為悲觀者會產生較高的風險意識,風險意識高,讓他們傾向做周全的準備,以防臨場出現任何無法反應的狀況。就算成功不了,悲觀至少可以讓人免於全盤皆輸。

這個等式不是雙向的,所以成功的人有悲觀的共同特質,但悲觀的人未必會成功。成功者具備悲觀的心態,通常卻會有積極的作為,包括盡可能萬全的準備,包括種種沙盤推演,包括策略制定,他們不會悲觀完就沒事,悲觀只是行為的起點,反而因為悲觀而有更多積極作為的空間和想像力。

我們當然也可以酸不溜丟地說這叫「被害妄想症」,不過這麼說也無法證明如果健康地不忘想,會有甚麼更好的結果。

第二,偏執。前Intel總裁Andy Grove講得最好:Only paranoids survive. 被討厭的勇氣無法產生積極的作為,是一種防禦能力,反觀偏執需要勇氣,而且是行動的勇氣。

偏執也不是任性,不是耍耍性子、可以被摸頭,而是一種決定的力道和傾斜度;有人會錯把任性當成偏執,認為想怎樣就怎樣就是偏執,其實不是,比較是一種做事的風格,當偏執的人決定要做一件事情,他會all in、想盡辦法達到他的目標,並且在過程中有他要的路數;至於目標是甚麼?有的追求事情的完美、有的追求某種境界、也有追求內心不可名之的感覺,目標可以是個人,也可以相當世俗,偏執的人會想盡辦法、以他自己的風格達到,不管別人怎麼說,也沒有妥協。

通常我們會用「堅持」、「信念」等字眼來理解偏執,實際上堅持、信念是收攏在偏執裡面,而偏執是更內化、更深沉也更個人化的特質。每個人都有偏執的因子,程度上有所不同,只是多數人傾向修正、調整偏執,讓自己成為鐘型分布高峰的一份子,我想說的是:如果你原本就是高峰裡的大多數人,也就大方待在其中,不用硬要擠出甚麼特別之處;如果你原本是離峰群,何不放手讓自己偏執一回?總是先讓自己走到山邊水涯,才能說自己喜不喜歡、適不適合。

第三,關鍵時刻做出關鍵決定。就算成功者也沒有智慧洞察哪個時刻關鍵,哪個不關鍵,畢竟人不是神,基本上成功者不是機會主義者,而是他們在面臨多數選擇,他/她會傾向挑困難的那一邊、未知的那一邊。也是Robert Frost寫的The road not taken。

說好聽點這叫愛冒險,更精準地說,這是賭徒性格。賭徒性格適用於所有事情:離職/不離職,結婚/離婚,創業/當上班族,接受/不接受offer。

第四,不逞強。成功者未必會認錯,可是發現錯了會改,自己不會做找會的人做。

這是我到最近才有的體會。成功者通常都有強烈的存在感,即使他不做任何事、不說任何話,都會感受到這個人的氣場,我在過去便會將此誤以為是「強勢」,成功者就是很強,要在甚麼方面都很強。這件事在我遇過一個成功者後被顛覆,她告訴我,「至剛者必有至柔之氣,越強勢的人勢必有等量的納受度」。這句話讓我想了許久,我不是懷疑,而是好奇若是等量,成功者的納受度能有多大。

後來我觀察,我發覺成功者的確並不逞強,他們愛面子,但不逞強,而且比一般人更不逞強。當發現自己不行的時候,馬上承認自己不行,而且不會認為不行很丟臉,把事情辦成比較重要,面子不重要。然後我發覺一個有趣的事實:好強者都被不好強者所用,其實道理很容易想,好強者就是喜歡逞強、愛表現,一旦遇上不好強者的示弱或求助,通常好強者不捨錯失舞台,就會笨笨的把自己累個半死去扮演英雄。當英雄可以,記得要慎選劇本。

第五,政治。要成功一定要有政治手腕。

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傾向將「政治」汙名化,我也是有此刻板印象;自從上個月看了韓國片The King後,深深發覺政治很重要。

政治的好處是,用相對少的資源、相對短的時間,槓桿出最大的影響力和效果。

上一篇:給同事的臨別贈言

下一篇:談閃辭 / 退